第8章

更新时间:2025-11-17 16:31:43

案件最终听证会的日期,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带着迫近的寒气。整个团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办公区的灯光彻夜长明,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打印纸的味道,敲击键盘的声音密集如雨。

林如雪作为主帅,压力最大。她需要确保每一个法律论点无懈可击,每一份证据链条完美闭环,还要预判对方可能的所有反击策略,并准备好应对方案。她几乎住在了律所,睡眠被压缩到极致,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却像被淬炼过的刀刃,越发锐利明亮。

墨染这边也同样忙碌,他需要协调海外团队提供实时支持,应对对方在听证会前最后时刻可能使出的盘外招,比如试图影响关键证人,或者在媒体上释放不利消息。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掌控力,指令清晰,调度有方,将一切可能出现的意外都扼杀在摇篮之中。

两人之间的联系,在这高压的熔炉中,反而变得更加频繁和直接。邮件、电话、即时消息,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工作时间。有时是深夜就一个技术细节的紧急沟通,有时是凌晨对某个突发情况的同步信息。

在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协作中,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被锤炼得更加坚实。往往林如雪刚提出一个顾虑,墨染那边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的雏形;有时墨染只是简单提及一个方向,如雪便能立刻领会其深意,并迅速落实到法律文书的构建中。

他们像并肩作战的战友,彼此信任,彼此依托。

听证会前三天,林如雪组织团队进行最后一次模拟法庭演练。她亲自扮演对方律师,用最刁钻、最苛刻的方式质询己方的证人,攻击己方的逻辑弱点。演练结束后,会议室内一片沉寂,团队成员脸上都带着凝重。林如雪提出的几个模拟攻击点,确实击中了方案中几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还不够完美。”林如雪摘下用于模拟的平光眼镜,揉了揉眉心,声音带着疲惫,却异常清醒,“这几个地方,我们必须准备得更加充分,预案要更详细。”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墨染走了进来。他显然刚结束另一个会议,身上还带着风尘仆仆的气息。

“情况怎么样?”他直接问道,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林如雪脸上。

一位资深律师简要汇报了演练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墨染安静地听完,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点了点头。他走到林如雪身边,看着白板上被她标记出的几个红色问号,沉吟片刻。

“关于对方可能质疑我们核心技术独立性的问题,”他开口,声音平稳,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我让海外技术团队准备了一份补充说明,详细梳理了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开发的完整路径,并与对方可能引用的现有专利进行了比对分析。数据支撑很扎实。”他看向如雪,“这份材料应该能堵住这个缺口。”

林如雪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正是她刚才担忧的关键点之一。“材料在哪里?”

“已经发到你邮箱了。”墨染说道,“另外,你刚才提到的那个关于市场混淆的论点,我觉得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他拿起白板笔,在旁边空白处快速勾勒出几条逻辑线,言简意赅,却直指核心。

他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但他对商业逻辑、技术细节和对手心理的把握,精准得令人惊叹。他的补充,像一块关键的战略拼图,瞬间让如雪脑海中有些纷乱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团队成员们看着他们两人站在白板前,一个冷静剖析,一个精准补充,仿佛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旁人难以介入的气场,既专业,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

那一刻,林如雪清晰地感觉到,他不是以一个委托人的身份在指手画脚,而是真正地与她站在一起,共同面对这场硬仗。这种被理解、被支持、并且是在同一认知层面上的支持,让她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弛了一些。

演练结束后,团队成员陆续离开,准备按照新的思路修改文件。会议室里只剩下林如雪和墨染。

林如雪还在低头整理着刚才的笔记,感觉到墨染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你瘦了。”他忽然说,声音低沉。

林如雪动作一顿,抬起头,对上他带着些许心疼和担忧的眼神。这种毫不掩饰的关切,让她有些无所适从,只能下意识地回避:“还好。最后关头了,大家都一样。”

墨染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递过来一个保温袋:“让人从‘江南灶’打包的粥和小菜,你晚上没怎么吃东西。”

江南灶是本市有名的江浙菜馆,以清淡滋养著称,尤其是一品粥,熬得极为讲究。如雪愣了一下,她晚上的确因为精神高度集中,只匆匆扒了几口凉掉的盒饭,他是怎么注意到的?

“我……”她想拒绝,觉得这样太私人化。

“别拒绝。”墨染打断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林律师。你要是倒下了,我的官司怎么办?”他将保温袋放在她面前的桌上,“趁热吃。”

他用了一个公事化的理由,包裹着再明显不过的私心。

如雪看着那个印着餐馆logo的精致保温袋,心里五味杂陈。最终,她还是低声道:“谢谢。”

“明天还要忙一整天,今晚别熬太晚。”墨染看着她,目光深邃,“我相信你,也相信我们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

“我们”这个词,被他自然而然地用了出来。

林如雪的心湖再次被投下石子。她点了点头:“我知道。”

墨染离开了。林如雪独自坐在空旷的会议室里,打开了保温袋。里面不仅有一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鸡丝瑶柱粥,还有几样精致爽口的小菜,都是她偏爱的口味。粥的温度恰到好处,暖流顺着食道滑入胃中,仿佛也驱散了一些积压在心底的疲惫和寒意。

她慢慢地吃着,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回想起刚才他站在白板前专注补充的样子,回想起他递过粥时那双带着不容拒绝的关切的眼睛。

这个男人,正在用他特有的方式,强势而又细致地重新侵入她的生活,她的工作,甚至……她的心。

听证会前夜。

所有能做的准备都已经做到极致。文件反复核对无误,证据清单排列整齐,答辩状和最终陈述稿修改到字斟句酌。团队成员被如雪强制要求回去休息,养精蓄锐。偌大的办公区,终于只剩下她一个人。

林如雪没有立刻离开。她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关掉了大灯,只留一盏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晕。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极致的忙碌过后,是突如其来的静。而在这寂静里,那些被刻意压抑的紧张、对未知结果的担忧,以及……对墨染那份日益复杂的情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很清楚这场听证会对墨染、对他的集团意味着什么。这不仅关乎巨额的赔偿和市场份额,更关乎企业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路径。她肩负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而她和墨染之间那层模糊的窗户纸,也将在案子结束后,被彻底捅破。到时候,她该如何面对?是接受这份迟来了七年的情感,还是再次因为现实的种种而却步?

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是墨染发来的信息。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简单的月亮表情符号。

如同之前那张机场照片一样,这是一个无声的信号,代表着“我在”,代表着“晚安”。

简单,却充满了力量。

林如雪看着那个小小的月亮图标,躁动不安的心,奇异地慢慢平静下来。她忽然想起七年前,那个在图书馆角落里刷题到深夜的少年,那时候的他,孤独而倔强,所有的压力只能自己扛。

而现在,他会在她压力最大的时候,送来一碗热粥;会在深夜,发来一个无声的问候。

时间,真的改变了很多。

她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悬停片刻,最终,也回复了一个月亮表情。

然后,她关掉台灯,拿起外套和公文包,走出了办公室。

该做的都已做完,剩下的,就是走上战场,全力以赴。

无论结果如何,无论未来她和墨染走向何方,至少在此刻,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夜色深沉,但黎明终将到来。而听证会的结局,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走向,都将在明天,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