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晨的外科例会上,气氛有些不同。
陈主任站在前面,手里拿着几份病历,表情严肃。总结完上周的工作后,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全场。
“上周五,急诊科收治了一名左臂严重绞伤的病人,大动脉破裂,情况危急。”陈主任的话语清晰有力,“在那种混乱的情况下,我科新来的林静同志,临危不乱,处置果断,用非常规但极其有效的方式,为抢救生命、为后续手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坐在角落里的林静。
林静坐得笔直,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仿佛陈主任表扬的不是自己。
“我们医院,需要的就是这样有技术、有担当、敢于负责的医生!”陈主任的话掷地有声,“从今天起,林静同志正式作为我的直属管床医生,除了日常工作,还要参与每周的疑难病例讨论会。”
这个任命一出,办公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抽气声。
成为陈主任的直属管床医生,意味着林静将直接接触到整个科室最核心、最复杂的病例,也意味着她得到了陈主任毫无保留的认可和栽培。
赵启明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但他握着钢笔的手指关节泛白。这份待遇,就连他当年也是熬了整整一年才得到,本以为下一个直属名额非他莫属。
例会结束后,林静周围的世界,彻底变了。
之前对她态度冷淡的王副主任医师,主动拿着一份CT片走过来:“小林,这个病例的诊断你有什么看法?我觉得还有待商榷。
“林医生,上次你说的那个感染性心肌炎,我回去查了资料,你能不能再给我讲讲?”
之前对她视而不见的同事们,此刻都围了上来,热情得判若两人。林静耐心地一一解答,态度不卑不亢。她知道,这是她靠实力赢来的尊重。
为了能更好地参与疑难病例讨论,林静一有空就泡在医院的图书馆里。这里的医学藏书,比孤儿院那个小储藏室要丰富得多,很多都是国外最新的期刊和专著。她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地汲取着知识。
这天下午,她正在查阅一本关于神经外科的德文图谱,旁边书架后传来了两个小护士的窃窃私语。
“哎,你听说了吗?林科长家的那个女儿,林茜,来咱们医院行政处实习了。”
“哪个林茜?就是大院里那个长得跟仙女似的?”
“可不是嘛!人长得漂亮,嘴又甜,才来几天,就把行政处那帮老油条哄得团团转。林科长可是后勤部管着物资供应的,她能留在院办,以后肯定差不了!”
林静翻动书页的手,停顿了一下。
林茜?她也进医院了?
她立刻想起了报名时,林茜和那个张阿姨一唱一和的丑恶嘴脸。林茜绝不是一个会轻易善罢甘休的人。她进入医院,绝不可能是为了好好实习那么简单。
一股警惕感,在林静心底升起。
接下来的几天,林静在工作之余,开始不动声色地观察。她发现,林茜的身影确实频繁地出现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但她从不来医疗区,活动范围仅限于行政楼和一些公共区域。
周五中午,林静在食堂吃饭。她刚找了个角落坐下,就看到了林茜。
林茜穿着一身时髦的连衣裙,正和几个行政处的女干事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她是人群的焦点,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众星捧月的优越感。
突然,林茜端着餐盘,在同伴惊讶的目光中,径直朝林静走来。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嘈杂的食堂里格外清晰。
她停在林静的桌前,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微微弯下腰,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姐姐,一个人吃饭呢?真可怜。听说你在急诊科出风头了,真厉害。不过医生可不光是技术好,人缘也一样重要,你说对吗?”
那双漂亮的眼睛里,满是冰冷的、带着挑衅的寒光。那是一种猎人看到猎物时的得意。
林静抬起头,平静地看着她,没有说话。
林茜直起身,笑意更深,仿佛刚才的耳语只是姐妹间的亲昵。她转头对不远处的同伴们喊道:“我看到我姐姐了,跟她打个招呼!”然后,她才心满意足地转身离开,继续和身边的人谈笑风生。
林静的心沉了下去。
她明白了。林茜的战场,不在手术台上,不在病房里。她的武器,是流言,是人际关系,是那些看不见的软刀子。她是要在另一个维度,将林静彻底孤立,彻底击垮。
林静默不作声地吃完饭,离开了食堂。
回到办公室,她发现自己的桌上,多了一样东西。
那是一本摊开的《军区总医院员工行为准则》。
书页被翻到了“关于职工思想品德与人际关系管理条例”那一章。其中,有几行字,被人用红笔重重地圈了出来。
“……严禁在院内传播不利于团结的言论,严禁搬弄是非,破坏同事关系……”
“……个人家庭关系混乱、道德品行存在瑕疵、对单位声誉造成不良影响者,院方有权予以警告,严重者将予以辞退……”
这些条款,每一条都像是在指着她的鼻子。
红色的笔迹,刺眼而嚣张。
林静拿起那本小册子,看着上面被刻意圈出的字眼,眼神一点点冷了下来。她没有愤怒,也没有惊慌。
她很清楚,林茜的武器是流言蜚语,是人际关系。而自己唯一的铠甲,就是无可替代的专业技术。想用舆论压垮她?那她就站到他们谁也够不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