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之巅的警报,如同垂死巨兽的最后悲鸣,刺破了地球寂静的夜。然而,这警报并未能穿透那层覆盖全球、由震惊与信息洪流筑起的无形屏障。哨兵-7的湮灭,那来自数万光年外、精准而冷酷的打击,其信息本身,就遭遇了某种更庞大、更无形的“湮灭”——人类世界那庞大臃肿的信息处理与决策体系。
控制室的红光在林蔚脸上跳动,映着她眼中冰冷的绝望和一种近乎燃烧的决绝。屏幕上,那个猩红的箭头依旧在无情地推进,其速度被超级计算机反复计算、修正,每一次结果都让空气更加稀薄——远超光速!这违背了人类认知的物理铁律,却又冰冷地呈现在眼前。它并非在空间中“飞行”,更像是沿着时空结构本身预设的、某种无法理解的“褶皱”在滑行。
“所有数据!所有原始数据流!立刻打包,最高级别加密,通过‘深瞳’链路向全球主要天文台、SETI中心、大国空间防御司令部同步!重复,最高优先级,覆盖所有常规通讯!”林蔚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她不再看那个吞噬一切的箭头,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化作残影,亲自操作着数据的传输。每一毫秒都弥足珍贵,这是人类文明向深渊投去的、最后也是唯一的窥探。
基地内一片混乱与死寂交织的诡异气氛。工程师们强压着目睹哨兵-7毁灭带来的精神冲击,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齿轮,在红光的笼罩下高速运转。更多的传感器被紧急调往天鹅座X-1方向,试图锁定那诡异信号的任何细微变化,哪怕代价是更多的站点被那无形的引力利爪撕碎。
信息流通过量子加密通道,瞬间抵达全球几十个核心节点。然而,预期的全球性警报并未立刻拉响。巨大的信息量、信号来源的匪夷所思、以及那“超光速”的毁灭性结论,首先遭遇的是官僚体系的惯性、学术权威的质疑,以及大国间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与情报壁垒。
北京,国家深空防御指挥中心(DSDC)。
巨大的环形主屏上,昆仑阵列传回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首席科学顾问周哲教授,一位以严谨刻板著称的天体物理学家,眉头紧锁得能夹死苍蝇。
“1赫兹引力波?稳定增强?超光速推进?哨兵-7被引力波直接解构?”他指着屏幕,语气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荒谬感,“这数据……林蔚是不是在高原待太久,出现了集体幻觉?或者,是昆仑阵列本身遭遇了未知的系统性故障?甚至是……某种新型的、我们无法理解的太阳风暴干扰?”他转向面色凝重的DSDC指挥官,“将军,我建议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系统自检,并派出应急小组前往昆仑核实。在排除所有已知干扰源和系统错误之前,启动全球警报,后果不堪设想!恐慌本身就能杀死千万人!”
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深空网络控制中心。
“上帝啊……看看这个波形!”信号分析主管理查德·科尔死死盯着屏幕,上面是昆仑传来的哨兵-7毁灭前最后一秒捕捉到的、被严重干扰却仍能看出轮廓的引力波频谱片段。那不再是简单的锯齿,而是在湮灭瞬间爆发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尖峰群。“这……这像不像……某种编码?某种……武器系统的激活指令?”他旁边的一位资深SETI科学家声音颤抖,“可是,什么样的存在能用引力波当武器?而且……这个速度……爱因斯坦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我们需要独立验证!”中心主任斩钉截铁,“立刻调动所有可用的深空网天线,对准天鹅座X-1!联系欧洲的VLBI网!在获得我们自己的、无可辩驳的数据之前,任何关于外星入侵的报告都不能提交给白宫!那会引起核误判!”
莫斯科、巴黎、布鲁塞尔……类似的场景在不同的指挥中心上演。怀疑、谨慎、对信息源的核查、对自身系统安全的担忧、以及潜藏在决策层心底深处那不愿面对末日现实的侥幸心理,构成了比昆仑山更厚重的屏障。时间,在争论、验证请求和内部安全审查的流程中,一分一秒地无情流逝。
然而,深渊的尖啸,不会等待人类的犹疑。
就在全球信息中枢陷入短暂的、致命的“静默”之时,那来自天鹅座X-1的诡异信号,开始了它冰冷而精确的“调音”。
首先察觉异样的是全球电网。
北美东部标准时间凌晨3点17分。
纽约、华盛顿、多伦多……无数沉睡的城市上空,璀璨的灯火毫无征兆地,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瞬间掐灭!不是跳闸,不是区域性故障,是整个东部电网的同步崩溃!绝对的黑暗瞬间吞噬了数千万人,摩天大楼的轮廓在星空的背景下化为狰狞的剪影。备用电源零星亮起,如同黑暗汪洋中绝望的孤岛。恐慌的尖叫、汽车警报的嘶鸣、以及通讯中断后死一般的寂静,构成了末日交响曲的第一个混乱乐章。
几乎在同一秒。
欧洲同步遭遇袭击。从伦敦到柏林,从巴黎到华沙,城市的光芒大片大片地熄灭。高速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因失去动力在真空管道内失控,最终以恐怖的速度撞向终点缓冲墙,金属扭曲撕裂的声音淹没在更大的混乱之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陷入黑暗,维生设备发出刺耳的断电警报。
紧接着是东亚。
东京、上海、首尔……这些亚洲的不夜城,在不到一分钟内,相继沉入黑暗的深渊。巨大的城市仿佛瞬间被剥夺了生命,只剩下零星的应急光源和远处山火映红的天空(由坠落的无人机或短路引发)。交通系统彻底瘫痪,无数车辆拥堵在漆黑的高速公路上,如同钢铁的坟墓。
全球电网瘫痪持续时间:15秒。
这15秒,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漫长、最黑暗的15秒。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但更致命的是,它彻底撕碎了人类最后一丝侥幸——这不是故障,不是巧合,这是一场来自深空、针对整个星球能源命脉的、精准而冷酷的警告性打击!那15秒的黑暗,如同宇宙巨人在人类头顶投下的、冰冷而充满蔑视的阴影。
黑暗退去,灯光重新亮起的瞬间,并非希望的回归,而是更大恐慌的开始。全球通讯网络在断电冲击和随之而来的信息洪峰下,陷入了半瘫痪状态。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混乱、谣言和歇斯底里的末日宣言。各国政府再也无法压制。
联合国安理会历史上第一次在非战争状态下,启动了最高级别的紧急闭门会议。虚拟投影将五大常任理事国领导人和其核心幕僚团队聚集在同一个加密空间。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先生们,女士们,信息已经汇总确认。”联合国秘书长脸色灰败,声音带着无法掩饰的颤抖,“攻击源确认:来自天鹅座X-1方向,以远超光速的方式推进。攻击方式:高度定向、具有实体破坏力的异常引力波。攻击目标:初步判定为具备高能量密度的大型人造设施。其首次攻击摧毁了昆仑山脉的深空监测站,第二次攻击瘫痪了全球主要电网核心节点15秒。根据昆仑阵列首席科学家林蔚博士的最新分析……”他顿了顿,艰难地吐出结论,“该信号表现出高度智能特征,其攻击模式……具有强烈的‘学习’和‘测试’意味。它在评估我们的防御能力和……脆弱点。”
会议空间陷入一片死寂。美国总统的投影用力捏着眉心:“学习?测试?你的意思是,刚才那只是……一次警告射击?”
“更准确地说,是一次火力侦察和效能验证。”中国代表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他调出了一份来自昆仑的、刚刚解算完成的动态模型。模型显示,那猩红的箭头在瘫痪电网后,其轨迹发生了微妙的偏转,不再直指地球,而是划过一个巨大的弧线,如同猛兽在猎物周围优雅而致命地逡巡。“它在调整轨道。根据其能量释放模式和轨道修正向量,超级计算机推演了超过十万种可能的后续攻击模式。”他指向模型上瞬间标红的、密密麻麻如同蜂巢般的点,“高概率目标包括:全球主要核电站、大型强子对撞机、国际空间站及所有在轨卫星、海底光缆中继站、以及……所有深空探测阵列本身。”
“它要拔掉我们的眼睛,切断我们的神经,瘫痪我们的能源,最终……”俄罗斯代表的声音低沉沙哑,“把我们困死在这颗星球上,变成待宰的羔羊。”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在虚拟空间中弥漫。力量的悬殊,技术的代差,攻击方式的匪夷所思,让一切常规的军事防御都显得如此苍白可笑。核武库?那毁灭的力量甚至无法触及对方的本体。太空舰队?一个可悲的笑话。
“我们并非毫无机会。”中国代表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调出了另一份文件,封面是绝密的“方舟计划”徽标。“基于对攻击信号本身‘调制’特性的逆向分析,昆仑团队提出了一个理论:该引力波武器在实施定向破坏时,其能量场存在极其短暂(纳秒级)的‘模式切换’间隙。这个间隙,源于其信号源在维持超光速‘滑翔’状态与激发破坏性能量之间转换时,不可避免的‘协调延迟’。”
他放大了林蔚团队提交的、哨兵-7毁灭前最后一帧的引力波频谱图。在那疯狂尖峰的底部,确实存在着一个几乎被噪声淹没、极其微弱的、规律性出现的“凹陷”。
“捕捉这个‘凹陷’,利用它。在其发动毁灭性攻击的瞬间,向其源头发射一个经过特殊调制的、超高能量的引力波脉冲‘针’,尝试干扰其内部协调机制,哪怕只能制造万分之一秒的紊乱,也可能为我们赢得喘息之机,甚至……窥探其核心秘密的机会。”他环视众人,“这需要全球所有具备引力波探测和发射能力的设施,进行史无前例的、毫秒级精度的协同。我们需要集中人类文明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工程师,启用所有被封存或处于理论阶段的能量装置。这,可能是我们唯一的‘矛’。”
“代价呢?”法国代表问,声音干涩。
“集中所有可用能源,孤注一掷。一次失败,意味着提供攻击坐标,加速毁灭。成功……”中国代表的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个冰冷逡巡的红点,“也仅仅意味着,我们可能获得一次向深渊反击的机会,并……看清它真正的模样。这计划,代号‘烛龙’。”
“烛龙……”美国总统咀嚼着这个古老东方神话中掌控光明与时间的神祇之名,眼神复杂,“点亮眼睛,照亮黑暗?还是……引火烧身?”他深吸一口气,“我们没有选择。启动‘烛龙’计划。全球所有资源,无条件优先保障。”
决议在沉默中达成。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绝望、也最渺茫的反击计划,在深渊的凝视下,仓促上马。命令通过残存的通讯网络,如同濒死神经的最后脉冲,艰难地传递向全球各个角落的科研堡垒、地下掩体、以及那些尘封已久、曾被视为禁忌的能量熔炉。
目标:在深渊下一次攻击来临前,锻造出一根能刺向“神”之领域的“针”。
林蔚站在重新恢复部分照明的昆仑控制室内。窗外,夜色依旧深沉,星光依旧冷漠。她刚刚收到“烛龙”计划启动的加密确认和最高授权指令。胸前的U盘隔着衣服传来微弱的触感,冰冷而沉重。父亲那些关于“非自然常数”、“时空编织”的疯狂公式,与屏幕上那代表深渊轨迹的冰冷红线,在她脑海中疯狂交织、碰撞。
深渊的尖啸暂时停歇,但它冰冷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悬在每一个知晓真相的人类头顶。反击的火焰,已在绝望的灰烬中,点燃了第一缕微弱而决绝的火苗。这火苗,是照亮前路的希望,还是……加速焚毁整个世界的引信?答案,藏在下一轮来自星渊的、必然更加致命的攻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