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院子大门打开。

一位年岁偏长,骨相优渥的女子,冷然站在那里。

一袭金丝红衣魅惑自成,比起雍容华贵的牡丹,更像松竹,夹着一丝清冷之意。

大长公主目光幽深:“轶儿,你找宝然玩闹,本宫从不阻拦,朝堂之事,不是你们小孩子三言两语决定的事。”

李轶向她行礼,正欲解释。

迟来一步的温国公,与大长公主意见完全相左。

他热情拉着李轶,当面背过身,大声说悄悄话:“陛下,准备让你们去六部哪儿?”

这语气,有种赶走啃老族的急不可耐。

李轶不确定说:"都察院?"

都察院没实权,还得罪人。

简单说,负责天天打小报告,烦人。

温国公摇头晃脑思索,想给他俩暗中操作一下,又觉得不妥,待在都察院不干正事,正合他俩三天打鱼的性子。

大长公主瞪着他没正经,好似又要吵起来。

【苏叔叔好幼稚,又故意气沈姨,养一群莺莺燕燕装风流,有这么多钱资助我一点,我来替你风流。】

温国公瞪大眼睛。

他立刻超绝不经意掉落鸳鸯荷包:“哎呀,小翠亲手给我绣的荷包。”

第一时间,他不在乎李轶莫名的心声。

拼命证明他真的风流,急忙蹲下身子,宝贝地捡起荷包,心疼直吹灰。

他半蹲跳,转过身偷瞄大长公主神情,发现对方根本不在意他,垂下落寞的眼眸,露出一丝自嘲的微笑。

大长公主表情凝固,因为背对着,她以为李轶说着玩。

怎么能开长辈玩笑!?

【你俩就作吧,五年后,草原入京的时候,生死离别了,一个胸口中箭说:抢来的婚姻,早该还你自由。一个掉眼泪抹血:你个蠢男人,我不爱你会愿意生宝然吗?】

李轶随着温国公转过身,脑海上演大型颠剧。

她抿紧嘴唇,防止控制不住上扬嘴角,又偷偷看他们容貌两眼,忍不住磕起俊男靓女颜值cp。

此刻,大长公主才看清,李轶并没开口说话。

她微微张嘴,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抓住了关键词。

草原入京!!

异族入侵!

王朝兴衰自有定数,嘴上念着千秋万代,谁也知道,不可能。

一家一姓换江山,千百年来常有发生,丢了江山,他们也只是愧对列祖列宗。

异族入主中原,他们沈氏皇朝便是千古罪人。

她心里发慌……轶儿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心声又是怎么回事?

忽地,苏宝然惊愕地大呼。

“爹,你为什么哭了?”

李轶无语,瞥了眼温国公紧攥着荷包,安慰道:“别哭了,叫小翠再买一个……绣一个。”

【戏过了!】

【你俩老这样,苏宝然很没有惜命感。】

【京师告急,他每次冲锋最前面,临死前希望,只愿下一世出生在寻常人家中。】

大长公主:!!

往后一倒,温国公下意识松开荷包,闪身接住。

苏宝然搞不懂什么情况,怎么一下他爹哭了,一下他娘又晕了。

大长公主忏悔地伸手,颤巍巍抓住他:“宝然,娘对不起你。”

温国公则骄傲望着他:“有你爹风范。”

听不见的苏宝然:……呆在这种神经家庭,不颠起来,很难不疯好吗?

李轶呆愣原地,脑经转个不停,怎么想苏宝然陪她上朝,他们家有这么多戏,怪不得苏宝然有时候比她还抽象。

他父母各演各的。

李轶想罗列拉苏宝然上朝的理由,苦于找不到切入点,加入剧情。

与大长公主不同,温国公更加侧重于现在。

得知自家夫人,其实爱着他,心里别提多开心,至于儿子会死,那也是五年后的事,每天跟着李轶常住大理寺,他还真没看出苏宝然心里的苦。

明明要苦,也是他苦,去大理寺领人的是他,回来跪祠堂的还是他。

老爷子……糊涂!

不过,他还是很在意一件事,小嘴巴,张嘴就来:

"宝然,你要给爹做主啊,爹被你娘幕僚欺负了,说爹人老珠黄,不堪大用。"

大长公主愁云密布,旋即,愤愤扭头看向温国公。

李轶暗暗想:

【这个好办,发来!全给我,反正沈姨也是赌气养着玩,我一定替苏叔叔出口恶气,好好鞭打他们……嘿嘿嘿】

大长公主羞红一片……

轶儿姑娘家,心声太不正经了。

不过,通过她的事,证明李轶知晓的秘闻,确实为真。

说不定,皇帝也知,要求重审李家一案,并不是她求情起作用。

真不知,轶儿心声给'她'带来的是福还是祸?

大长公主满面忧愁。

温国公喜形于色,如同打了胜仗,就差买鞭炮放了。

苏宝然恶语伤人心:"人老就死,猪老就宰,爹你也确实没什么用。"

李轶不禁点点头。

若不是温玉在怀,温国公一定抽得苏宝然满屋子喊爹。

因为李轶心声一事,夫妻俩默契没有松口,想得到更多消息。

整理好衣裙,大长公主恢复端庄姿态:"宝然为官,本宫放心不下,他……呃。"

站着好好的,长公主又眼黑,温国公眼疾手快扶住,慌张唤人请御医。

大长公主摆手拒绝:"无事,今日有些乏力,多休息一下就好。"

蓦然,李轶回想起来一件事情,手搭在苏宝然手腕,旋即往后一倒。

苏宝然默契接住,配合哭喊:"铁子,你怎么了?"

李轶虚弱:"牢里饿三天,我饿出胃病了,急需吃一次太医院会做膳药的吴太医的饭。"

语气重重落在'吴太医'。

想吃饭好办事,大长公主无奈,命人去请李轶口中的吴太医,宠溺摇摇头,轶儿和她娘一模一样,年轻时为了口吃的,能耍八百个心眼,饿的时候,什么正事都得靠边。

想起李轶的娘,她眼里流露一丝怀念……

当年,她俩心高气傲,为了赌一口气,老死不相往来,又忍不住从孩子口中,了解对方的事。

【苏叔老家过继来的孩子,和周去明是同一位老师,人却懂得感恩,不像周去明落榜,怪这怪那。】

【他想报答沈姨教导之恩,每天变花样做膳食,殊不知别人给他的菜谱,食物相克,久而久之,伤心肝脾胃。】

【以至于后来,沈君鹤殉国,沈姨暂退天险,重整旗鼓,明明有反攻的机会,可惜沈姨身体积弱难返,加上丧子丧夫丧国,心疲力尽,擂战鼓吐血而亡,反攻号角戛然而止,中原士气大挫,三个月后,全面失守。】

"孽子,愚不可及……"

温国公急火攻心,两眼一翻,向后一倒。

李轶无动于衷:"……"

苏宝然无辜被骂了:"……"

大长公主习惯了:"……"

三人不信。

于是,温国公无人在意,孤单且安然躺在地上。

几息之后,贴身侍卫也觉得戏过了,过来喊人。

不应。

他慌乱喊道:"殿下,世子,国公没装!"

大长公主叹气,一个大男人比她还先晕,二次命人快马加鞭催促御医,并先找府里大夫就诊。

苏宝然和李轶还是不信:大馋丫头,至于吗?

直到府中一个斗鸡眼老头拿着药箱赶来,银针狠狠扎疼,温国公狼狈一叫,醒来第一件事,急切问吴太医来了吗?

吴太医不善疑难杂症,善膳食药物相辅,一来便栽进厨房,发现一大堆药理膳食,以为找到同好,欢欣雀跃。

观察食材使用频率,他发现大事不妙。

这下好了……本可定义子虚乌有的事。

一切可能发生。

一想到,国破家亡,温国公悲从中来,没守好老头子打的江土,也没护好妻儿。

他金尊玉贵的殿下,他怎么舍得抛弃她一个人走,面对皇帝都以死逃避的局面。

温国公心如刀绞,第一次拿出一家之主的风范:"宝然该去磨练,爹做主,你想去就去,和轶儿一起去,上朝而已,有危险,爹在前面,有事,你们尽管看我眼神行事。"

了解李轶做奸臣的想法,苏宝然单纯描述事实:"可我们俩就是危险。"

李轶肯定点头。

温国公:???

他有点想反悔,准备说什么。

瞬息间,王公公带着圣旨,闪现入场,封苏宝然为右副都御史。

温国公:……我感觉我被什么作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