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李颂言的摊子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不再只卖茶叶蛋和煎饼,还学会了包包子、蒸馒头。

凌晨四点,李颂言就起床和面。面粉要用温水和,水温刚好不烫手,加一点点糖帮助发酵,揉到面团光滑有弹性。然后盖上湿布醒面,——醒好的面包出来的包子才会松软。

等面醒着的时候,她开始调馅。猪肉要选三分肥七分瘦的,切成小丁,加生抽、老抽、香油、胡椒粉,还有一个秘诀——加一点点白糖提鲜。大葱要切得细细的,和肉馅拌匀,那香味就出来了。

韭菜鸡蛋馅更考验技术。韭菜要挑最嫩的,洗净切碎,用香油拌一下锁住水分。鸡蛋要炒得嫩一些,稍微有点湿润,这样包子咬开才会有汁水。

"妈妈,好香啊!"小悦被香味吸引,揉着眼睛从床上爬起来。

"来,尝尝妈妈新做的包子。"李颂言夹起一个刚出锅的肉包子,吹了吹递给女儿。

小悦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哇!好好吃!"

包子皮薄馅大,一咬开就有肉汁流出来,猪肉鲜美,大葱爽脆,面皮松软有嚼劲。比供销社卖的包子不知道强多少倍。

"真的比买的好吃吗?"李颂言有些紧张地问。

"好吃一百倍!"小悦连连点头,又咬了一大口,"妈妈,你做的包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李颂言心中一喜。看来她的手艺确实有进步,是时候扩大经营了。

小摊位也扩大了,从一辆推车变成了一个小棚子,放了两张桌子,几个小板凳。工人们可以坐下来慢慢吃,不用站着对付。

"李师傅,来两个肉包子,一碗粥。"工人老李已经成了常客,每天早上必来。

"好嘞,刚出锅的,还热乎着呢。"李颂言麻利地给他盛粥,夹包子,动作越来越熟练。

小悦放学后也会来摊位帮忙,摆摆碗筷,收收钱,小手很勤快。

但就在李颂言觉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问题出现了。

那天下午,小悦红着眼圈回到摊位,一声不吭地蹲在角落里。

"小悦,怎么了?"李颂言放下手头的活儿,走过去蹲在女儿身边。

"妈妈..."小悦小声说道,"张明明说,说他看到你在这儿卖包子了。"

李颂言心里咯噔一下。张明明是小悦的同班同学,家里开着供销社,算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然后呢?"李颂言轻声问道。

"然后他就告诉其他同学,说我妈妈是卖包子的。"小悦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都笑我,说我是卖包子的女儿。"

李颂言心疼地抱住女儿。她本来以为摊位离学校有一段距离,不会被发现,没想到还是被孩子们看到了。

"还有吗?"李颂言问道。

"老师也知道了。"小悦眼泪开始往下掉,"王老师今天让我站到最后一排去,说我一个人坐,不许和其他同学坐一桌。"

这话让李颂言火冒三丈。王老师是小悦的班主任,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听说脾气很严厉。

"王老师还说什么了吗?"

"她说..."小悦哽咽着,"她说我妈妈是那种人,让我不要指望能学出什么好样来。还说,还说让我好好表现,不要给班级丢脸。"

李颂言气得浑身发抖。一个老师,怎么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说这样的话?

第二天,李颂言早早收了摊,来到小悦的学校。

这是一所普通的小学,红砖墙,青瓦顶,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校门口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操场上几个孩子在玩跳房子。

李颂言找到小悦的教室,透过窗户往里看。果然,小悦孤零零地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其他孩子都是两人一桌,只有她一个人。

下课了,别的孩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玩,小悦却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写作业。有几个孩子路过她身边,故意大声说:"看,卖包子的女儿。"

小悦低着头,假装没听见。

李颂言看得心如刀割。

上课铃响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老师走进教室。她中等身材,戴着厚厚的眼镜,穿着蓝色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小红帽》。"王老师开始讲课,"谁能说说小红帽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教室里很多小手举起来,小悦也怯生生地举起手。

王老师的目光扫过教室,看到了小悦举起的手,但就像没看见一样,直接点了另一个孩子:"张明明,你来回答。"

"小红帽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张明明站起来回答。

"很好,坐下。"王老师表扬道,"那么,小红帽为什么会遇到大灰狼?李华,你来说。"

又是一个孩子被点名回答,小悦的手还举着,但老师就是不看她。

接下来的整堂课,小悦举了好几次手,王老师都视而不见。小悦的手举得酸了,慢慢放下来,低下头不再举手。

下课后,有个孩子不小心撞倒了王老师的水杯,水洒了一桌子。

"怎么这么不小心?"王老师温和地说,"下次注意点,去拿块抹布把桌子擦干净。"

但当小悦的铅笔盒掉在地上,文具撒了一地时,王老师却厉声训斥:"李小悦!你怎么这么毛毛躁躁的?你妈那种人,你也别指望能学出什么好样来!给我把东西收拾好,不许影响其他同学!"

小悦吓得眼泪都出来了,赶紧趴在地上收拾文具。其他孩子都看着她,有的在窃笑,有的在指指点点。

李颂言在窗外看得清清楚楚,气得牙齿都要咬碎了。

更过分的事情还在后面。

一周后,学校组织春游,要去城外的公园看秋景。

"家长通知书拿回去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在上面签字。"王老师分发通知书,"这次春游需要家长陪同,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家长跟着。"

孩子们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春游的事情。

小悦拿着通知书,小心翼翼地举起手:"老师,我妈妈可以来吗?"

王老师看了她一眼,皱了皱眉:"你妈妈...算了,回家问问她有没有时间吧。"

但第二天,王老师却私下找到了几个家长,小声说:"李小悦的妈妈那种女人,最好别让她参加家长活动,免得影响孩子们。她现在在街头摆摊,三教九流的人都见过,万一带坏了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消息很快传开了。有几个家长主动找到李颂言,委婉地表示:"小李,春游的事,要不你就别去了。孩子们在一起玩,大人去了反而不方便。"

李颂言明白了,这是不欢迎她参加。

春游那天,小悦成了班里唯一没有家长陪同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有爸爸或妈妈跟着,只有她孤零零地跟在队伍最后面。

"小悦,你妈妈怎么没来?"有孩子问道。

"我妈妈...我妈妈有事。"小悦低着头说。

"是不是你妈妈要去卖包子,没时间来?"张明明故意大声说,"卖包子的赚钱要紧,哪有时间管孩子。"

其他孩子都笑了,小悦的脸涨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晚上,小悦回到摊位,一头扑进李颂言怀里,哇哇大哭。

"妈妈,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小悦抽泣着问,"为什么我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为什么老师不让我回答问题?为什么春游不能让你去?"

李颂言心都碎了,紧紧抱住女儿。她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没想到会这么残酷。

"妈妈,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小悦仰着小脸问,"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所以大家才不喜欢我?"

"不是的,宝贝。"李颂言擦干女儿的眼泪,"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你是妈妈见过最棒的孩子。"

"那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理解我们。"李颂言想了想,决定和女儿开诚布公地谈谈,"小悦,妈妈问你,妈妈做的包子好吃吗?"

"好吃!"小悦点头,"老李叔叔他们都说好吃。"

"妈妈有偷有抢吗?"

"没有!妈妈是用自己的手做包子,自己赚钱。"

"那妈妈做错了什么吗?"

小悦想了想,摇摇头:"没有。"

"对,妈妈没有做错任何事。"李颂言温柔地说,"妈妈用自己的手艺养活我们,这是很光荣的事情。工人叔叔用手做产品,农民伯伯用手种粮食,妈妈用手做包子,都是一样的,都是靠劳动吃饭。"

"可是老师说..."

"老师说的不对。"李颂言打断她,"小悦,你要记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做什么工作,而是看他是不是诚实劳动,是不是对社会有用。妈妈做的包子让工人叔叔们吃饱了肚子,有力气去工作,这就是对社会有用。"

小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还有,"李颂言继续说,"你要相信自己,你很聪明,很善良,这比什么都重要。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是因为他们的眼光太窄,心胸太小。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会在乎别人的出身和职业的。"

"妈妈,我会努力学习的。"小悦认真地说,"我要用成绩证明给他们看,我不比任何人差。"

"这就对了。"李颂言欣慰地笑了,"我们要用实力说话,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

但光是安慰女儿还不够,李颂言决定去学校找老师谈谈。

第二天下午,李颂言换了身相对干净的衣服,来到学校。她直接找到了王老师的办公室。

"王老师,您好,我是李小悦的妈妈。"李颂言礼貌地说。

王老师抬头看了看她,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哦,是你啊。有什么事吗?"

"我想和您谈谈小悦在学校的情况。"李颂言坐下来,"我听说您让小悦一个人坐最后一排?"

"这是为了她好。"王老师推了推眼镜,"她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一个人坐能让她更专心学习。"

"专心学习?"李颂言冷笑一声,"那为什么她举手回答问题时,您总是不让她回答?"

王老师脸色有些不自然:"这个...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回答。"

"其他孩子都有机会回答,为什么就小悦没有?"李颂言步步紧逼,"还有,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妈那种人,你也别指望能学出什么好样来',这样的话合适吗?"

"我这是在教育她..."王老师想要辩解。

"教育?"李颂言打断她,"您这叫教育吗?您这是在羞辱一个七岁的孩子!她做错了什么,要承受这样的待遇?"

"她妈妈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我也是为了班级的整体氛围着想。"王老师有些底气不足。

"我的情况?"李颂言声音提高了,"我做什么了?我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女儿,这有什么错?我没偷没抢,没有依靠任何人,凭什么要受到歧视?"

这时,教导主任听到声音,走了进来。他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戴着眼镜,看起来比较和善。

"怎么回事?"教导主任问道。

李颂言把情况简单说了一遍,教导主任听完后,皱了皱眉。

"王老师,家长说的情况属实吗?"

王老师有些尴尬:"这个...我也是为了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不能用这种方式。"教导主任严肃地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搞歧视的地方。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但在学校里应该一视同仁。"

"可是她妈妈在街头摆摊..."王老师还想说什么。

"摆摊怎么了?"教导主任打断她,"靠劳动吃饭有什么丢人的?现在国家都在提倡发展个体经济,鼓励勤劳致富。你这种思想太落后了。"

他转向李颂言:"这位家长,您说得对。任何正当职业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老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区别对待。"

"那您看,小悦的座位安排..."

"座位的事,明天就调整。"教导主任当即拍板,"让她和其他同学一样,两人一桌。课堂发言也要给她机会,不能厚此薄彼。"

王老师脸色很难看,但也不敢反驳教导主任。

"还有春游的事。"李颂言继续说,"为什么不让我参加?"

教导主任看了看王老师:"这是怎么回事?"

王老师支支吾吾地解释了一下,教导主任听后更加不高兴了。

"胡闹!家长活动是为了增进家校联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怎么能排斥家长?"他严厉地批评王老师,"下次有类似活动,所有家长都有权参加,不得歧视任何人。"

"谢谢主任。"李颂言感激地说。

"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教导主任和蔼地说,"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不管学生出身如何,都要受到公平对待。您的女儿是个好孩子,学习认真,品德也好,我们会好好培养她的。"

走出学校,李颂言心情轻松了许多。虽然王老师可能还会有偏见,但至少教导主任是明理的,小悦在学校的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善。

更重要的是,她通过这次谈话,让学校的领导看到了另一种观点。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那些陈旧的偏见迟早会被淘汰。

晚上,李颂言把在学校的情况告诉了小悦。

"真的吗?我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坐了?"小悦高兴得蹦起来。

"真的。"李颂言摸摸女儿的头,"记住妈妈的话,要相信自己,用实力说话。"

"嗯!"小悦用力点头,"妈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