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李颂言数着手里的钱,心情格外轻松。整整六十二块钱,除了本金和利息,还多出两块钱。
这段时间包子生意火爆,工人们都爱吃她做的肉包子,有时候一上午就能卖完。加上茶叶蛋和煎饼的收入,她终于攒够了还债的钱。
"小悦,走,咱们去还钱。"李颂言把钱仔细数了一遍,装进内衣口袋里。
"妈妈,那个瘸子叔叔会不会不还我们借条啊?"小悦有些担心,"他看起来不像好人。"
李颂言也有这个担心。瘸子刘那种人,指不定会耍什么花招。她想了想,决定找个人陪着去。
隔壁住着个叫马大力的汉子,三十多岁,在建筑工地干活,身高一米八,膀大腰圆的,看起来很有威慑力。平时和李颂言也算熟悉,偶尔会买她的包子。
李颂言敲了敲他家的门:"大力哥在家吗?"
"在呢在呢。"马大力开门出来,手里还拿着个搪瓷缸子,"小李,有事吗?"
"是这样,我要去还个债,那人不太好对付,想请你陪我去一趟。"李颂言有些不好意思,"事成之后请你喝酒。"
"还债?"马大力放下缸子,"什么人敢为难你?走,我跟你去看看。"
瘸子刘的住处在胡同深处,一个破旧的四合院里。院子里堆着各种杂物,几只鸡在地上觅食,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
"刘二狗!出来!"马大力站在院门口大声喊道。
不一会儿,瘸子刘一瘸一拐地走出来,后面还跟着两个小弟。看到马大力魁梧的身材,他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哟,李颂言,这是带保镖来了?"瘸子刘故作轻松地笑着,"怎么,还不起钱想动手?"
"谁说还不起?"李颂言从怀里掏出钱,"六十块钱,一分不少。"
瘸刘看到钱,脸色有些失望。他本来以为李颂言还不起钱,正好可以提那个"别的还法"。
"六十块就想了事?"瘸子刘眼珠一转,"利息涨了,现在要七十五。"
"什么?"李颂言瞪大眼睛,"借条上明明写着六十!"
"那是上个月的价,现在物价涨了,利息当然也要涨。"瘸子刘无赖地说道,"再说了,你这么漂亮的女人,哥几个也不忍心为难你。要不这样,你跟哥几个好好聊聊,这钱就一笔勾销了。"
说着,他上下打量着李颂言,眼神很恶心。
"你说什么?"马大力脸色一沉,往前走了一步。
"怎么,想打架?"瘸子刘的两个小弟也围了上来,其中一个还掏出了弹簧刀。
"打架倒不至于,"马大力活动了一下手腕,发出"咯嘣咯嘣"的响声,"我只是想和这位刘老板好好谈谈。"
他一把抓住瘸子刘的领口,轻松地把他提了起来:"我说,刘老板,做人要讲信用吧?白纸黑字的借条,怎么能随便改?"
"你...你放开我!"瘸子刘在半空中挣扎着,脸都憋红了。
"放开可以,不过咱们先把账算清楚。"马大力看了看那两个小弟,"你们俩也别愣着,过来聊聊?"
那两个小弟看到马大力的块头,再看看他手里像拎小鸡一样拎着的瘸子刘,顿时没了脾气。
"大哥,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其中一个赔笑道。
"这就对了。"马大力把瘸子刘放下,拍了拍他的肩膀,"刘老板,借条拿出来看看?"
瘸子刘不敢不从,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借条。
马大力接过来看了看,念道:"借到刘二狗现金叁拾圆整,一个月后归还本金加利息,共计陆拾圆整。"他看向瘸子刘,"写得很清楚啊,六十块钱。"
"可是..."瘸子刘还想狡辩。
"可是什么?"马大力瞪了他一眼,"你是不认识字,还是想耍赖?"
"认识,认识。"瘸子刘抹了抹额头的汗,"六十就六十。"
李颂言痛快地数出六十块钱,递给瘸子刘:"借条给我。"
瘸子刘接过钱,不情愿地把借条撕了。
"刘老板,以后做生意要诚信,不要老想着占人便宜。"马大力拍了拍瘸子刘的肩膀,力道很重,疼得他龇牙咧嘴,"特别是不要打女人的主意,明白吗?"
"明白,明白。"瘸子刘连连点头。
走出院子,李颂言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个包袱终于卸下了。
"大力哥,今天真是谢谢你了。"李颂言感激地说,"要不是你在,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这算什么,举手之劳。"马大力憨厚地笑着,"那种人就是欺软怕硬,给他点颜色看看就老实了。"
"说好了请你喝酒,今晚到我那儿,我亲自下厨。"李颂言说道,"对了,还要叫上张大娘,要不是她收留我们,我们还不知道住哪儿呢。"
晚上,李颂言去菜市场转了一圈。她手里虽然还剩两块钱,但得省着花,小悦还要买文具,还要交下个月的房租。
她在卖鱼的摊子前站了很久,挑了条最小的鲫鱼,讲价讲了半天才五毛钱买下。卖肉的师傅见她犹豫,主动说:"小姑娘,要不要点肥肉?便宜,三毛钱一斤。"
肥肉虽然便宜,但李颂言知道怎么处理。她买了二两肥肉,又买了一毛钱的豆腐,几分钱的青菜。鸡蛋是家里剩的,总共花了不到一块钱。
回到地下室,张大娘和马大力都到了,看到她买的菜,都有些心疼。
"小李,你这是干什么?"张大娘埋怨道,"刚还完债,手头正紧,还买这么多菜。这钱留着给小悦买衣服不好吗?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的棉衣都旧成什么样了。"
"就是说,"马大力也劝道,"帮个忙而已,用不着这么破费。我们随便吃点什么都行,你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不容易,钱要省着花。"
"没事,就是些便宜菜,花不了几个钱。"李颂言系上围裙,"再说了,你们帮了我这么大忙,不表示表示怎么行?"
她先处理那条小鲫鱼。鱼虽然小,但李颂言有办法让它变得鲜美。她先用粗盐里外擦遍,腌制十分钟去腥。然后在鱼身上打几个花刀,这样更容易入味。
锅里放少许油,她舍不得放太多,就那么一点点。等油热了,把鱼下锅慢慢煎。火候要掌握好,小火慢煎,让鱼皮变得金黄焦脆,但里面的肉还要保持鲜嫩。
"咝——"鱼下锅的声音让马大力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煎好一面,李颂言小心翼翼地翻面,这是个技术活,稍微不注意鱼就会破。她用铲子轻轻托住,另一只手辅助,完整地翻了过来。
趁着煎鱼的空当,她开始处理那二两肥肉。肥肉要先切丁,然后下锅慢慢熬出油来。这样做出来的菜既有荤腥味,又不会太油腻,关键是省钱。
"滋滋滋——"肥肉在锅里慢慢出油,香味开始飘出来。
"哎呀,这味道..."张大娘在旁边看着,"我怎么觉得比那些大饭店还香?"
肥肉熬出油后,李颂言把油渣盛起来,留着炒菜用。锅里剩下的猪油,正好用来红烧鱼。
她往锅里放了点姜丝,爆出香味,然后把煎好的鱼放进去。倒入一点点生抽——她舍不得放太多,这玩意儿贵。但她有秘诀,加一点点白糖提鲜,再滴几滴醋去腥,效果一点不比放很多调料差。
最关键的是火候和时间。她用小火慢炖,让汤汁慢慢渗透进鱼肉里。没有黄酒,她就用淘米水代替,一样能去腥。
"我的天,这鱼怎么这么香?"马大力站在锅边,差点把口水滴进去,"我在工地食堂吃的鱼,腥得要命,哪有这么香的。"
接下来做豆腐。一毛钱的豆腐不多,就一小块,但李颂言有办法让它变得丰富。她把豆腐切成小方块,先用盐水泡一下,这样不容易碎。
锅里放那点熬出来的猪油,下豆腐块小心翼翼地煎。豆腐要煎到表面微黄,这样口感更好,也更入味。
然后她把刚才熬肥肉剩下的油渣放进去炒,油渣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香味很浓。再放点韭菜花——这是她自己腌的,不用花钱买,一样能提味。
"这豆腐怎么做的?"张大娘看得入神,"我做了一辈子豆腐,都没这么香过。"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火候要掌握好。"李颂言一边翻炒一边说,其实心里得意得很。这些都是她在现代学到的技巧,在90年代简直是降维打击。
最后是青菜。几分钱的青菜叶子有些发黄,但李颂言挑挑拣拣,还是能找出嫩的部分。她先把菜洗干净,然后用开水焯一下去涩味。
炒青菜看似简单,其实最考验功力。火要大,动作要快,炒出来才会脆嫩。她在锅里放了点刚才熬的猪油,下蒜爆香,然后把青菜下锅大火爆炒。
"啪啪啪——"青菜在锅里发出脆响,那股清香立刻就出来了。
三道菜做好,李颂言端上桌。虽然都是便宜食材,但卖相很好:鱼是金黄色的,汤汁浓稠;豆腐嫩滑,油渣点缀其间;青菜翠绿,看着就有食欲。
"开饭了!"李颂言招呼大家坐下。
马大力和张大娘原本都想象着随便吃两口意思意思,毕竟只是些便宜菜。但一尝之下,两人都愣住了。
马大力夹了块鱼肉,一咬,眼睛立刻瞪圆了:"我...我的天!这鱼怎么这么鲜?一点腥味都没有,还这么嫩!"
他本来想浅尝即止,结果忍不住又夹了一块,然后又一块...
张大娘尝了口豆腐,连连摇头:"不可能,不可能啊!就是一毛钱的老豆腐,怎么做得这么好吃?又嫩又滑,还有这么浓的香味?"
她也忍不住连连下筷子,完全忘了刚才劝李颂言省钱的话。
"这青菜也不对劲,"马大力夹了筷青菜,"明明看着有点老,怎么吃起来这么脆嫩?而且这味道,比肉还香!"
两人越吃越惊讶,原本以为的随便吃两口,变成了大快朵颐。马大力一个人就干掉了大半条鱼,张大娘把豆腐吃得干干净净,连汤汁都舍不得剩。
"小李啊,"张大娘放下筷子,脸上还有些不好意思,"我刚才还说你破费,现在看来,是我们占了大便宜了。就这手艺,去大饭店当厨师都够格了。"
"就是说,"马大力拍着圆滚滚的肚子,"我在工地干了这么多年,跑过不少饭馆,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关键是,明明都是最普通的食材,怎么到你手里就变了味道?"
李颂言心里美滋滋的,嘴上却谦虚地说:"哪有那么夸张,就是瞎做的。"
"瞎做?"张大娘摇头,"这要是瞎做,那些饭店的师傅都得回家种地去了。"
"开饭店?"李颂言心中一动,不过马上摇摇头,"哪有那么容易,开饭店要很多钱的。"
"也不一定要很大的店,"马大力喝了口酒,"你看胡同口那个小饭馆,也就四五张桌子,生意挺好的。"
"是啊,"张大娘也说,"以你这手艺,开个小饭馆绝对火。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很少吃到这么好吃的菜。"
李颂言心里开始盘算起来。她现在每天摆摊能赚五六块钱,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六十块。如果开个小饭馆,收入肯定会更高。
而且摆摊总不是长久之计,风吹日晒的,还要看城管脸色。有个固定的店面,就能安心经营了。
"要开饭馆,首先得有地方。"马大力说道,"租金可不便宜。"
"还要买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张大娘也说,"估计要不少钱。"
李颂言算了算,开个小饭馆至少要三四百块的启动资金。以她现在的收入,得攒好几个月才够。
"不急,慢慢来。"李颂言给大家夹菜,"先把摊子经营好,攒够了钱再说。"
"小李啊,"张大娘吃着麻婆豆腐,"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我看那些大饭店的菜也不过如此。"
"是啊,特别是这个豆腐,又麻又辣又香,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马大力连连夸赞。
小悦在一边吃得满嘴流油,开心地说:"妈妈做的菜最好吃了!以后我们开大饭店,让全北京的人都来吃!"
大家都被小悦的话逗笑了。
"好,等小悦长大了,我们就开大饭店。"李颂言摸摸女儿的头。
虽然只是简单的家常菜,但在90年代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到这样的菜已经很难得了。更重要的是,李颂言在菜里融入了现代的烹饪理念,火候、调味都比普通人精准很多。
酒足饭饱,马大力拍着肚子说:"小李,今天这顿饭吃得真舒坦。以后你要开饭店,我第一个去捧场。"
"那是必须的,"张大娘也说,"到时候我天天去吃,把我这把老骨头养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