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李颂言的包子摊生意出奇的好。工人们下班路过,总要买几个包子当晚饭。附近的居民也开始认可她的手艺,连平时看她不顺眼的大妈们,都偷偷派孩子来买包子。
"妈妈,老李叔叔又来了,还带了好多人。"小悦指着远处说道。
果然,老李带着七八个工友走过来,都是工地上的工人,个个风尘仆仆的。
"李师傅,来十个肉包子,五个素包子。"老李熟练地报着数,"今天干活累,多买点。"
"好嘞,都是刚出锅的。"李颂言麻利地用夹子夹包子,动作很熟练,"要不要来碗粥?刚熬的小米粥,养胃。"
"来来来,一人一碗。"老李大手一挥,"李师傅做的粥香得很,比家里老婆做的都好喝。"
工人们哄笑起来:"老李,回家可别让嫂子听到,小心跪搓衣板。"
李颂言也跟着笑,一边盛粥一边说:"嫂子做的肯定好,老李这是夸我呢。"
这样热闹的场面每天都有。从早上六点开始,李颂言的摊子就没断过客人。包子蒸了一锅又一锅,粥熬了一盆又一盆。
连胡同口卖烧饼的老王都有些眼红:"这李颂言的生意怎么这么火?我这烧饼都卖不出去了。"
刘大妈酸溜溜地说:"还不是那些男人馋她的美色,谁知道包子里放了什么迷魂药。"
但私下里,刘大妈也派自己孙子买过包子,吃了之后直夸好吃。
正当李颂言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王建国出现了。他脸色阴沉,身后还跟着小丽和王强,三个人明显是来找茬的。
"哟,生意不错啊。"王建国走到摊子前,假惺惺地笑着,"这么多人排队买你的包子,真是想不到啊。"
李颂言正在给客人装包子,头也不抬:"买包子就排队,不买就让开,别耽误我做生意。"
"做生意?"王建国冷笑一声,"你有营业执照吗?有卫生许可证吗?就在这儿摆摊,违法知不知道?"
周围的客人都停下来看热闹。李颂言心里一紧,她确实没有齐全的证件。
"王建国,你什么意思?"老李护在摊子前,"人家老老实实做生意,你来瞎搅和什么?"
"我这是为大家好。"王建国理直气壮地说,"无证经营,卫生没保障,万一吃坏了肚子谁负责?"
小丽在旁边煽风点火:"就是说,这种女人做的东西能干净吗?谁知道用的什么水洗的锅。"
话音刚落,王强突然伸手推翻了蒸笼,热腾腾的包子滚了一地。
"哎呀!"围观的人惊呼起来。
小悦吓得哇哇大哭:"妈妈!包子都掉了!"
李颂言气得浑身发抖,但她知道不能和他们动手,那样只会让事情更糟。
"王建国,你们太过分了!"老李撸起袖子就要上前,被李颂言拦住了。
"算了,算了。"李颂言强忍着愤怒,"不就是些包子嘛,重新做就是了。"
"重新做?"王建国得意地笑着,"我劝你还是别做了,省得害人。我现在就去找城管,让他们来查你的证件。看你一个无证摊贩,还能嚣张到什么时候。"
说完,他带着小丽和王强扬长而去。
围观的人群开始议论纷纷:
"这王建国太过分了,好好的包子都给糟蹋了。"
"就是说,人家李颂言又没惹他,干嘛这样欺负人?"
"我看就是嫉妒人家生意好。"
老李蹲下来帮忙收拾地上的包子,心疼地说:"这得有二十多个包子吧,多可惜。"
"没事,没事。"李颂言眼眶有些红,但还是强撑着笑,"大家散了吧,今天的包子没了,明天再来。"
客人们陆续散去,都在为李颂言抱不平。
回到地下室,李颂言坐在床沿上发愁。王建国说得对,她确实没有齐全的证件。万一城管真的来查,她的摊子就完了。
"妈妈,那个坏叔叔为什么要推我们的包子?"小悦红着眼睛问。
"因为他是坏人。"李颂言抱住女儿,"但是妈妈不怕他,妈妈有办法对付他。"
第二天一早,李颂言没有去摆摊,而是直接去了工商所。
工商所是个老旧的平房,门口排着长队。李颂言排了两个小时才轮到她。
"同志,我想咨询一下个体经营的手续。"李颂言客气地说。
接待她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干部,戴着眼镜,看起来很严肃。
"个体经营?做什么的?"
"卖包子、粥这些早点。"
"那需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干部头也不抬地说,"还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固定经营场所?"李颂言有些不解,"我就是摆个摊子。"
"摆摊也要有指定地点。"干部抬起头看了她一眼,"你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摆摊,要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内。"
"那哪里有划定的区域?"
"东单菜市场旁边有个早市,那里可以摆摊。不过位置有限,要排队申请。"
李颂言又跑到东单菜市场,找到了管理早市的办公室。
"申请摆摊位?"管理员是个五十多岁的胖大叔,"现在没有空位,要等有人不干了才行。"
"那大概要等多久?"
"说不准,可能一个月,可能半年。"胖大叔漫不经心地说,"你先登个记,到时候通知你。"
李颂言心里凉了半截。等一个月,她早就饿死了。
"师傅,能不能通融一下?我就是一个带孩子的女人,靠这个养家糊口。"
胖大叔看了看她,叹了口气:"这样吧,早市旁边有个角落,地方不太好,但你可以先在那儿摆摆试试。管理费一个月十块钱。"
十块钱!这几乎是李颂言三天的收入。但她没有选择,只能咬牙答应。
"好,我要这个位置。"
接下来几天,李颂言跑遍了各个部门。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每个证件都要填表、交费、等审批。
光是跑腿费和证件费,就花了她四十多块钱。这还不包括每个月十块钱的摊位费。
一个星期后,李颂言终于拿到了所有证件。她把证件装在一个塑料袋里,小心翼翼地放在摊子最显眼的地方。
新的摊位在早市角落,位置确实不太好,人流量比胡同口少了很多。但李颂言并不气馁,她相信只要手艺好,生意迟早会红火起来。
果然,没过几天,老李就找到了她的新摊位。
"李师傅,可算找到你了!"老李高兴地说,"你这几天不见了,我们都以为你不干了呢。"
"搬地方了,现在在这儿。"李颂言笑着说,"来,尝尝新做的包子,换了地方,手艺没变。"
老李买了几个包子,一尝,眼睛立刻亮了:"还是这个味!太好了,我还以为再也吃不到了呢。"
消息很快传开了,李颂言的老客户们陆续找到了新摊位。工人们下班路过,都要绕道来买包子。
连附近居民也开始关注这个新来的包子摊。一个大妈买了一个包子尝了尝,立刻又买了五个。
"姑娘,你这包子做得真好。"大妈夸赞道,"皮薄馅大,还不破,肯定有秘诀。"
"没什么秘诀,就是用心做。"李颂言谦虚地说。
更让她高兴的是,胡同里的邻居们都开始支持她。张大娘每天都来买早点,马大力也经常来捧场。
"小李,你这摊子搬得好。"张大娘一边吃包子一边说,"这里宽敞,卫生,比胡同口强多了。"
"就是说,"马大力也附和,"有了正规的证件,谁也找不了你麻烦。王建国那孙子想整你都没门了。"
李颂言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虽然花了不少钱办证件,虽然位置不如以前,但她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做生意了。
一天下午,王建国带着两个城管来到胡同口,到处找李颂言的摊子。
"人呢?摊子呢?"王建国四处张望,"昨天还在这儿的。"
"王建国,你找谁啊?"老王故意问道。
"李颂言啊,她的无证摊子呢?"
"什么无证摊子?"老王装糊涂,"我没见过什么摊子。"
其他摊贩也纷纷摇头:"没见过,没见过。"
王建国气得跳脚,但找不到人,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傍晚,工人老李见到王建国,故意大声说:"王建国,你找李师傅啊?人家现在在早市摆摊,证件齐全,合法经营。你想找麻烦都找不着了。"
"什么?她办证了?"王建国不敢相信。
"不信你自己去看,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一样不少。"老李得意地说,"人家现在是正规个体户,受法律保护。你再敢去捣乱,小心人家告你寻衅滋事。"
王建国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没想到李颂言真的把证件办齐了。
胡同里的人都在背后议论:
"这王建国真不是东西,自己女人不要了,还不让人家好好过日子。"
"就是说,李颂言现在做得多好,自食其力,比他这种吃干饭的强多了。"
"我看李颂言迟早要发达,她那手艺,开饭店都够了。"
消息传回工厂,连李颂言以前的同事们也在议论这件事。大家都觉得王建国做得太过分,一个大男人欺负一个带孩子的女人,太不像话了。
"要我说,当初就是王建国他们陷害颂言的。"有同事小声说,"那封情书根本就是假的。"
"可不是嘛,颂言那人我知道,老实得很,怎么可能做那种事。"
"现在好了,人家靠自己的本事过得红红火火,王建国后悔都来不及了。"
王建国在工厂里也开始不受待见,大家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异样。连厂长都暗示他,要注意个人品德,不要影响工厂形象。
小丽见风向不对,也开始埋怨王建国:"建国哥,你说你干嘛要去找她麻烦?现在搞得全厂都在议论我们。"
"我这不是为了你好嘛。"王建国有些底气不足,"她在那儿摆摊,让我们很没面子。"
"什么面子不面子的,现在人家证件齐全,合法经营,你还能说什么?"小丽越想越后悔,"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离婚。"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李颂言已经走上了正轨,生意越来越红火,而王建国却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李颂言在新摊位上干得更起劲了。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和面,晚上收摊后还要准备第二天的食材。虽然辛苦,但看着手里越来越多的钱,她心里充满了希望。
这天晚上,李颂言数了数钱,除了日常开销,居然攒了三十多块钱。她想起张大娘一直只收她五块钱房租,心里过意不去。
"张大娘,您在家吗?"李颂言敲了敲门。
"在呢在呢,小李啊,快进来。"张大娘开门让她进来,"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李颂言从怀里掏出钱,"我想把半年的房租一次给您,您这段时间帮了我们太多,实在不好意思。"
她数出三十块钱递过去:"这是半年的房租。"
张大娘摆摆手:"这怎么行?你们母女俩不容易,钱要省着花。"
"张大娘,您收下吧。"李颂言把钱塞到张大娘手里,"我现在生意稳定了,也算有个固定收入。您要是不收,我心里过意不去。"
张大娘被她的坚持感动了,收下钱后,眼圈有些红:"小李啊,你这孩子,太懂事了。"
她走到里屋翻箱倒柜,拿出一套新被褥:"这是我闺女结婚时买的,一直没舍得用。你们拿去盖,那个破被子都不保暖了。"
"这怎么能要您的新被子?"李颂言推辞着。
"拿着拿着,"张大娘硬塞给她,"小悦还在长身体,可不能冻着。"
她又去厨房拿了一袋小米,一袋白面:"这些也拿着,孩子要吃好点,才能长得结实。"
"张大娘,您这样我更不好意思了。"李颂言红着眼眶说。
"说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一个院子住着。"张大娘拍拍她的手,"以后要是忙不过来,小悦就放我这儿,我给她做饭。一个人带孩子做生意,确实不容易。"
李颂言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张大娘的温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路。
"谢谢您,张大娘。"李颂言哽咽着说,"您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