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在早市的新摊位安顿下来后,李颂言开始琢磨怎么把生意做得更好。虽然老客户们都找到了她,但新摊位人流量确实不如胡同口,每天的收入比以前少了一些。

"不能这样下去。"李颂言看着隔壁摊位热火朝天的生意,心里着急,"我得想办法让我的东西比别人的更好吃才行。"

她仔细观察了一下早市里的其他摊贩。卖煎饼的大叔手艺很熟练,但味道中规中矩;卖茶叶蛋的大妈生意也不错,但她的茶叶蛋颜色很浅,明显没什么味道;还有几个卖包子的,包子皮厚馅少,看着就没什么食欲。

"这些人都是按照老办法做,没有什么创新。"李颂言心中一动,"我有现代的美食知识,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她开始从茶叶蛋入手。普通的茶叶蛋就是用茶叶、盐、生抽煮一煮,但李颂言知道更复杂的配方。

那天下午收摊后,她专门跑到调料店,买了八角、桂皮、香叶、草果,还有丁香。店老板好奇地问:"小姑娘,买这么多香料做什么?"

"做茶叶蛋。"李颂言如实回答。

"做茶叶蛋用这么多香料?"店老板摇摇头,"太浪费了,放点茶叶和盐就行了。"

李颂言笑笑没解释。在现代,她见过各种升级版的茶叶蛋配方,什么五香茶叶蛋、桂花茶叶蛋、啤酒茶叶蛋,层出不穷。现在虽然条件有限,但基本的五香配方还是能做出来的。

回到家,她开始调配香料包。八角两颗,桂皮一小段,香叶三四片,草果一颗拍碎,丁香几粒。这些香料放在一起,光是闻着就很香。

"妈妈,这是什么味道?"小悦凑过来闻闻,"好香啊!"

"这是妈妈的秘密武器。"李颂言神秘地笑笑,"明天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李颂言开始煮茶叶蛋。她先把鸡蛋煮熟,然后用小勺轻轻敲碎蛋壳,让蛋壳出现裂纹但不脱落。

接着调汤汁。这是关键的一步。她在锅里放了红茶叶,加入香料包,然后倒入生抽和老抽。生抽提鲜,老抽上色,比例要掌握好。她还偷偷加了一点点冰糖,这是现代学来的技巧,糖能让味道更加醇厚。

汤汁调好后,她把敲裂的鸡蛋放进去,小火慢慢煮。这个过程要有耐心,至少要煮一个小时,让香料的味道完全渗透进蛋白里。

"滋滋滋——"汤汁在锅里慢慢沸腾,香味越来越浓。

隔壁卖煎饼的张大叔忍不住探头过来:"小李,你这茶叶蛋怎么这么香?我做了十几年,都没闻过这味道。"

"张大叔,您尝尝。"李颂言夹起一个刚煮好的茶叶蛋递给他。

张大叔接过来一看,眼睛立刻亮了。这茶叶蛋的颜色比普通的深很多,呈现出深褐色,蛋壳上的裂纹就像美丽的花纹,看着就有食欲。

他咬了一口,嚼了嚼,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哎呀,这味道!既有茶香,又有香料味,还不咸不腻。小李,你这是怎么做的?"

"就是多放了点香料。"李颂言谦虚地说,心里却很得意。

消息很快传开了。先是几个摊贩过来尝试,都连连夸赞。然后是路过的客人,闻到香味忍不住买一个尝尝。

"老板,来两个茶叶蛋。"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走过来。

李颂言给他夹了两个,年轻人咬了一口,眼睛立刻瞪圆了:"我的天,这茶叶蛋怎么这么好吃?"

他三下五除二吃完,又买了三个:"给我再来三个,带回去给同事尝尝。"

工人老李路过,老远就闻到了香味:"李师傅,这什么味道这么香?"

"新做的茶叶蛋,您尝尝。"李颂言热情地招呼。

老李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嘿!这茶叶蛋味道不一般啊!"他仔细品味着,"有股特别的香味,比我们厂食堂的好吃多了!"

"是吗?"李颂言心里乐开了花,"您觉得还行就好。"

"不是还行,是太好了!"老李连连摇头,"我吃了这么多年茶叶蛋,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李师傅,你这是放了什么秘方?"

"就是多放了几样香料。"李颂言笑着说,"您喜欢就好。"

老李一口气买了五个,还说要带给工友们尝尝。

茶叶蛋改良成功后,李颂言又开始琢磨煎饼果子。普通的煎饼果子就是用白面摊成薄饼,打个鸡蛋,刷点甜面酱,卷起来就完了。但李颂言知道可以做得更丰富。

她在面糊里加了一些玉米面。不能加太多,大概十分之一的比例,这样既能增加香味和口感,又不会影响成型。

调甜面酱也有技巧。她买了最便宜的甜面酱,然后自己调味。加一点芝麻油增香,加一点白糖提鲜,还加了一点蒜泥提味。调好的酱料比原来的甜面酱香味更浓,层次更丰富。

最重要的是配菜。除了常规的榨菜丝,她还准备了韭菜末和香葱末。韭菜末要用香油拌一下,锁住水分,这样吃起来才爽脆。香葱末要选最嫩的葱叶,切得细细的,撒在煎饼上既好看又增香。

"妈妈,这煎饼好香啊!"小悦在旁边看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来,尝尝妈妈新做的煎饼。"李颂言给女儿摊了一张薄薄的煎饼,打上鸡蛋,刷上调制的酱料,撒上韭菜末和香葱末,卷起来递给她。

小悦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哇!比以前的好吃多了!"

"真的吗?"李颂言也尝了一口,确实比以前香很多。玉米面的甜香,韭菜的鲜香,香葱的清香,层次分明又融合得很好。

第一个客人是个中年妇女,买了一个煎饼果子。她咬了一口,愣了一下,然后细细品味着。

"姑娘,你这煎饼跟别家的不一样啊。"中年妇女说道,"味道更香,口感也更丰富。"

"您觉得好吃就行。"李颂言心里美滋滋的。

"好吃,太好吃了!"中年妇女连连点头,"明天我还来买。"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李颂言的摊子。她的茶叶蛋和煎饼果子确实比别家的好吃,而且价格也不贵,性价比很高。

一个星期后,李颂言的摊子前开始排起了小队。很多人专门绕路来买她的早点,有的人还一买就是好几个,带给家人朋友。

"李师傅,你这手艺真是没话说。"一个常客夸赞道,"我们单位好几个人都说你这儿的东西最好吃。"

"就是说,"另一个客人附和,"我吃遍了附近所有的早点摊,还是你这儿的最香。"

连早市里的其他摊贩都开始向她请教:"小李,你这茶叶蛋到底怎么做的?能不能教教我们?"

李颂言总是笑着说:"就是多放了几样香料,没什么特别的。"

但其实她心里很清楚,这些改良背后都有现代美食理念的支撑。在现代,她学过食品科学,知道各种香料的特性,知道如何搭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虽然条件有限,但这些基础知识在90年代简直是降维打击。

包子的改良也在进行中。她开始在面粉里加一点点泡打粉,让包子皮更加松软。调肉馅的时候,她会加一点蛋清和淀粉,让肉馅更加嫩滑。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在馅料里加一点高汤冻,包子蒸熟后就会有汤汁,咬开后会爆汁。

"妈妈,你的包子越来越好吃了。"小悦一边吃一边夸赞,"比以前软和多了,还有汤汁呢。"

"是吗?那妈妈继续努力。"李颂言摸摸女儿的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工人老李成了她最忠实的客户,每天都来买早点,还经常介绍朋友来。

"李师傅,你这手艺真的绝了。"老李一边吃包子一边说,"我们工地上的兄弟们都说,以后只吃你家的早点。"

"老李哥太夸奖了。"李颂言谦虚地说。

"不是夸奖,是实话。"老李认真地说,"你这包子皮软馅香,还有汤汁,比饭店的都好吃。还有那个茶叶蛋,香得我们在工地上都能闻到。"

李颂言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的收入也稳步增长。从最初的三四块钱,到现在的七八块钱,有时候生意好了能赚到十块钱。

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运用现代的美食知识,结合90年代的实际条件,她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美食天地。

"妈妈,你怎么这么厉害?"小悦崇拜地看着妈妈,"做什么都这么好吃。"

李颂言笑而不语。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随着对90年代市场的了解越来越深,她还能做出更多的改良和创新。

早市里其他摊贩看她的眼神也开始变化,从最初的怀疑,到现在的佩服和羡慕。

"这小李真是有本事,短短几个星期,生意就做得这么火。"

"人家有手艺,做出来的东西就是香。"

"我看她迟早要发达,这手艺开饭店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