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秋分这天,天刚蒙蒙亮,李颂言就起床开始忙活。她看着日历上"秋分"两个字,忽然想起现代时网红奶茶店都会推出"限定款",每到换季就搞点新花样吸引顾客。

"我为什么不能也搞个秋季限定呢?"她一边和面一边琢磨,"山楂这个季节最鲜,价格也便宜,正好可以利用一下。"

昨天她特意去果品公司的批发市场,买了一大包新鲜山楂。那些山楂个头不大,但颜色鲜红,一颗颗饱满得像小灯笼。老板说这是头茬山楂,酸甜适中,最适合做茶。

李颂言先处理山楂。她把山楂洗净,用小刀轻轻划开一道口子,然后放进铁锅里用小火慢慢烘烤。山楂在锅里滚动着,渐渐散发出酸甜的香味,颜色也变得更加诱人。

"妈妈,好香啊!"小悦揉着眼睛从床上爬起来,"你在做什么?"

"秘密武器。"李颂言神秘地笑笑,"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烘烤好的山楂晾凉后,李颂言开始制作她的"秋香蛋"。她在原有的茶叶蛋配方基础上,加入了烘烤过的山楂干。山楂的果酸能让蛋白更加鲜嫩,而且那种独特的酸甜香味,绝对是90年代前所未有的创新。

更有意思的是桂花。她托卖花的刘婶买了一小袋干桂花,金黄色的花瓣小得像米粒,但香味浓郁得很。把桂花和山楂一起加入卤蛋的汤汁里,那种层次丰富的香味简直让人陶醉。

最关键的是蛋壳的处理。李颂言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敲裂,而是用小勺轻轻敲打,让蛋壳呈现出花瓣状的裂纹。每一条裂纹都像花瓣的纹理,既美观又更容易入味。

汤汁在锅里慢慢沸腾,山楂的酸甜、桂花的清香、茶叶的醇厚,还有各种香料的层次感,交织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味道。连邻摊的张大叔都忍不住探头过来:"小李,你这是放了什么?怎么这么香?"

李颂言正专心调试着火候,她记得在现代看过的美食节目里,慢火煨制是关键,火候太大会破坏香料的层次感。

接下来是"润燥煎饼"的制作。李颂言买了两个最新鲜的梨,用刀背把梨肉压成泥,然后挤出梨汁。梨汁加入面糊里,不仅能增加甜味,还有润燥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干燥的天气。

南瓜泥是昨晚就准备好的。她把老南瓜去皮切块,上锅蒸到软烂,然后压成细腻的泥状。南瓜泥天然的甜味和金黄色泽,能让煎饼更加诱人。

核桃碎是个技术活。李颂言用擀面杖把核桃仁擀碎,但不能太碎,要保持一定的颗粒感,这样吃起来才有层次。

最考验功夫的是"枫糖浆"的制作。真正的枫糖浆90年代根本买不到,但李颂言有办法。她用红糖和蜂蜜按一定比例调和,然后用小火慢慢熬煮,直到出现琥珀般的色泽和粘稠的质感。

"这样调出来的糖浆,甜而不腻,还有焦糖的香味,比真枫糖浆也不差多少。"李颂言满意地看着锅里金黄的糖浆。

早上六点,李颂言推着车来到早市。她的推车现在加了玻璃罩,能更好地保温防尘。车前挂着一块竹帘,上面用毛笔字写着"秋季限定山楂茶",字体虽然不算漂亮,但很有韵味。

第一个客人是经常来买包子的老李。他老远就闻到了不一样的香味:"李师傅,今天这味道怎么这么特别?"

"新品种,秋香蛋。"李颂言笑着给他夹了一个,"您尝尝。"

老李接过茶叶蛋,先是被那美丽的花瓣状裂纹吸引了:"哎呀,这花纹真好看,像朵花似的。"

他咬了一口,眼睛立刻瞪圆了。那种多层次的味道在口腔里爆发:先是茶叶的清香,然后是山楂的酸甜,最后是桂花的幽香在舌尖回荡。蛋白嫩滑,蛋黄香醇,比平时的茶叶蛋丰富了不知多少倍。

"我的天啊!"老李忍不住赞叹,"这茶叶蛋怎么这么香?还有股甜味,但不腻,特别清香。"

"您喜欢就好。"李颂言心里美滋滋的,"这是用山楂和桂花调制的,特别适合秋天吃。"

老李一口气买了五个,还说要带给工友们尝尝。消息很快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特殊的香味吸引过来。

"老板娘,这煎饼也不一样啊。"一个年轻的工人指着铁板上金黄的煎饼说道。

"润燥煎饼,"李颂言一边熟练地翻面一边介绍,"里面加了梨汁和南瓜泥,特别适合秋天的干燥天气。"

她在煎饼上摊开蒸好的南瓜泥,金黄色泽诱人得很。然后撒上核桃碎,那些碎核桃在铁板上发出"滋滋"的响声,香味立刻就出来了。最后,她用小勺淋上自制的"枫糖浆",琥珀色的糖浆在金黄的煎饼上流淌,看着就有食欲。

年轻工人咬了一口,表情立刻变了:"哇!这个甜味不一样,不是普通的糖,有种特别的香味。而且这南瓜泥,软糯香甜,核桃碎还带着脆性,口感真丰富。"

"梨汁调的面糊也很特别,"他继续品味着,"比平时的煎饼清香多了,而且一点都不腻。"

李颂言正得意着,突然听到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她抬头一看,心里一沉——王建国骑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停在摊位前,后座上坐着一个烫着时髦卷发的年轻女人。

"哟,还真在这儿摆摊啊。"王建国摘下头盔,故意大声说道,"我还以为是开玩笑呢,堂堂的纺织厂女工,现在沦落到摆摊卖茶叶蛋了。"

后座的女人捏着鼻子,一脸嫌弃地说:"这味道好重啊,建国哥,我们快走吧,在这儿呆着都觉得身上有味儿。"

周围的客人都停下手中的动作,看这边的热闹。李颂言紧紧握着铲子,努力保持平静。

"摆摊像要饭似的,"王建国得意地说着,还故意提高声音让周围的人都能听到,"我现在可是车间主任了,这摩托车是厂里奖励的,你看看你,还在这儿风吹日晒的。"

"建国哥,你别说了,"那个女人撒娇地摇着他的胳膊,"这种地方太脏了,我们走吧。"

"对,这种地方确实配不上你的身份。"王建国故意大声说道,"走,咱们去国营饭店吃早餐,那才是有身份的人去的地方。"

说着,他们就要发动摩托车离开。

就在这时,一个慈祥的声音响起:"小李,忙着呢?"

李颂言转头一看,是住在胡同深处的陈老师。陈老师已经退休了,以前是小学的语文老师,在胡同里德高望重,大家都很尊敬她。

"陈姨,您来买早点啊?"李颂言立刻收起刚才的郁闷,热情地招呼。

"听说你做了新品种,我来尝尝。"陈老师慈祥地笑着,"这秋香蛋的名字起得好,很有诗意。"

她从布包里掏出一个小纸袋,塞进李颂言的保温桶旁边:"这是我自己晒的橘皮,煮茶放这个,比药店卖的香多了。老人家的经验,你试试。"

"陈姨,这怎么好意思......"李颂言有些不好意思。

"拿着拿着,"陈老师摆摆手,"你这孩子做生意用心,东西做得好,大家都看在眼里。不像某些人,有了点小成就就忘乎所以。"

她这话明显是说给王建国听的。王建国脸色一变,但面对德高望重的陈老师,他也不敢多说什么。

陈老师买了两个秋香蛋,一个润燥煎饼。她品尝得很仔细,一边吃一边点头:"这茶叶蛋的味道真特别,山楂的酸甜和桂花的清香搭配得很好,还有这煎饼,梨汁调味的想法真不错,秋天吃正合适。"

"小李,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陈老师夸赞道,"这样用心做事的人,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王建国听着这话,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本想来羞辱李颂言,没想到反而被陈老师当众教训了一顿。

"走了走了,"那个女人不耐烦地催促,"在这儿丢人现眼的。"

王建国狠狠瞪了李颂言一眼,发动摩托车扬长而去。

围观的客人们开始议论纷纷:

"这王建国真不是东西,都离婚了还来找人家麻烦。"

"就是,李师傅做生意老老实实的,凭什么受这气。"

"陈老师说得对,用心做事的人前途不可限量。"

李颂言心里暖暖的,陈老师的话给了她很大鼓励。她打开陈老师给的橘皮闻了闻,确实比市面上卖的香很多,而且有种特别的陈香味。

"这橘皮陈了多久了?"李颂言好奇地问。

"三年了,"陈老师笑着说,"橘皮要陈得久才香,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

李颂言忽然灵机一动。在现代,陈皮是很贵重的中药材,而且也是高端茶饮的调味料。如果她能利用这个,说不定能开发出更多有特色的产品。

"陈姨,您还有这样的陈皮吗?我想买一些。"

"有有有,家里还有不少。"陈老师热情地说,"你要多少,我都给你拿来。"

这一天,李颂言的秋季限定卖得特别好。秋香蛋因为独特的味道和美丽的外形,吸引了很多新客户。润燥煎饼更是供不应求,那种清甜不腻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买了一套秋季限定后,认真地品尝着,然后说:"小姑娘,你这手艺不简单啊。这茶叶蛋的调味很有层次,山楂的酸甜和桂花的清香搭配得恰到好处。还有这煎饼,梨汁调味的想法很新颖,而且这糖浆的味道也很特别,不是普通的糖味。"

"您真是内行。"李颂言笑着说,"这糖浆是我自己调制的,用红糖和蜂蜜熬煮而成。"

"难怪味道这么纯正,"中年男人点点头,"有焦糖的香味,但不会掩盖其他食材的味道。你这是在哪里学的手艺?"

"自己琢磨的。"李颂言谦虚地回答。

傍晚收摊时,李颂言数了数今天的收入,比平时多了将近一倍。更重要的是,她发现了一个商机——陈皮茶饮。

"明天我要试试陈皮奶茶,"她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想,"陈皮的香味配上奶茶的醇厚,应该会很有特色。"

小悦帮着妈妈收拾摊位,小脸上满是骄傲:"妈妈,今天好多人夸你的茶叶蛋漂亮呢。"

"是吗?"李颂言摸摸女儿的头,"那明天妈妈再想个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