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的日子,在尿布、奶瓶、啼哭和沉睡的循环中缓慢流淌。林晚晚像一个最敬业的演员,全身心沉入了“婴儿”这个角色。
饿了?扯开嗓子哭!困了?立刻闭眼睡!拉撒了?用哭声和扭动表达不适!对周围的声音、光影、人脸表现出“正常”的、属于婴儿的好奇——转动眼珠追随移动的物体,听到声音会转头寻找,被逗弄时会无意识地咧咧嘴(绝不提前笑出声)。
她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这具新身体的本能反应和发育节奏,压制着元神想要更快掌控身体的冲动。每一次想要尝试清晰发音、想要用力撑起身体的念头,都被她强行压下。
她需要时间!需要这具凡胎肉体自然成长到能够承受一丝丝灵力运转的程度,至少要等到骨骼筋脉初步长成,不会轻易被微弱灵力损伤。
与此同时,她那收敛了绝大部分力量、仅保留最基础扫描功能的元神感知,如同一个功率被调到最低、却精度极高的雷达,无声无息地笼罩着以她为中心的小范围环境。
空气、尘埃、阳光、各种人造物的微弱辐射……一切都被细致地解析。而那稀薄的灵气,如同混在漫天沙尘暴中的几粒微光金沙,分布极不均匀,浓度低得令人绝望。
在她居住的普通居民楼房间里,灵气稀薄到近乎于无,被浓重的浊气(汽车尾气、工业排放、人体代谢废气等)彻底压制。
偶尔被父母抱着下楼,在小区绿化带附近,才能勉强捕捉到一丝丝稍显“清新”、蕴含微弱灵气的气息。如果去公园,或者靠近郊区有树木的地方,情况会稍好一丝丝,但也仅仅是“一丝丝”而已。
这点灵气浓度,对于修炼过顶级功法《五行蕴灵诀》、习惯了修仙界浓郁灵气的她来说,简直是沙漠旅人看到一滴水!别说引气入体,想靠这点灵气温养灵根都艰难无比!
但林晚晚的心境,如同洗尘台石屋前那块被风雨磨砺千年的磐石。几百年“苟”道生涯磨炼出的恐怖耐心和韧性在此刻发挥了作用。“难如登天?”她心中只有一片冰湖般的平静,“那便登上去!”化不可能为可能,本就是她最擅长的!
她开始运转记忆中最基础、最不起眼的功法——《养气诀》。这法门在修仙界是引气期弟子打基础用的,烂大街的程度堪比呼吸法,效率低下。
放在此界稀薄污浊的灵气环境下,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到可以忽略不计。她尝试引导外界灵气入体,那感觉就像用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吸管,试图从一盆浑浊的泥浆水中,吸出一滴纯净的露珠!一天下来,引动并成功纳入体内的灵气,微弱得几乎无法感知,连在修仙界时一次普通呼吸纳入的量都比不上。
但她不急。真的不急。她像当年在洗尘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想那枯燥的“归元引”一样,将每一次运转《养气诀》都当作一次修行。
利用每一次吃奶后满足的昏昏欲睡、每一次深沉的夜间睡眠、每一次被独自放在婴儿床上安静玩耍的时刻,她都会调动元神,极其专注、极其缓慢地运转那简陋的《养气诀》。
引来的灵气虽然少得可怜,但她一丝一毫都不浪费,引导着它们极其温和地滋养着这具幼小身体最细微的经络末梢,温润着那同样稚嫩、黯淡的五系灵根。日复一日,水滴石穿,不求速成,只求这具身体能更适应灵气,为将来打下哪怕一丝丝的基础。
时间在尿布和奶粉中流逝。林晚晚一岁了。她"适时"地学会了走路(比普通孩子稍稳一些,但不至于惊世骇俗),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口齿清晰,但仅限于此)。她表现得像一个聪明、健康但绝不妖孽的普通孩子。
父母对她宠爱有加。父亲林海似乎换了份稍好的工作,母亲苏婉在家全职照顾她。家里的经济状况比前世同时期似乎好了一些,但依旧紧巴巴的。林晚晚默默观察着,将这些信息记在心里。
她最大的精力,还是放在了修炼上。白天,她扮演着懵懂孩童,在小区花园里玩沙子(实则暗中感知哪块地方灵气稍浓一点),追着小猫小狗跑(锻炼身体协调性)。
夜深人静,当父母熟睡后,她便悄悄坐起,盘起小短腿(姿势依旧歪斜,像在模仿电视里的瑜伽),开始运转《养气诀》。
稀薄的灵气如同最吝啬的馈赠,丝丝缕缕,艰难地渗入身体。速度慢得令人发指,效果几乎感觉不到。但林晚晚不急不躁,心如止水。她像在洗尘台上观想"归元引"一样,专注于引气的过程本身,感受着灵气与这具凡胎肉体最细微的融合。同时,她也在不断地尝试沟通那个灵魂空间。
那空间如同一个顽固的、上了多重枷锁的盒子,与她的灵魂相连,却难以撼动分毫。她知道,需要灵力,需要足够的灵力作为"钥匙",才能撬开一丝缝隙。而她现在最缺的,就是灵力!
时间在奶瓶、辅食、学步车和童谣中悄然滑过。林晚晚一岁了。她精准地控制着自己的“成长”节奏。走路?可以开始了。
她“适时”地表现出学步的兴趣,扶着家具摇摇晃晃地迈步,偶尔会摔跤(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但总体比普通孩子稍稳一些,摔倒的次数少一些,显得“比较结实机灵”,但绝不会出现一岁就能跑跳如飞的妖孽表现。说话?
她“适时”地发出了清晰的“ba-ba”、“ma-ma”的音节,口齿清晰,得到了父母巨大的惊喜和鼓励,但她“仅限于此”,绝不冒出任何超出年龄的词汇或句子,顶多会指认一些简单物品如“灯灯”、“狗狗”,显得“聪明但正常”。
父母苏婉和林海对她视若珍宝,宠爱却不溺爱。林晚晚默默观察着这个家。父亲林海似乎换了一份工作,回家时间规律了些,偶尔会带回一点小零食或玩具,脸上的愁容比前世同时期少了一些,但谈及某些开销时,眉宇间仍有压力。
母亲苏婉为了照顾她,辞去了工作在家全职带娃,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家里的经济状况……确实比前世她记忆中的同时期好那么一点点,至少奶粉、尿布不用像前世那样捉襟见肘,但离宽裕还差得远,依旧是普通工薪家庭的紧巴巴状态。
林晚晚将这些细节默默记在心里,这些都是未来需要改变的基础。
她绝大部分的心神,依旧沉浸在修炼和空间探索上。白天,她是那个在小区花园沙坑里玩沙子、堆城堡的普通小女孩林晚晚。小铲子挥舞间,她的元神感知却在细致地扫描着脚下的泥土、旁边的灌木、远处的大树,默默比较着哪一小块区域的灵气浓度相对高那么几乎可以忽略的一丝丝。
她也会摇摇晃晃地去追小区里流浪的小猫小狗,咯咯笑着,看似童趣,实则在锻炼这具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耐力,为将来可能的修炼打基础。
当夜幕深沉,万籁俱寂,父母房间传来平稳的呼吸声时,小小的林晚晚便会轻轻掀开被子,在黑暗中悄悄坐起身。她努力模仿着记忆中的打坐姿势,但三岁幼儿的小短腿根本无法盘好,只能勉强叠在一起,姿势歪歪扭扭,看起来倒像是在模仿电视里看过的幼儿瑜伽动作。
坐稳后,她立刻收敛所有心神,开始运转那早已烂熟于心的《养气诀》。
窗外城市的灯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她稚嫩的小脸上投下微弱的光影。她闭着眼,呼吸微弱而绵长。稀薄的灵气,如同被最吝啬的守财奴施舍的尘埃,一丝丝、一缕缕,极其艰难地从空气中被剥离、吸引,再更加艰难地透过皮肤毛孔,渗入她幼小的身体。
速度慢得令人绝望,一晚上修炼下来,纳入体内的灵气总量可能还不如一颗沙粒大,对身体的改善效果微弱到几乎无法感知。
但林晚晚的心境,如同古井深潭,不起一丝波澜。她早已习惯了这种近乎徒劳的积累。她不再执着于效果,而是像当年在洗尘台观想“归元引”一样,将全部心神沉浸于引气的过程本身。
用心去感受那微弱灵气渗入皮肤时的冰凉触感,在稚嫩经络中艰难游走时带来的微弱酥麻,以及最终融入血肉、温养灵根时那几乎无法察觉的、极其微弱的“饱足感”。
每一次成功的引导,都是对这具身体与灵气契合度的一次提升。
与此同时,她分出一缕心神,如同最细的探针,持续不断地尝试沟通那个存在于灵魂深处的灰色空间。那空间明明与她灵魂相连,却如同一个被无数道沉重枷锁封印的顽石宝盒,冰冷、死寂、毫无反应。无论她的意念如何冲击、安抚、试探,都纹丝不动。
林晚晚很清楚原因——需要灵力!需要足够精纯、足够凝聚的灵力作为“钥匙”,才能撼动那空间壁障,撬开一丝缝隙!而她现在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开启宝藏的“钥匙”——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