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林东吃过饭,心里揣着事情,心事重重的起身准备去村支部取步枪。
一路上都在想如何把灾难即将到来的消息告诉李建国他们,好让他们提前应对,至少可以让村民们多活一段时间。
可他知道李建国不仅看不上他,还是一个混吃等死的村长,根本不可能会在乎他提出的建议。
甚至有可能当成一个笑话讽刺他。
陈小雅看出林东有心事,拍了拍他的肩膀,“东子,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林东摇摇头,带着微笑看着陈小雅,他没有把灾难要来的事情告诉陈小雅,怕她听了会难过。
“我要去村支部把枪取回来,想着怎么多要几颗子弹。”
林东胡扯了一个理由,陈小雅没有多问,百分百信任林东的话。
林东刚走出门口,陈小雅就追了出来。
“东子,天气越来越冷了,把这件棉袄披上,暖喝点。”
陈小雅拿了一件比较新的棉袄递给林东。
这件棉袄林东认识,是陈小雅父亲的,是陈小雅姐妹的一个念想,如今竟然拿出来给自己穿。
“小雅,这是你爸的棉袄,我怎么能穿?”
林东下意识的拒绝,陈小雅却笑了笑。
“东子我们已经结婚了,我的就是你的,再说衣服就是给人穿的,你穿上点暖和。”
看陈小雅真诚的样子,林东点点头,接过棉袄穿上了。
看着林东的背影,陈小雅觉得很幸福。
林东来到村支部的时候,李建国坐在椅子上,脚搭在桌子上,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看着林东进门,头都没抬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倒是副村长林宇对林东很是热情。
“东子来了,什么事?”
“叔,我是来领枪的。”
林东对林宇也很尊重,他们算是本家,林宇算是林东的长辈,而且后面林宇升为村长,一直为了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努力着,是个好村官。
“东子,你真的决定好了?这护林员可是九死一生的,你家里有老爹和弟弟,还有新娶的媳妇,你可要想好了,这枪发给你就没有反悔的机会了。”
林宇好心劝说,毕竟林东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知道这个孩子跟他爹一样实诚。
“如果你反悔,现在还来得及,村长那边我帮你想办法。”
林宇小声说,毕竟让李建国听到之后恐怕这件事就难办了。
“叔,没事,我决定了,您把枪给我吧。”
林东笑了笑,直奔目的地,他当护林员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枪。
看着林东如此固执,林宇摇摇头,找了一把猎枪给林东。
“这把枪好久没用了,不一定好用。”
毕竟没有几个人会打枪,这枪早就生锈了。
看到里面只有五颗子弹,林东眉头紧锁,“怎么这么少的子弹?”
“哎,这都是上面的规定,不能浪费,也怕你们用枪做违法的事情,不仅如此,这五颗用完了,剩下的还需要你自己花钱买。”
林宇拍了拍林东的肩膀,有些许的担忧。
反而是林东一丝一毫的担忧和畏惧都没有,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怕虎啊。
虽然是一支生锈的枪,而且还没有几颗子弹,林东也算是满意了,凭借他上一世学来的本领,这就够了。
“对了叔,我最近看到有很多特别大的老鼠在我们村里走动,有时候还成群结队的,我担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灾难。”
林东看了一眼吊儿郎当,一副准备看一集好戏的李建国,放开声音说道。
李建国听了,噗嗤一声笑了,“我说林东,你不是很牛吗?不是连山上的野兽都不怕吗?怎么小小的老鼠就让你害怕了?”
“这老鼠哪年没有?我们有的是人,一锄头,一脚都能弄死一只,怕它们做什么?”
李建国很显然没当回事,觉得林东就是废物。
“今年的老鼠一看就是外地流窜的,品种都跟往年不一样,怕是带着病毒的,到时候不仅把乡亲们的粮食都偷光,还带病毒进粮食里,大家就会九死一生的。”
林东继续解释,可是李建国根本不相信。
倒是林宇眉头紧锁,有些信任林东的话,毕竟这些天他也发现了异常。
“东子,你说的话是真的吗?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老鼠?”
“叔,我们要多准备些汽油柴油,这样必要的时候可以烧死带病毒的老鼠,然后提醒村民把所有粮食都保护好,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村里的粮库,那是村民的命根,一定要保护好。趁着老鼠没有泛滥,可以带薪农民兵去处理看得到的老鼠窝,以防患于未然。”
林东一股脑的说了他目前脑海里有的方法。
李建国听了哈哈大笑,“我说林宇,你多大岁数了,还能听林东这小子胡说八道。”
“那老鼠再多能咋滴,干死不就完了,有啥好怕的。”
“不管我说的是真是假,我们这么做也算是防患于未然,我希望村支部把这件事办到县里,让上级重视起来,因为到时候可不止我们一个村子会有灾难。”
林宇半信半疑的看着说的人认真的林东,“你说的是真的?”
“叔,你就放心吧,你去县里上级汇报一下,至于上级怎么回复是他们的事,如果到时候这件事真成了,保护了老百姓,叔你就是英雄了。”
林东极力劝说林宇。
林宇决定破釜沉舟一把,去县里把这件报一下,没有发生更好,发生了至少有应对措施。
“好,正好我一会儿进城有事,顺便去一趟把这件事报告上级。”
林东点点头,带着抢走了,他一边走一边研究这把枪,这是一把老旧的生锈的枪,杀伤力并不大,但是对林东来说足够用了。
这边李建国对林东冷嘲热讽,“我说你几十岁的人了,还能被林东牵着鼻子走,我活了这么多年就没停过耗子还能成灾?你最好不要去县丢人现眼。”
“没关系,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正好我去办事,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