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祖坟回来时,天蒙蒙亮。
公鸡打鸣从村中传来。
狭窄的小路上碰见好几拨村里的族人。
“春哥,今年被你们家占了头名。都怪俺那婆娘起的晚了。”李草对李春说道。
李春忙回道:“明年你再赶早一样。”
李草对扛着铁锹的李三讲:“小三,今天来打铁不?昨儿个前屯于老狗占了好大一块铁石来我家。一会来看看不?”
李三自然好奇,一大块铁石能有多大。
“如来,吃过早饭我就去。”
“行,等你来。”李草这两个不到十岁的儿子扫墓去了。
李二瞅了一眼他爹,见李春没有拉脸,就小声鄙视道:“蛮人,真不要脸了。要是我中了,不是给我丢脸吗?”
“老二,你嘀咕啥?”李春问李二。
李二忙改了话语:“没什么,说今年 咱家抢了第一。”
回到家中,是已经熬好了粥,煮了鸡蛋。
喝粥,吃鸡蛋就着咸菜疙瘩,这一顿早餐算是丰盛。
粥里全都是小米,没有加野菜,鸡蛋一人一个。
这点东西对李三来说,实在是填不饱肚子。
孟氏在饭后收拾桌子,指使小儿子喂鸡喂猪。
家里的猫狗不喂,全靠自己在外打野。
孟氏收拾好碗筷,回屋换了一身新衣服。
原来是要回娘家给她的父母上坟。
回娘家自然又是她炫耀的时候。
茶青色的长袖夹衣,新做的黑布裙,脚踏如意绣花鞋。
头戴一只银簪子,两朵紫色的绒花。
按她的心意头上还要再加三朵红娟花!
可今天是回家扫墓,真打扮成那样,会被自家兄弟骂出来。
就连这样,李春见她头上那两朵花还皱着眉头说:“是回去扫墓,又不是娶侄媳妇喝酒去。”
孟氏听了气的难受,倔强的说:“要你个老头子管。”
李春对她喝道:“还不快走?远着呢,要是赶到了过晌,你还有脸去?”
“知道了,知道了!老二,和我一起去。”
孟氏拉着李二的手开心的讲。
李二却为难的说:“今日,几位同窗约好踏青的!娘,我没空。”
孟氏对李二使了个眼色,手掐了他一下。
李二便明白了!肯定是娘要给他好吃的。
这会儿也会说话了:“好久没有给外祖上坟了,这就陪娘去尽尽孝道。娘,咱们走吧?”
孟氏笑着拉着二儿子的手出门。
李二接过老娘手里的篮子,用手掂了掂,很沉。
果然有好吃的。
李大和李春根本没在意那娘俩的小把戏,李三喂完鸡才进门也没看见。
日头老高了,李三要去李草家看看那块铁。
想着每次去,两个小兄弟总欺负他们的大姐。
而草二婶根本就不管。
那个比他小一岁的堂妹比他更可怜。
吃的少穿不暖还要干活。
哪里有十二岁的样子?
像个八九岁的孩子。
想到她,李三去了自家的灶房,打算拿点吃的给大嫚子。
没想到灶房里什么也没剩。
李三一下子就明白了,怪不得李二跟着他娘回娘家呢!
这老娘扫荡成这样,无非两个原因。
要么把东西给李二吃独食,要么怕姑母回来上坟吃家里的。
去年小姑母清明回来给父母上坟。
李春可怜自己的小妹在婆家做不得主,天天吃糠咽菜的,操持家务瘦的只剩一把骨头。
就把自家剩的黑面包子四个鸡蛋给了小妹,偷偷的塞给她十几文钱,让她买点体己的东西。
孟氏从娘家回来发飙,说自从嫁了李春就没享过一天福,省吃俭用拉把着三个儿子,那包子她还没沾沾嘴呢,就被男人送人!
又哭叫着喊这辈子倒了大霉,嫁了一个不知道疼人的爷们。
这几声喊的邻里都看热闹,李春仔细想想,觉得自己做的确实有点欠缺。
孟氏给自己养了三个生龙活虎的小子,也算功劳不小。
就由着她撒泼了一回。
从那往后孟氏以为占了理,不由的趾高气昂。
在家里动不动就挑战李春的权威,惹得鸡犬不宁。
没有做好的东西,现做就是。
从吊在梁上的篮子里扒拉出四个鸡蛋,又从面缸盛出一瓢白面,开始煎鸡蛋饼。
瞅着空还去菜园里拔了几棵葱。
麻利的用火折子点着火,把锅烘干淋上猪油烧热,李三熟练的摊起了鸡蛋饼。
一会蛋饼里的葱花味飘了出来,李三自己都差点没忍住口水,好容易克制住了。
李大陪着父亲瞎聊着,闻到一阵幽香伴着葱香传过。
“小三在做鸡蛋饼?”李大说道。
“嗯,味道挺香的。我去族长家问问,你在城里租房子的事。”李春出了门往族长家去了。
老族长家有人早进城里租房过日子,去打听一下,心里有个数儿。
前几日李春去镇上找了老学究,给大儿子批了八字,选了吉日。
五月二十六迎娶朱家小姐。
既然选定了日子,那么也要早早的在县城给孩子租好房子,粉刷一下,新娘子迎在那里头。
没钱的时候先租房,有钱了再买。
当然,买房子的钱要李大自己出。
…………
李二跟着他娘来到村口,坐在磨盘上就不走了。
“老二,你不去孟村?”孟氏哄着二儿子。
李二直接说:“娘,我早就说不去了!说好与同窗踏青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是要考功名的人,最是重承诺。今天要是不去,他们将来会拿这个说事儿。”
孟氏一听关于功名的,立马就同意他去。
掀开盖在篮子上的包袱皮。
拿出两个包子,四个鸡蛋和一小包糕点,用包袱皮包好了递给李二。
“我家绍良是君子。这些你拿着路上吃,别让别人瞧不起。”
李二开心的接过包袱,声音透露着开心:“果然是娘疼我!这包糕点是昨个大哥捎回来的?是城里人爱吃的糖酥饼呢!”
孟氏给儿子理了理散开的头发,说道:“那是,娘可舍不得吃。留给念书的你补身子呢。”
李二大言不惭的说:“等我高中了,让您天天吃糖酥饼。”
孟氏就爱听这个,留的点头夸赞:“我的儿果然是个孝子,我等着!”
孟氏走山路往孟村,李二着装满一包袱的零食,往镇上去呼朋唤友一起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