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李大和李三蹲在灶房门口,用鸡蛋饼卷着大葱,蘸着面酱吃的正欢。

二人都是能吃饭的壮丁,早饭那碗粥根本就不够,一张饼两三口下肚。

望着最后的一张饼,李大要发扬一下孔融让梨,就开口说:“小弟,剩这一张饼你吃了吧。”

李三望着忍着口水的大哥,谦让的说:“大哥,你吃了吧?我再煎几张,今日姑姑回来上坟,多煎几张中午吃。”

李大看着对自己谦让的小弟,见他利落的和面打鸡蛋,心里很是欣慰。

而忙话李三对他说:“大哥,要是娘问起来,你可要说鸡蛋是你吃的。”

嘴里塞饼的李大点头应着。

心里却想着怎么对那个斤斤计较的老娘解释,这八个生鸡蛋哪去了?要不要说捎给城里的朱姑娘了?八个是不是少了点?

“小弟,多加上几个。到时候你说鸡蛋我拿走了。”

…………

李三卷了一张鸡蛋饼,又拿出两个柿饼来到李草家。

一进草二叔家,就看见大嫚子正在吃力的提水。

水桶在她两只手里颠来倒去的,撒了不少。

见李三来了,连忙说:“三哥,我爹在炉堂呢。”

李三见她吃力的提着水赶紧接过来:“我来,绍文绍武呢?”

大嫚子对三哥十分亲近,便把水桶让给了他。

“他俩跟我娘去姥姥家了。”

李三轻松的提着水桶把水倒进草二叔家的水缸里。

转身问堂妹:“你娘是不是说让你把水缸提满?”

大嫚子点点头。

李三望着水缸1/3不到的水,十分心疼这个堂妹。

大嫚子的身体太虚了,从井边把水提进门就累得气喘吁吁。

这会儿正坐在门槛上歇着。

她听到三哥问话点点头。

李三心里骂道:狗屎!说什么女孩就是赔钱货,不想花一文钱好好饲养着!家境好点,吃饱穿暖,也从小学着做针线,洗洗涮涮。这针线活包含着家里兄弟的衣服鞋袜。农家女孩就吃不饱,穿不暖,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洗衣做饭,捡柴挖菜,忙的时候下地。干得不好,还要挨一顿打。

叹了一口气,李三十分庆幸自己现在是个小子!虽然不得母亲缘,但是有李春护着过的也滋润。

见堂妹把气息喘匀了,才从怀里掏出那个鸡蛋饼和两个柿饼递给她。

“给,坐在这里慢慢吃完它,别留给绍文他们。”

李大媛看着堂哥手里的鸡蛋饼和柿饼,心里别提想要接过来吃掉它!

可是,女孩子馋东西吃,是不是太不要脸了?

见她犹犹豫豫的,李三把东西往他手里一塞,说道:“快吃。我又不是别人!自己家的哥哥给你点吃的怎么了?”

李三又提了一个水桶,一手一只水桶去井边打水。

大嫚子眼里含着泪花,狼吞虎咽的吃着鸡蛋饼,真香。

绍山堂哥比爹娘对她都好!

今天清明节,家里每人两个鸡蛋。

她也是有的。

鸡蛋刚到她手里,就被她娘夺走分给了两个弟弟。

“赔钱的玩意儿,吃什么?”

她也就十来岁的孩子,怎么能不怨?

现在,她心里万分期望三哥是自己的亲哥哥。

李三力气很大,一口气提满了水缸。

让小堂妹找玩伴去玩,他到炉堂找草二叔。

炉堂里果然燃起了火,本来是春天,天气还没有热起来。

但炉膛里却像六月。

李草一见李三就说:“三啊!快来看!可是一块好铁!”

李三看向那块没容的铁块,确实挺大,有个百十斤?看到上边的花纹应该是陨铁。

…………

李大坐在家中正堂摆弄他的长剑和铁镖,小心的擦拭着。

这可是出师时师父赠予的宝剑。

虽不如师兄的那柄,天下闻名的天元宝剑,但也是随师父多年的利剑。

那三枚铁镖是小弟学打铁时做的。材质一般,可是锋利又不贵!

是他这种钱不多侠客的必备良品。

他心里对两个弟弟是不同的。

老二整天摇头晃脑的读圣贤书,不事生产,还学会了与同窗们攀比吃喝穿着。

他打心眼里不喜欢二弟。

就那么个玩意,却十分得他娘的喜爱,处处护着,天天偏心。

小弟没读什么书,不像他一样学了一身武艺。

可那孩子做事认真,性格豁达,家里家外一把好手。

自己在外顾不得家里老人,有他在放心多了。

现在看来小弟比小时候开窍多了!李大正胡思乱想呢,忽闻门口有人说话呢。

…………

“这家便是李绍达家,你们自己进去找吧。”东邻小土狗的声音。

朱玉枝看着所谓南北两进十四间房的土坯房,心里对师爷爹给姐姐定的亲产生了怀疑。

这样的穷逼人家会有达官贵人亲戚?

整理了一下学士帽,了拍身上的锦衣,回身对跟着的朱九说:“怎么样?”

朱九认真打量自家少爷的衣着,十分认可的说:“头发没乱,衣服没脏!”

朱玉枝心中冷哼一声,声音平静的说:“从马上的礼品拿下来,咱们进去拜访李伯父。”

朱九应着,把少爷的红枣马拴在了李家栏马桩上。

赶紧拿着礼物跟着少爷进李家的门。

朱玉枝开着李家的大门朗声说:“姐夫,我是阿枝啊!”

李大就听见了刚才邻居孩子对朱玉枝的讲话。

赶紧出来给他开门。

“阿枝?快进来!”

李大心底是吃惊的。

昨儿夜里带回来了朱玉枝写的江湖告示,回家念给小弟听。

小弟还说他不该揭告示的,说容易招狼。

他还笑小弟小胆,朱玉枝怎么就知道他揭了告示?即使揭了,又不一定知道吴彦祖。

小弟也只是说猜的。

这下可好?猜的真准,狼真的来了。

心里想的再多,可面子上没有带出来。

忙引着小舅子落了座。

家中无茶,只添了白水。

“阿枝,怎么来了?”

朱玉枝了一小口白水,有土腥味。

但面子上却欣喜的说:“姐夫,今日是清明,我出来踏青的。前几日我便听闻你们泗水镇有座桃花山,山上有个花仙洞。能说洞里的泉水能治百病。我来取一些为家母泡茶喝。”

李大见小舅子如此说,夸赞他有孝心,并且愿意充当向导。

李大想:二弟到了姥爷村,小弟在草二叔家不天黑不回来,随便去桃花山逛逛就打发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