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李二说什么“一曲清歌……人生何处不相逢?”“要为天下奇男子……”
一众同窗个个赞好诗好词。
朱玉枝的嘴角抽了一下。
简直是一群没见世面的假斯文。
李二的脸皮厚的跟牛皮似的。
这等人,不用他出手自己就会把自己玩死。
李大见小舅子只吃了一点饭食,忙招呼:“赶紧吃,不用客气!这种面只有在泗水镇这家店才有,蛮好吃的。”
朱玉枝微笑致谢,筷子挑面斯文的吃了起来。
李大吃面发出很大的声音,抬头瞧见小舅子这斯文劲,也只好慢下来。
一边吃一边想,吃面就应该嗦着吃,这斯斯文文的一点痛快劲也没有。难道以后要陪着美娇眠娘这般吃饭?
朱玉枝吃着面,心里想:果然是出了泗水镇没人做,做的这么难吃,怎么能出的了镇子?真是上不了台面啊。
更怀疑他爹给他姐找了个什么女婿?看人品?文品能当饭吃?想不通啊!回去好好再套一下他姐的口风。
…………
李二真的喝高了,走的摇摇晃晃,嘴里叨念着:“等二爷高中了,你们都得求我!求我!你们都得跪着……”
他的同窗们拖拉着他,哄着他向镇里的私塾走去。
一群人都喝的不少,一起熙熙攘攘,高呼大叫。
镇上的人比较多,看着猴戏似的他们,有摇头叹息的,也有羡慕的。
上了年纪的,多少有点见识。
知道这些书生如果考不出功名来,自然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做个小买卖还拉不下脸来。
年岁轻的自然是羡慕的眼光,恨不能自己去念书读功名,到时候财源滚滚来。
即使当下他们吃吃喝喝也很让人羡慕。
旬文字最后出的饭馆,刚才他去结账了。
哼哼唧唧唱着艳曲,心里那个美。
人虽然读书不灵光,可是生的好。
不愁吃穿,家里娇妻美妾的。
要是能混个秀才,他就休妻另娶个官家娘子。
到时候的日子真是神仙也不换!
想着美呢,他忽然神使鬼差的向后看了一眼。
一看不打紧,吓得连酒都醒了大半。
前几日打他们几个的那个骑马阿枝就在他身后!
不知是吓的还是喝的神经错乱,旬文字尿了。
幸亏同窗们早走远了,没看到他的糗事。
旬文字立马不去学堂了,小跑往家赶。
一边跑一边骂:“娘西皮的!有什么好怕的。”
嘴硬腿软……
他家只是小小的地主,哪里敢跟县里的县丞师爷相比?
想到这里跑的更快了,他已经想好了,这几天就不去学堂了。
…………
朱玉枝望着那才高八斗的人物结账出店,嘴角扯出一个阴狠的笑容。
没想到把人吓的跑的飞快。
李大去结账。
朱九坐在饭桌边上飞快的吃饭。
谁让他是奴才呢?
“朱九,再给你加碗面?”李大觉得剩的东西不多。
朱九连忙站起来说:“李爷,吃这些就行,不用再破费了。”
朱玉枝看了一眼,自以为是关怀下人的姐夫,心中是不悦的。
面子上还是乐呵呵的笑着说:“姐夫,过几日您带三弟一起进城。我请你们吃天然居的全鱼宴。”
听到这,李大以为小舅子是个好宝宝,根本就没把那事往心里去。
心里觉得自家小弟有点小题大做了!
这么守礼宽容的小舅子,可真是打着灯笼难找!
二人说话的功夫,晴朗的天变得乌云密布。
微风也没有了,显得有点压抑的闷。
朱玉枝心里计算了一下,今天他必定要会一会吴彦祖。
“朱九,你先回姐夫家骑着马回城。跟母亲说一声,我今晚在姐夫家留宿。明日再与姐夫一起回城!”
听到少爷这般说,朱九快应声。
一阵风似的出发了!
这速度根本就没给李大拒绝的时间!
李大还想着怎么推辞,这会儿正郁闷呢!
天上乌云很浓很低,可雨一时半会儿也下了啊!
李大只好领着人生地不熟的小舅子回家。
朱玉枝得意的看着姐夫的郁闷,心里很爽。
…………
李草的炼炉太小,下午没有炼那块陨铁。
两人忙活了一下午,打了两个镐头,也算不错的工作量。
这时,屋外的雨下了好一会。
李三抡了一下午的大锤,又在高温的炉堂里,他出了一身汗。
浑身粘唧唧的,散发异味!
因为没有裸露上身的习惯,所以他穿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经常来二叔家,他给自己谋了福利。
在炉膛里的灶火边上放了一个大铁锅,每次开炉的时候,里边盛了水,灶火加热余温也把水烧到半开。
这些水就是为了他洗澡的。
来古代的时候,他可着实佩服这里的人,为什么不讲究卫生?不洗澡?
一次他竟然发现村里好几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坐在向阳的墙角比赛搓身上的泥丸。
他有一种想吐的冲动。
更有一次他还听到李二,在课堂上与相好的同窗比赛抓身上的虱子,谁多谁胜。
那时他忽然明白己为什么总挠痒痒,原来他身上也有传说中的虱子跳蚤。
这个认知吓得他每天洗澡晒被褥,认真打理头发。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把那些小可爱消灭掉。
现在想起来还头皮发麻。
实在不敢恭维穿越者讲的纯天然无公害就是好。
而他却跳蚤虱子老鼠总消灭不尽!
娘的!想到这些四害,李三想骂人骂天。
李三换好衣服,擦干头发,梳的板板正正的。
李草也在炉堂外,喊他吃饭。
李三出来后,他见干净的侄子说:“不用这么干净,几天洗澡得了,要是得风寒怎么办?你这就给自己找不自在!你看叔,一年不洗都没事儿!”
李三没吱声,低头跟着唠叨的李草他家正堂吃饭。
心里想:你老人家的体香,快把我折磨疯了!
李草家的晚饭难得有肉蒸咸菜。
掺和的黑面,麸面,玉米面的蒸馍,玉米粥。
草婶在李三面前总是低声低语,见他来吃饭就拉着女儿大嫚子去灶间围着锅台吃。
灶间的咸菜,没油没肉的。
大嫚子尽量不看那碗有肉的咸菜,低头顺从的跟着她娘去了灶间。
李三也只能装作没看见,在叔婶面前他没有说话的余地。
哪里轮得到他说三道四?
吃过晚饭,李三告辞。
这时雨下的更大了,他刚要往家跑,大嫚子从身后递给他一顶斗笠。
戴上斗笠,他一路踮着脚往家走去。
烟雨笼罩的小山村,如同古画里那般飘渺那般朦胧。
李三却无心观看,只希望早点到家,少淋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