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历经数道复杂至极的验证关卡。
虹膜、掌纹、声纹,还有一道能扫描全身骨骼与能量特征的神秘蓝光验证。
一扇厚度堪比银行金库的合金闸门缓缓开启。
越野车驶入其中,眼前的景象并非向上延伸,而是向下铺展。
一股混合着高效过滤后的清新空气、金属气息,以及某种直刺神经末梢的低频能量场气息,扑面而来。
前方,一条宽阔无比、向下延伸的通道映入眼帘。
两侧墙壁是柔和的银灰色金属,自带光源,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却丝毫不觉刺眼。
通道的规模远超想象,高度足有数十米,宽度足以让数辆重型卡车并行。
头顶并非穹顶,而是由无数六边形蜂窝状结构构成的能量网格,闪烁着幽蓝色微光。
车子在地面上无声滑行,速度极快却平稳异常。
陈默透过深色车窗望去,通道两侧并非普通墙壁,而是由巨大且近乎透明的特殊材料隔开的不同区域。
左侧是一个宛如巨型工厂车间的区域。
无数精密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运作着。
它们处理的“材料”,竟是各种庞大、狰狞的怪物残骸!
有被切割下来、流淌着幽绿荧光的巨大甲壳;
有被拆解分析、布满复杂纹路的粗壮骨骼;
甚至还有一颗浸泡在巨大透明容器中、仍在微微搏动的心脏!
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忙碌着,如同渺小的蚂蚁,机械与狰狞的生物组织形成诡异而震撼的对比。
右侧则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一排排巨大的圆柱形培养槽散发着柔和白光,林立其中。
里面浸泡的并非怪物,而是……人!
有男有女,大多紧闭双眼。
身体连接着密密麻麻的管线。
有些人身上覆盖着岩石般的皮肤;
有些人指尖跳跃着微弱电弧;
还有些人周围的空间似乎发生着微妙扭曲!
一些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白大褂左胸位置,绣着一个极其简约的三弧线眼睛符号。
正隔着玻璃记录数据,表情专注而凝重。
前方远处,通道似乎通向一个更为巨大的核心空间。
隐约可见复杂的几何结构平台悬浮在空中,无数道或蓝或绿的数据流在虚拟屏幕上倾泻而下。
更深处,还有闪烁着危险红光的区域。
虽看不清里面究竟是什么,但那逸散出的威压,即便隔着车窗和厚重的通道壁,也让陈默体内那股冰冷力量躁动不安地翻腾了一下。
车子并未直达核心,而是在一个岔路口转向,驶入一条相对狭窄却戒备更加森严的支路。
这里的守卫不再是普通士兵,而是身着与接引陈默的特工类似黑色制服的人员。
他们眼神锐利,身上同样散发着淡淡的能量波动。
只是冷冷地扫了一眼驶过的车辆,并未阻拦。
空气中,那种低频能量场的感觉愈发明显。
仿佛有无数根无形的针在轻轻刺探着皮肤,直接作用在大脑深处。
陈默能感觉到,自己体内那股力量被压制得更厉害,如同被关进了无形的牢笼,发出不甘的低鸣。
终于,车子在一扇没有任何标识,却比之前所有闸门更厚重的金属大门前停下。
大门无声滑开,露出后面一个相对“正常”的空间。
陈默被带下车,跟随两名特工,穿过一条光线柔和的走廊。
走廊两侧分布着一些紧闭的房门。
门上没有任何文字标识,只有闪烁着不同颜色光芒的指示灯,以及那个无处不在的简约三弧线眼睛/漩涡符号。
这里异常安静,只有几人轻微的脚步声在回荡。
一种绝对的秩序感和被严密掌控的感觉,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与外面安置点的混乱绝望相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维度的世界。
冰冷、高效、深不可测。
最终,他们停在一扇门前。
为首的特工只是对着门边一个不起眼的感应区看了一眼,厚重的金属门便无声地向内滑开。
“请进,陈默先生。古博士在里面等你。”
特工侧身让开。
门内,是一间宽敞、以冷色调为主、科技感十足的观察室。
巨大的单向玻璃墙外,连接着一个更加巨大的“生物收容区”。
里面的景象,让即便经历了红月之夜的陈默,也瞬间屏住了呼吸,瞳孔收缩!
收容区内并非空无一物。
巨大的透明培养槽中,浸泡着形态各异、狰狞恐怖的生物组织碎片:
流淌着幽绿荧光的巨大眼球;
覆盖着鳞片,仍在微微搏动的巨型心脏;
布满吸盘、即便被切断仍在神经性蠕动的粗壮触手……
几个穿着厚重防护服的研究员,正用仪器远程扫描着它们,记录着数据。
“欢迎来到749局,陈默先生。”
一个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权威的声音响起。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走了进来,胸牌上写着“古振华博士”。
他的目光透过镜片,锐利地审视着陈默,仿佛在评估一件极其珍贵的样本。
“我是古振华,749局首席科学家,红月事件大夏应对组总负责人。”
声音温和而清晰,“你可以叫我古博士。是我下令,将你带到这里。”
古教授微微停顿,目光扫过陈默紧握的拳头。
“我理解你的痛苦和愤怒,陈默。那种刻骨铭心的失去,那种焚尽一切的仇恨,正是驱动你体内那份‘特殊力量’爆发的核心燃料。”
陈默的呼吸陡然加重。
古博士的话,精准地刺中了他最深的伤口。
小微被撕碎的画面再次在脑海中闪现。
那股渴望着毁灭的力量又在血管里躁动起来。
“这里是749局,”
古博士抬手,示意了一下这间充满未来科技感的观察室,以及外面那庞大的地下世界。
“一个只存在于民间传说,在官方记录里几乎不存在,却真实运行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特殊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