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1979年的寒假来得格外早,哈大的林阴道上积着没化的残雪,踩上去咯吱作响。陈非抱着一摞刚领的成绩单,指尖划过哲学、政治经济学、现代汉语那几栏鲜红的"98",最后停在物理系旁听课程的分数上——又是一个利落的满分。

宿舍楼下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她的名字像枚钉子,牢牢钉在中文系成绩单的最顶端,甩开第二名整整二十分。这种断层式的领先,从入学那天起就没动摇过,以至于现在没人再惊讶,只剩理所当然的赞叹。

"陈非,系主任让你去办公室一趟!"同班的男生隔着人群喊她,眼里带着点羡慕,"听说有好事!"

陈非把成绩单折好塞进书包,心里大概猜到了七八分。这半年她在中文系过得像场精准的表演,用前世积累的文科知识应付课程,分毫不差地踩在"优秀"的标准线上,却又刻意收敛着对未来的洞察,只在必要时展露锋芒。可就算这样,她这棵"文科好苗子"的名声,还是传到了系主任耳朵里。

系主任姓周,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学究,办公室里总飘着股墨香和茶叶混合的味道。见陈非进来,他放下手里的紫砂壶,指了指对面的木椅:"坐,暖和暖和。"

煤炉上的水壶咕嘟冒泡,周主任从抽屉里拿出个红皮笔记本,翻开的那页记着她的各科成绩,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五角星。

"小陈啊,"他推了推老花镜,语气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满意,"这学期的《古代汉语》,你是全校唯一写出《说文解字》通假字规律的学生,不简单。"

陈非笑了笑没接话。那哪是规律,不过是二十年后某篇学术论文里的结论,她只是提前"复述"了一遍而已。

周主任呷了口茶,蒸汽模糊了他脸上的表情:"学校刚下来通知,要从你们这届新生里选拔留校任教的储备人才。我跟几位老师商量了下,你的成绩、品行、还有那股钻劲儿,都很合适。"

水壶"噗"地一声溢了点水,在煤炉上滋滋冒烟。陈非看着老主任眼里的期待,心里那点早就备好的措辞,突然变得有点沉甸甸的。

她知道这是多大的诱惑。1979年的大学教职,比金饭碗还金贵,尤其对她这种家境清寒的学生来说,意味着户口、住房和一辈子安稳的铁饭碗。前世她苦读十几年才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任教曾是她最迫切的目标,可现在...

"主任,谢谢您看重我。"陈非欠了欠身子,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包带,那里还揣着她刚整理好的物理系随堂测验卷,"但我可能不太适合中文系。"

周主任正往茶杯里续水的手顿住了,像是没听清:"你说什么?"

"我说,我大概不适合留在中文系。"陈非抬起头,目光很稳,没有丝毫犹豫,"我对文字的兴趣,可能没您想的那么深。"

这话一出,办公室里突然静了下来,只有水壶的咕嘟声在空旷里回荡。周主任放下茶壶,老花镜滑到鼻尖,他盯着陈非看了半晌,突然笑了,皱纹挤成一团:"你这丫头,跟我开什么玩笑。"

他显然以为这是学生的自谦。在哈大,还从没哪个学生能拒绝留校任教的机会,更别说陈非这种从穷地方考来的姑娘,能在哈尔滨扎根,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福气。

"你这成绩,别说中文系,放到全校哪个系都合适。"周主任摆了摆手,拿起红皮笔记本往她面前推了推,"这是留校申请表,我已经给你填了基本信息,你看看没问题就签字。下学期开始,你可以跟着我整理《诗经》注释,这对你将来评职称..."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未来的规划,条理清晰,充满善意。陈非听着,眼前却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另一些画面——物理系实验室里跳动的示波器波形,白之推导公式时专注的侧脸,还有她画在草稿纸背面的电路板草图,那些线条比任何诗句都让她心动。

上辈子她在故纸堆里埋了三十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脑海里闪过的不是某篇论文的结论,而是白之在学术会议上讨论量子通信时,眼里闪烁的光。这辈子,她不想再走错路了。

"主任,我是认真的。"陈非打断他的话,声音不高,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执拗,"我对《诗经》的兴趣,可能比不上对...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兴趣。"

周主任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摘下老花镜,用绒布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时,眼神里多了点探究:"你总去旁听物理系的课,我知道。但小陈啊,兴趣归兴趣,饭碗是饭碗。"他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女孩子搞物理多辛苦?整天泡实验室,风吹日晒的,哪有坐办公室研究文献舒服?"

陈非想起自己蹲在实验室三天三夜算数据的日子,累得趴在桌上睡觉时,梦里都是清晰的公式推导。那种累,是酣畅淋漓的累,是心脏都在为热爱跳动的累,和应付文科课程时的那种精神紧绷,完全不同。

"辛苦也愿意。"她拿起桌上的申请表,轻轻推了回去,"谢谢您的好意,但我真的不能签。"

周主任看着推回来的表格,又看看眼前这个一脸平静的女生,突然觉得有点陌生。这个平时安静、甚至有点腼腆的学生,骨子里藏着股说不通的倔劲儿,像寒冬里冻在冰里的石头,硬得很。

"你再想想?"他做了最后一次努力,"这机会错过了,可就没了。"

"不用想了,主任。"陈非站起身,拿起书包,"我知道自己要什么。"

走出办公室时,水壶正好"呜"地一声响了,周主任在身后喊她:"年后开学,你再来找我谈谈?"

陈非回头笑了笑,没说是,也没说不是。走廊里的风从窗户缝钻进来,吹得她脸颊发红,心里却像被炉火烤过似的,暖烘烘的敞亮。

刚下楼梯,就撞见抱着书上来的白之。他显然刚从图书馆出来,怀里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厚得像块砖头,看见她,脚步顿了顿。

"系主任找你?"他问,目光落在她微红的鼻尖上。

这半个月他们在实验室见得勤,自从陈非帮他改好了示波器的滤波电路,两人之间就多了种默契。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埋头推导公式的高冷学霸,会偶尔问她物理题(其实是考她),也会在她背着物理系教材往教室跑时,装作不经意地放慢脚步等她。

"嗯。"陈非点头,看着他怀里的书,突然笑了,"他让我留校教中文系。"

白之的睫毛颤了颤,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他盯着她看了几秒,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极淡的笑意,那是陈非第一次在他脸上看到除了严肃和专注之外的表情。

"确实不太适合。"他说,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认同,"你上次解波动方程时,比分析《离骚》有精神多了。"

陈非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原来他早就看出来了,这个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霸,心思细得像实验室里的游标卡尺,连她对待不同学科的态度差异都能精准捕捉。

"所以我拒绝了。"她晃了晃手里的书包,里面的物理系测验卷硌得她手心发痒,"白之,下学期的量子力学实验,还能跟你一组吗?"

白之抱着书的手臂紧了紧,喉结微动:"我已经跟老师说过了。"

"说什么?"

"说希望固定搭档。"他说完,像是觉得这话太直白,微微偏过头,耳尖在走廊昏暗的光线下泛着点红,"你的实验操作...误差率最低。"

陈非看着他故作镇定的侧脸,突然觉得刚才拒绝周主任时的那点犹豫,全都烟消云散了。是啊,比起安稳的教职,比起别人眼中的"合适",她更想要的,不就是此刻这样——能光明正大地谈论物理,能理直气壮地站在他身边,能一步步走向那个注定属于他们的未来。

两人并肩往楼下走,脚步声在空荡的走廊里交叠。路过公告栏时,陈非的名字还在中文系成绩单的顶端,红得刺眼。

"等转系成功,"她突然开口,声音轻快,"我就把这成绩单撕下来留着,也算没白来中文系一趟。"

白之侧头看她,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给她冻得发红的脸颊镀上一层金边。他没说话,只是嘴角那点若有若无的笑意,比煤炉里的火苗还要暖。

陈非知道,周主任大概还在办公室里纳闷,这个中文系最优秀的学生,怎么会放着好好的教职不要。但她自己清楚,有些轨道从一开始就不该属于她,就像电子总要回到自己的能级,她的归宿,从来都不在中文系的办公室里,而在实验室的灯光下,在那些等待被解开的公式里,在身边这个人的眼睛里。

寒假的风卷着雪沫子扑在脸上,陈非裹紧棉袄,加快了脚步。离转系申请提交还有一个月,她得抓紧时间,把物理系那几本厚重的教材再啃一遍——可不能让白之觉得,他的"固定搭档",实力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