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货运编组站的铁轨上,将金属表面染成淡金色。程沉站在一节废弃车厢的顶部,警惕地扫视四周。整夜未眠使他的眼睛干涩发痛,但危险感让他无法放松。
编组站比想象中安全。四周高大的铁丝网阻挡了大部分意外来客,而开阔的视野让他们能提前发现任何接近的威胁。昨夜,除了远处偶尔传来的不明声响外,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感染者或北极星的人。
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程沉不用回头就知道是李雨桐——她能像猫一样安静地移动,但总会在接近时故意发出一点声音,以免吓到他。
"换班了,"她轻声说,递给他一个金属保温杯,"陈教授煮了些茶,说是能提神。"
程沉接过杯子,温热透过金属传递到掌心。茶的味道苦涩中带着一丝甜味,可能是加了最后一点蜂蜜。他小口啜饮,感受温暖从喉咙滑到胃里。
"有什么动静吗?"李雨桐站到他身旁,晨风吹乱她的短发。
程沉摇摇头:"安静得不像末日。没有感染者,没有北极星的人,什么都没有。"他顿了顿,"这反而让我不安。"
李雨桐理解地点点头。在经历了地铁站的惨烈突围后,这种平静确实令人不安,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陈教授有发现吗?"程沉问道,目光仍扫视着地平线。
"他说你的血样很特殊,"李雨桐的声音低了下来,"不只是有抗体那么简单。他通宵在研究,看起来既兴奋又...害怕。"
程沉皱眉。他的快速愈合能力已经够奇怪了,现在还有什么?他正想追问,突然注意到远处铁丝网外有什么东西在移动。他立刻举起借来的望远镜。
"是什么?"李雨桐紧张地问。
程沉调整焦距:"三个人...不,四个。穿着迷彩服,全副武装。"他的心跳加速,"不是北极星的制服,但也不像军方。"
"幸存者?"
"不太像。"程沉观察着他们的动作——专业、协调,明显受过训练,"他们在检查铁丝网,好像...在找入口。"
李雨桐立刻蹲下,压低声音:"我们应该叫醒其他人。"
程沉点点头,正准备从车厢上下来,却听到一声金属断裂的脆响。远处的四人小组已经剪开了铁丝网,迅速钻了进来。他们分散前进,采用标准的战术队形,动作干净利落。
没时间叫醒所有人了。程沉抓起靠在车厢边的消防斧,对李雨桐说:"去叫醒周宇和陈教授,悄悄告诉大家准备撤离或战斗。我去拖延他们。"
李雨桐想反对,但程沉已经滑下车厢,借着晨雾的掩护向入侵者的方向移动。他猫着腰在铁轨间穿行,心跳如鼓。这些人是谁?另一支北极星的小队?还是掠夺者?
程沉绕到一列停放的货车后面,从缝隙中观察。四人小组已经接近他们露营的区域,领头的做了个手势,小队立刻分散,呈包围态势。
不能再等了。程沉深吸一口气,从货车后走出来,高举消防斧以示非攻击姿态,但随时准备战斗:"站住!说明来意!"
四人同时转身,武器瞬间指向他。领头的——一个身材矫健的女性——慢慢放下步枪,示意队友也放下武器。
"冷静,我们不是敌人,"她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是晨星。"
"晨星?"程沉没放松警惕,"没听说过。"
女人向前走了两步,让程沉能看清她的样子。三十岁左右,亚洲面孔,短发,眼睛锐利如鹰。她穿着改装过的战术装备,胸前确实有一个星星形状的徽章。
"反抗北极星的组织,"她解释道,"我们追踪你们从地铁站出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很特别,我们需要谈谈。"
程沉心头一紧。他们怎么知道陈教授的研究?还是指他的特殊血液?无论如何,这都不是好兆头。
"放下武器,证明你们的诚意,"程沉说,同时注意着其他三人的动向,"然后我们可以谈。"
女人犹豫了一下,然后做了个手势。她的队友不情愿地把步枪背到身后。"满意了?"她问。
就在这时,周宇带着十几个幸存者从侧面围了上来,手里拿着各种自制武器。李雨桐和陈教授站在最前面,老人手里紧握着一个试管——程沉的血样。
"我们被包围了,"女人平静地说,似乎并不惊讶,"聪明。但真的没必要。"
"证明一下,"周宇厉声说,"你们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
女人指了指天空:"无人机。我们从三天前就开始监视北极星的活动,看到他们围攻地铁站,也看到你们逃出来。"
陈教授走上前,眼镜后的眼睛充满警惕:"你说你们是反抗北极星的组织?证据呢?"
女人从战术背心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装置,按下按钮。一个全息影像展开,显示一系列文件和照片——北极星实验室的内部结构、病毒培养槽、以及...人体实验的照片。
"够了吗?"她关闭投影,"我们一直在收集证据,试图阻止他们。但疫情爆发后,工作重点转为生存和寻找免疫者。"
她的目光直接落在程沉身上,让他后背发凉。他们确实知道。
"我叫苏雨,"女人继续说,"前特种部队,现在是晨星第三小队的指挥官。我们有个安全据点,可以提供保护、食物和医疗。邀请你们加入。"
程沉和周宇交换了一个眼神。听起来太好,不像是真的。但那些证据又确实可信。
"为什么帮我们?"程沉直截了当地问。
苏雨微微一笑:"两个原因。第一,幸存者越多,人类存续的希望越大。第二..."她看向陈教授手中的试管,"我们相信你们中间有人可能掌握着对抗病毒的关键。"
一阵沉默。程沉能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陈教授清了清嗓子:"我们需要私下讨论。"
"当然,"苏雨爽快地同意,"我的小队会退到铁丝网外等。但请快一点,北极星的巡逻队两小时内会经过这片区域。"
说完,她做了个手势,四人小组利落地转身离开,消失在晨雾中。
程沉立刻召集核心成员——陈教授、周宇、李雨桐和刘小雨——到一节封闭的车厢内讨论。
"可能是陷阱,"周宇第一个发言,"他们怎么刚好找到我们?又为什么对程沉这么感兴趣?"
陈教授推了推眼镜:"但他们展示的北极星内部资料是真的。那些实验照片...我在实验室见过类似设备。"
"就算他们真是反抗组织,跟他们走也太冒险了,"周宇坚持道,"我们不知道据点在哪里,有多少人,会面临什么情况。"
李雨桐轻声说:"但我们也不能一直逃亡。老人和孩子已经到极限了。"
所有人都看向程沉,等待他的决定。这种压力比面对感染者还令人窒息。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我们需要更多信息,"程沉最终说,"陈教授,我的血样研究有什么新发现?为什么他们这么感兴趣?"
陈教授深吸一口气:"昨晚的测试显示,你的血液不仅能抵抗病毒,还能...抑制感染者的攻击性。"
"什么?"程沉震惊地问。
"简单说,"陈教授拿出一个小笔记本,"我把你的血清样本与感染者组织接触后,病毒活动明显减弱。更惊人的是,当我把样本放在活体感染者附近时——"
"你接触了感染者?"周宇难以置信地打断他。
"安全距离下的观察,"陈教授不耐烦地挥挥手,"重点是,感染者表现出短暂的...平静期。攻击性降低,甚至有些迷茫。"
车厢内一片寂静。程沉试图理解这个信息的含义——他的血能让感染者平静?这太超现实了。
"所以晨星知道这个?"李雨桐问,"他们想要程沉做什么?"
"猜测的话,"陈教授说,"要么是研究疫苗,要么是...武器化。"
这个词让所有人不寒而栗。程沉突然想起北极星实验室的文件——"夜枭项目",生物武器研究。
"我们不能冒险,"周宇坚决地说,"继续按原计划向北走,远离城市和这些组织。"
"但如果他们真有安全据点呢?"刘小雨怯生生地问,"我们带着这么多非战斗人员,能走多远?"
争论持续了几分钟,最终所有人再次看向程沉。他感到一阵烦躁——为什么总是他做决定?他只是一个普通上班族,不是领袖,不是英雄。
"我单独跟苏雨谈谈,"他最终决定,"了解更多情况后再做决定。其他人做好两手准备——随时可以撤离或跟他们走。"
周宇明显不满,但没再反对。程沉独自走出车厢,晨光已经变得强烈,驱散了雾气。他看到苏雨和她的队伍站在铁丝网外,耐心等待。
程沉走近时,苏雨迎了上来:"决定好了?"
"先回答我几个问题,"程沉直视她的眼睛,"你们据点在哪里?有多少人?为什么对我的血这么感兴趣?"
苏雨挑了挑眉:"直接,我喜欢。据点在城北的老军事基地地下,原本是冷战时期的防核设施。目前有127名幸存者,包括38名儿童和15名科研人员。"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降低:"至于你的血...我们知道北极星在寻找天然免疫者。他们的文件提到免疫者的血清可能是控制病毒的关键。当我们看到无人机拍下的画面——你被感染者抓伤却没有变异,就猜测你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程沉心头一震。无人机拍下了他在地铁站的战斗?这感觉像是隐私被严重侵犯。
"如果你在考虑拒绝,"苏雨继续说,"请记住两点。第一,北极星已经知道你的存在,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抓到你。第二,你的血可能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程沉沉默了。这两点都无可辩驳。但跟陌生人走的风险太大了,尤其是带着这么多非战斗人员。
"给我们两小时准备,"他最终说,"我需要说服其他人。"
苏雨点点头:"明智的决定。但真的没多少时间了,北极星的巡逻队——"
她的话被远处传来的引擎声打断。所有人立刻警觉起来。苏雨的一个队友爬上附近的高点观察,然后迅速滑下来:"两辆装甲车,北极星标志,距离三公里,正向这边移动。"
"该死,"苏雨咒骂一声,"他们提前了。"她转向程沉,"现在决定。跟我们走,或者留下来等死。"
程沉没有犹豫,转身跑回营地:"所有人!立刻收拾必需品!北极星的人来了,我们跟晨星走!"
营地瞬间炸开锅。有人开始慌乱地收拾行李,有人呆立不动,还有几个老人拒绝离开。程沉找到核心团队,快速解释了情况。
"你确定这是对的?"周宇抓住他的手臂,"我们可能刚从狼窝出来又入虎穴!"
"没时间争论了!"程沉挣脱开来,"装甲车几分钟就到!"
令程沉惊讶的是,陈教授站在他这边:"晨星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北极星会杀死或捕获我们所有人。"
最终,在极度的混乱和恐慌中,三十一名幸存者收拾了能带的物资,跟随苏雨的小队穿过铁丝网的缺口,向东北方向的一片树林跑去。
程沉和李雨桐断后,确保没人掉队。身后,引擎声越来越近,偶尔还夹杂着无线电的静电噪音。
"快!"苏雨在前面催促,"进树林就安全了!"
队伍跌跌撞撞地前进,老人和孩子被强壮者搀扶着。程沉听到装甲车停在编组站的声音,然后是 shouted orders 和脚步声。北极星的人发现了他们的营地。
"他们追上来了!"队尾的一个人惊恐地说。
苏雨做了个手势,她的两名队员立刻停下,从背包中取出什么装置安放在地上:"继续跑!别回头看!"
程沉带着队伍继续前进,刚进入树林边缘,身后就传来两声剧烈的爆炸,接着是自动武器开火的声音。
"地雷和烟雾弹,"苏雨简短地解释,"能拖住他们一会儿。"
树林越来越密,光线被高大的树冠过滤成碎片。苏雨带领他们沿着一条几乎看不见的小径前进,不时停下来检查手中的GPS设备。
一小时后,他们到达一条小溪边。苏雨示意大家休息片刻,同时派两名队员返回监视追兵。
程沉瘫坐在溪边,大口喘气。李雨桐递给他一瓶水,他感激地接过,一口气喝了半瓶。
"你觉得能信任他们吗?"李雨桐小声问,眼睛盯着不远处的苏雨。
程沉摇摇头:"不完全信任。但他们确实救了我们的命。"
休息十分钟后,队伍继续前进。这次路线更加隐蔽,有时甚至需要爬过倒下的树干或蹚过小溪。苏雨显然在刻意掩盖他们的踪迹。
下午三点左右,他们到达一个看似普通的山丘前。苏雨走到一块突出的岩石旁,按下隐藏在缝隙中的按钮。令人惊讶的是,山丘的一部分缓缓滑开,露出一个金属门。
"欢迎来到晨星基地,"苏雨说,脸上带着一丝骄傲,"目前北极星还不知道它的存在。"
门后是一条向下的斜坡,两侧墙壁上安装着LED灯。他们进入后,门在身后无声关闭,山丘恢复原状。
斜坡尽头是另一道更厚重的门,配有摄像头和生物识别装置。苏雨对着摄像头做了个手势,门缓缓打开。
展现在眼前的景象让程沉和同伴们目瞪口呆——一个巨大的地下设施,灯火通明,人来人往。中央是一个开阔的公共区域,周围分布着各种功能区域:医疗站、食堂、宿舍、甚至还有一个小型农场和学校。墙上贴满了地图、照片和笔记,最显眼的位置挂着那个晨星标志。
"这里曾经是军事研发基地,"苏雨解释道,"冷战时期建造,后来被废弃。我们重新启用了它。"
程沉注意到,尽管设施条件简陋,但一切井井有条。人们看起来虽然疲惫,但精神状态不错。几个孩子甚至跑过来好奇地看着新来者。
一位白发老者走上前来,与陈教授握手:"陈博士!真高兴你还活着。我是杨教授,记得吗?CDC的年会?"
陈教授明显惊讶:"杨立伟?你也在这里?"
"从第一天起,"杨教授笑着说,"现在负责研究小组。听说你们带来了宝贵的样本?"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转向程沉,让他感到一阵不自在。苏雨拍拍手:"新来的朋友需要休息和检查。之后我们再详谈。艾米!"
一个年轻女孩跑过来:"带他们去D区宿舍,然后去医疗站体检。"
就这样,程沉的团队被分散开来。他和核心成员被安排在同一区域,但每个人都被告知要先进行体检和消毒。
在医疗站,程沉接受了详细检查,包括抽血、皮肤取样和各种测试。医生们——明显是专业的医学人员——对他的快速愈合能力特别感兴趣。
"不可思议,"一个医生盯着显微镜说,"细胞再生速度是正常人的五倍以上。"
检查结束后,程沉被带到一个小会议室,苏雨和杨教授已经在等待。桌上摆着热食和饮料,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逃亡后,这简直是盛宴。
"边吃边谈,"苏雨示意他坐下,"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
程沉确实饿了,但他更想知道答案:"你们到底是什么组织?为什么准备得这么充分?"
杨教授接过问题:"晨星成立于疫情爆发前六个月。我们是一群科学家和军人,发现了北极星的秘密研究,试图警告当局...但没人相信。当疫情爆发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准备。"
"所以你们预料到这一切?"程沉难以置信地问。
"不完全是,"杨教授摇头,"我们预计会有局部泄露和掩盖,但没想到全球性爆发。北极星失去了对病毒的控制,或者..."他犹豫了一下,"或者故意释放了它。"
程沉胃部一阵绞痛。故意释放?这意味着数百万人死亡的疫情可能是人为的?
"为什么?"他艰难地问。
"权力,"苏雨简短地说,"混乱中的权力。想象一下,如果某种'疫苗'或'治疗方法'只掌握在一家公司手中..."
这个可能性太可怕,程沉几乎不愿去想。他转而问更实际的问题:"你们想用我的血做什么?"
杨教授的眼睛亮了起来:"你的血清中有一种独特的抗体蛋白,我们称之为'晨星因子'。它能中和病毒的关键蛋白,不仅防止感染,还能逆转部分神经损伤。"
"你是说...可以治愈感染者?"
"理论上,是的,"杨教授谨慎地说,"但需要大量提纯和增强。目前你的血液样本只能暂时抑制感染者的攻击性,持续时间约30分钟。"
程沉回想起地铁站的战斗。如果当时有这种技术,马克和王磊可能还活着...
"你需要我做什么?"他直接问道。
"首先是继续提供血样供研究,"杨教授说,"然后...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测试血清对感染者的实际效果。"
程沉听出了言外之意:"你们想让我接近感染者。"
"在完全控制的环境下,"苏雨迅速补充,"有全套安全措施。"
程沉思考着这个请求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他的血真能帮助结束这场噩梦...
"我需要和我的团队商量,"他最终说,"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当然,"杨教授站起身,"休息一下,参观基地,和其他人谈谈。明天我们再详谈。"
会议结束后,程沉被带到宿舍区。李雨桐、周宇、陈教授和刘小雨已经在那里,每个人的表情都混合着惊讶和谨慎。
"这地方...太不可思议了,"李雨桐说,"他们有发电机、净水系统、甚至教室给孩子们。"
周宇却皱着眉头:"也太方便了。我们刚好被'救'到这个地方?我不信巧合。"
陈教授若有所思:"杨立伟是我在病毒学界的旧识,声誉很好。如果他信任这个组织,那至少值得一听。"
他们争论了一会儿,最终决定暂时留下,但保持警惕。程沉没有提及血清实验的事,他需要更多时间思考。
晚餐在公共食堂进行,简单的炖菜和面包,但对逃亡多日的人来说堪比盛宴。程沉注意到基地的人分成几类——穿白大褂的研究人员、穿战术服的军人,以及普通幸存者。大家虽然忙碌但气氛融洽,孩子们甚至在做作业。
晚上,程沉被安排和李雨桐一起值夜——虽然是地下基地,但仍保持24小时警戒。他们被分配到东侧走廊的一个监控室,面前是十几个显示不同区域和入口的屏幕。
"你觉得我们能信任他们吗?"李雨桐再次问道,眼睛盯着屏幕。
程沉叹了口气:"不完全信任。但他们确实有资源,有知识...如果我的血真能帮助结束这一切..."
李雨桐猛地转头看他:"他们想要你的血做实验?"
程沉点点头,简单复述了杨教授的话。李雨桐的脸色变得苍白:"太危险了!万一他们像北极星一样想把你当成实验品呢?"
"有这个风险,"程沉承认,"但如果能救更多人..."
"你总是这样,"李雨桐突然生气地说,"总是想着救别人,从不想自己!"
程沉愣住了。李雨桐平时总是冷静理性,很少情绪化。她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转过头去。
沉默蔓延了几分钟。最终程沉轻声问:"你为什么这么在意?"
李雨桐没有立即回答。屏幕的冷光映在她脸上,程沉看到一滴泪水滑下她的脸颊。
"因为我失去了所有人,"她最终说,声音几乎听不见,"父母、姐姐、朋友...现在只剩下你们几个了。如果你也..."她说不下去了。
程沉的心揪紧了。他轻轻握住她的手,惊讶于她的手指如此冰冷。"我不会做无谓的冒险,"他承诺道,"但我必须尝试...为了马克、王磊,为了所有死去的人。"
李雨桐没有抽回手,反而握得更紧:"那至少要让我帮你。无论什么实验,我都要在场。"
程沉想反对,但看到她眼中的坚定,只能点头同意。他们就这样坐着,手拉手看着监控屏幕,在这个地下深处的避难所里,分享着末日中难得的温暖时刻。
屏幕上一个移动的物体突然吸引了程沉的注意。他俯身向前,调大其中一个画面的对比度。那是基地外围的一个摄像头,显示树林边缘有几个模糊的身影在移动。
感染者?北极星的人?程沉正准备报告,却看到那些身影做出了奇怪的动作——它们站成一排,然后同步转身,以完全相同的步伐离开,就像...接收到某种指令的士兵。
最令人不安的是,它们全都面朝基地的方向,仿佛知道那里有人类。然后,就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它们整齐地消失在黑暗中。
程沉和李雨桐交换了一个不安的眼神。无论那是什么,都预示着新的威胁。而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危险似乎总能找到他们,无论藏得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