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升的太阳将洛阳巍峨的城墙染上了一层残酷的金红,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里的焦糊与血腥。张杨带着仅有的两名亲兵——王五和另一个叫赵六的机灵小子,牵着三匹同样疲惫不堪的战马,沉默地穿过尚未完全从昨夜惊魂中苏醒的城门。守门士兵的眼神空洞麻木,如同行尸走肉,对他们这三骑离去的背影投来的,只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混杂着麻木与幸灾乐祸的漠然。仿佛在说:逃吧,能逃出这炼狱也是本事。

马蹄踏在布满车辙和可疑暗红色污迹的官道上,发出沉闷的回响。王五的左臂用布条吊着,脸色因失血和疲惫而苍白,但眼神却异常锐利,警惕地扫视着周遭。赵六年纪小些,昨夜虽未受重伤,但显然被吓得不轻,紧紧握着缰绳,指节发白。

三人一路无言,直到将洛阳城那令人窒息的轮廓远远甩在身后,官道两侧开始出现稀疏的、被践踏得不成样子的农田和荒芜的野地时,张杨才长长地、从肺腑深处呼出一口浊气。那浊气里似乎还带着洛阳城内的血腥与何进府邸奢靡的熏香混合的怪味。

“他娘的!” 张杨猛地一勒缰绳,战马唏律律一声长嘶,人立而起,又重重落下,踏起一片尘土。他指着身后早已望不见的洛阳方向,声音因压抑的激动和劫后余生的庆幸而微微发颤,“老子出来了!活着出来了!”

王五和赵六被他这突然的爆发吓了一跳,随即也反应过来,脸上同样泛起一种逃出生天的潮红。

“司马!不,将军!” 王五咧开嘴,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牵动了伤口,又疼得龇牙咧嘴,“何屠夫…呃,大将军让您募兵,这可是天大的权柄!咱们…真能成?”

“成?必须成!” 张杨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那是野心被压抑许久后终于看到出路的兴奋,混杂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洛阳是什么地方?顶级火药桶!董卓那西凉胖子随时可能拍马杀到!何进那蠢猪,还有那帮子整天只知道斗来斗去的公卿,能活到过年都算祖坟冒青烟!咱们回去干什么?当炮灰?给那帮脑满肠肥的家伙陪葬?”

他越说越激动,挥舞着手臂,唾沫星子在朝阳下清晰可见:“并州!咱们的根在并州!那里有山有水有地,有彪悍敢战的爷们儿!何进这傻…咳,大将军给了咱们募兵的手令,这就是尚方宝剑!是咱们在乱世安身立命、大展拳脚的本钱!懂不懂?咱们不是去给何进当狗腿子,是借他的名头,给咱们自己,给咱们并州,拉队伍,建根基!”

王五和赵六听得似懂非懂,但张杨话语中那股子不容置疑的豪气和描绘的“安身立命”的前景,让他们心头也热了起来。王五狠狠点头:“将军怎么说,咱就怎么做!水里火里,跟着将军闯了!”

“好!” 张杨猛地一拍大腿,“第一步,招兵买马!但咱们的招兵,不能像以前那样,靠官府的徭役文书强拉壮丁,或者靠几个牙行掮客去乡里忽悠!那效率太低,质量太差,还容易激起民怨!咱们得搞点新花样!”

“新花样?” 赵六眨巴着眼睛,满是好奇。

“对!新花样!” 张杨嘿嘿一笑,那笑容里充满了穿越者的狡黠,“咱们要搞一场——‘并州军大型人才招聘会’!”

“招…招聘会?” 王五和赵六面面相觑,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对他们而言比“西凉兵”还陌生。

“就是…就是…” 张杨一时语塞,古代语境下解释现代概念真是要命,“就是摆开摊子,明码标价,告诉所有人,来咱并州军当兵,有啥好处!让那些有本事、想搏前程的好汉子,自己主动找上门来!”

他一边策马缓行,一边在脑子里飞速盘算。何进给的所谓“便宜行事,就近筹措”就是个空头支票,指望洛阳那边拨粮饷器械纯属做梦。并州本地?刺史丁原如今自身难保,手里那点残兵败将和库存估计也抠不出多少。坞堡豪强?那些土财主、地头蛇,个个精得跟猴似的,没点真金白银的“好处”或者看得见摸得着的“保障”,想让他们乖乖出人出钱,门儿都没有!

“好处…保障…” 张杨喃喃自语,目光扫过官道旁荒芜的田野,一个绝妙的、带着浓浓现代职场味道的词猛地蹦了出来——“五险一金!”

“啥险?啥金?” 王五和赵六彻底懵了。

“咳,就是…就是当兵吃粮之外的额外保障!” 张杨精神一振,感觉思路豁然开朗,“你们想啊,好男儿当兵打仗,图啥?不就图个前程,图个安稳,图个给家里挣口饭吃,最好还能置办点产业,老了有个依靠吗?”

两人下意识地点头,这是最朴素的道理。

“那咱们就给他们这个保障!” 张杨越想越兴奋,“并州南部,上党、太原、西河、雁门,四个郡,那么多荒地!咱们募来的兵,只要忠心敢战,立了功勋,老子就给他们分地!让他们当兵吃粮的时候有饷银,解甲归田的时候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这不就是最好的‘保险’和‘公积金’吗?对,就叫‘屯田分地,安家置业’!这就是咱们并州军的‘五险一金’!”

虽然还是不太明白“五险一金”具体是啥,但“分地”两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王五和赵六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土地!那可是农民、甚至许多小地主梦寐以求的命根子!是传家的基业!是乱世里最硬的保障!当兵还能分地?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天大好处!

“将军!这…这真能行?” 王五的声音都激动得变了调,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解甲后,守着几十亩良田过日子的景象。

“当然行!” 张杨斩钉截铁,“朝廷现在管不了并州,何进的手令就是咱们最大的依仗!并州无主,荒地有的是!只要咱们拳头够硬,地盘够稳,给兄弟们分地,天经地义!这就是咱们最大的‘福利’!比发多少饷银都实在!”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晋升!咱们不搞论资排辈那一套!只要你有本事,能砍人,能带兵,能立功,老子就给你升官!从小卒升伍长、什长、都伯、屯长、军侯…甚至校尉!凭本事吃饭,拿功劳说话!这就叫…叫…‘清晰的晋升通道’和‘绩效KPI考核’!”

“K…K…开劈啥?” 赵六舌头打结。

“KPI!就是…就是考核绩效指标!” 张杨感觉自己像个苦口婆心的HR总监在给原始人做入职培训,“简单说,砍一个敌人算多少功,守一座城算多少功,带兵操练得好也算功!功劳积累够了,就能升官!公开透明,童叟无欺!咱们募兵的时候,就把这些好处,明明白白地写出来,画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让那些有本事又不得志的好汉,那些想给家里挣份产业的穷苦人,都冲着咱们来!”

“写出来?画出来?” 王五看着自己粗糙的、握惯了刀把子的手,一脸为难,“将军,这…这写写画画,是读书人的事,咱大老粗…”

“笨!” 张杨笑骂一句,“不会写,还不会画吗?咱们画海报!”

“海报?” 又是一个新词。

“就是…就是告示!大大的告示!图文并茂的那种!” 张杨眼睛发亮,感觉灵感如尿崩,“赵六!我记得你小子以前在乡里,跟庙祝学过几天画神像?手还算巧吧?”

赵六被点名,有点紧张又有点小得意:“回将军,小的…小的会画点门神灶王爷啥的…”

“门神灶王爷?行!够用了!” 张杨大喜,“等会儿找个市镇落脚,老子口述,你执笔!咱们搞几张惊天动地、能让人看一眼就走不动道的‘募兵海报’!”

接下来的行程,张杨仿佛打了鸡血。路过一处稍显破败但还算有人烟的市镇时,他立刻让王五用身上仅剩的一点钱,找镇上的杂货铺买了些粗糙的麻布(当画布)、几块烧黑的木炭(当炭笔)、一小罐廉价的矿物颜料(主要是朱砂红和石青蓝)。又寻了个废弃的土坯房,权当临时工作室。

张杨盘腿坐在地上,面前铺开一块最大的麻布。赵六紧张地握着炭笔,王五则好奇地蹲在一旁看着。

“首先,” 张杨指点江山,“最上面,给老子写一行大字!要醒目!要霸气!嗯…就写:‘朝廷急募!并州军招贤纳士!’ 赵六,字写大点!歪点没关系,气势要足!‘朝廷’和‘并州军’这几个字,用朱砂描红!”

赵六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庙里牌匾上的字,笨拙却用力地在麻布顶端写下歪歪扭扭、但确实足够醒目的大字。张杨拿起朱砂罐,亲自把“朝廷”和“并州军”描得鲜红刺眼。

“然后,左边,” 张杨继续指挥,“画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嗯…就画老子…呃,画一个代表咱们并州军的将军!顶盔贯甲,手持长枪,骑在高头大马上!背景是咱们并州的群山!要画出那种…那种保家卫国、气吞山河的气势!让人一看就想跟着他干!” 张杨努力描述着,手舞足蹈。

赵六凝神静气,炭笔在麻布上沙沙作响。他确实有点天赋,虽然线条粗犷,但一个顶盔掼甲、持枪立马的武将轮廓很快跃然“布”上,背景是连绵起伏的山峦,颇具几分雄浑气概。张杨拿起石青颜料,小心地给盔甲和山峦上色,虽然涂得有点不均匀,但效果反而有种古朴粗犷的力量感。

“右边!” 张杨指着麻布的另一半,“这里,画重点!画什么?画咱们的‘五险一金’!画‘屯田分地’!画一个农夫,喜气洋洋地站在一片金灿灿的麦田里,手里捧着沉甸甸的麦穗!旁边再画几间结实的土坯房,代表安家置业!房子上给老子画个大太阳,代表光明前程!要让人一看就明白,当兵不是送死,是奔前程,是给家里挣产业!” 他唾沫横飞地描述着理想中的画面。

赵六听得心驰神往,炭笔舞动得更快了。一个憨厚笑着的农夫,一片象征性的麦浪(用炭笔线条表示),几间方方正正的房子,一个圆圆的、光芒四射的太阳(用朱砂涂得通红)。虽然农夫的表情有点抽象,房子也歪歪扭扭,但核心意思表达得异常清晰——有地!有房!有奔头!

张杨看着赵六笔下那充满乡土气息和朴实希望的画面,满意地点点头。他拿起炭笔,在农夫和房子旁边,用力写下歪歪扭扭但足够大的几个字:“屯田分地!安家置业!世代传承!” 又在“世代传承”四个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两道杠。

“下面!写咱们的‘晋升通道’和‘KPI’!” 张杨越说越来劲,“画一个台阶!从下到上,每一层台阶上写一个字:卒、伍、什、都、屯、军、校…代表从小兵一路升到校尉!台阶旁边画个箭头向上的大红箭头!箭头旁边写:‘凭本事!论功劳!升官发财不是梦!’”

赵六依言画好台阶和箭头。张杨亲自在台阶上标注“卒”、“伍”等字,又用朱砂把那个向上的箭头涂得鲜红欲滴,充满煽动性。

“最后!最底下!” 张杨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画一个反面教材!画谁?画董卓!那个西凉来的死胖子!把他画得越丑越好!肥头大耳,满脸横肉,眼睛要凶,最好再给他画个獠牙!旁边写:‘国贼董卓,祸乱天下!朝廷募兵,扫清奸佞!保境安民,在此一举!’ 要激起同仇敌忾之心!让好汉子们知道,当兵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家乡除害!”

画董卓,赵六可太有“灵感”了。他几乎不用张杨过多描述,炭笔刷刷几下,一个面目狰狞、肥硕丑陋、龇着牙仿佛要吃人的凶恶胖子形象就出现在麻布右下角。王五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嘀咕:“将军,这董卓…画得跟庙里壁画上的夜叉似的…不过看着真解气!”

张杨嘿嘿一笑,用炭笔在丑像旁边写下那几句充满煽动性的标语。写完后,他退后两步,摸着下巴欣赏这幅凝聚了他现代职场智慧与赵六乡土画技的“巨作”。粗糙的麻布,粗犷甚至有些滑稽的笔触,鲜艳刺目的朱砂和石青,以及那直白到近乎粗暴的标语…

“好!好!好!” 张杨连说三个好字,抚掌大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够土!够直接!够冲击力!那些坞堡主、豪强,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乡野汉子,一看就懂!一看就动心!赵六,你小子是个人才!等回了并州,老子给你记一功!以后宣传口…呃,贴告示的活儿就归你了!”

赵六被夸得满脸通红,激动得手足无措。

王五看着海报,尤其是那“屯田分地”的画面,眼神灼热:“将军,这…这分地的事,真能办成?坞堡里的老爷们,还有那些地方官,能答应?”

张杨的笑容收敛了几分,眼神变得冷冽而坚定:“王五,记住,在这乱世,道理是讲给愿意听道理的人听的。坞堡主?地方官?他们手里有粮有人有地盘,没错。但咱们手里有什么?” 他拍了拍腰间那枚冰凉坚硬的大将军府符节,“咱们有‘朝廷’的大义名分!有何进…虽然是个蠢货…但暂时还算管用的虎皮!”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却带着金石之音:“更重要的是,咱们手里很快就会有刀!有兵!咱们把好处明明白白亮出来,告诉他们,跟着咱们干,有地分,有官做,一起打董卓保家乡!这叫合作共赢!这叫风险投资!他们要是不识抬举…”

张杨的手,缓缓按在了腰间的环首刀柄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刀鞘与甲片摩擦,发出细微却令人心颤的“咔”声。

“…那咱们就让他们明白明白,什么叫‘KPI考核’里的‘清除障碍指标’!乱世之中,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挡咱们并州军路的,管他是豪强还是地头蛇,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 他的话语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狠厉,那是乱世枭雄初露的锋芒。

王五和赵六浑身一震,看着眼前这位仿佛突然变得有些陌生的将军,感受到那股凛冽的杀意和不容置疑的决心,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被冲散,只剩下沸腾的热血和敬畏。他们明白了,将军画的不仅是“好处”,更是在画一道无形的线——顺之者昌!

接下来的路程,张杨一边赶路,一边不断口述,让赵六在另外几块小一些的麻布上复刻海报内容,只是更简洁些,准备沿途张贴。同时,他脑子里飞速运转着更详细的“招聘计划”:

**目标人群:**

1. **坞堡豪强:** 重点攻克对象!他们有私兵,有粮,有影响力。针对他们的“招聘话术”要突出“朝廷认证”(何进手令)、“合作共赢”(共同抵御外敌,保护地方,战后分地合法化)、“政治投资”(押宝并州军,未来在地方更有话语权)。张杨甚至琢磨着,要不要私下许诺一些“名誉校尉”、“某某地保境使”之类的虚衔。

2. **失地流民/贫苦农民:** 基数最大!对他们,“屯田分地”就是核武器!海报上的农夫和麦田就是最好的广告。要强调“一人参军,全家有田”、“改变命运,就在今朝”。募兵点要设在流民聚集区。

3. **游侠儿/地方豪杰:** 崇尚个人勇武和义气。要突出“凭本事升官”、“杀敌立功”、“快意恩仇打国贼”。海报上那威风凛凛的将军形象和台阶晋升图就是给他们看的。

4. **溃散的郡兵/小股义军:** 有一定军事经验。重点在于“正规编制”、“粮饷保障”、“归属感”和“打国贼”的大义名分。

**“福利待遇”细化:**

* **基础饷银:** 参照并州旧例,但承诺绝不克扣(张杨打算引入“军需官轮岗制”和“士兵代表查账制”来预防腐败)。

* **屯田分地(核心):**

* 新兵入伍,家属即可登记,优先获得开垦荒地的资格(划片区)。

* 士兵服役满一定年限(如五年)且无重大过失,退役时按军功大小授予一定数额的熟田(或新开垦田地的优先选择权)。

* 作战立功者(如斩首、先登、护旗等),额外奖励土地,功劳越大,奖励越多。

* 伤残、阵亡者,其家属享有土地继承权,并由“军屯田”收入中拨付抚恤。

* **晋升通道:** 明确各级军职所需的最低“功勋值”(KPI),设立公开的功劳簿,定期评议晋升。

* **“铁饭碗”保障:** 强调只要忠心效力,并州军不倒,他们的土地和前程就有保障!

**“招聘会”形式:**

1. **“海报”轰炸:** 赵六画的“主海报”在主要城镇、路口张贴。复刻的简化版在乡野村寨广泛散发。

2. **“宣讲团”下乡:** 组织口齿伶俐(最好是本地人)的士兵或小军官,带着海报,到坞堡、集市、流民点进行“路演”,用大白话讲解“五险一金”(屯田分地)的好处,煽动情绪。

3. **设立固定“募兵点”:** 在郡治、大县设立点,悬挂海报,有专人登记。提供…呃,一碗稀粥当“面试福利”?

4. **针对豪强的“VIP洽谈”:** 张杨亲自出马,带上何进的手令和精心准备的“合作方案”(画大饼),登门拜访,进行“高层商务谈判”。

张杨越想越觉得可行,现代营销策略结合乱世生存法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崛起之路!他甚至开始幻想,未来自己的军队,人人为了自己的土地和前程而战,那战斗力…啧啧!

数日后,他们终于踏入了并州地界。空气似乎都变得冷冽清爽了许多,远处太行山脉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雄浑苍凉。官道更加残破,人烟愈发稀少,偶尔遇到的村落也多是断壁残垣,十室九空,一派凋敝景象。战争的阴云和白波军的骚扰,已让这片边陲之地饱受蹂躏。

在一个岔路口,他们遇到了几个面黄肌瘦、拖家带口的流民。张杨示意王五拿出些干粮分给他们。流民们千恩万谢。

“老丈,听说了吗?并州张将军在招兵咧!” 赵六趁机指着马背上卷着的、露出一角的麻布海报,按照张杨教的开始“路演”,“当兵吃粮,还给分地!杀国贼董卓,保咱并州老家!”

“分…分地?”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死死盯着赵六,“后生,你…你莫要哄骗俺们?”

“哄你做甚!” 赵六挺起胸膛,努力显得可信,“看见没?这是张将军亲自画的告示!朝廷大令!白纸黑…呃,白布黑字画着呢!只要敢打敢拼,忠心跟着张将军,就有地!有房!老了有依靠!” 他努力复述着张杨灌输的“核心卖点”。

流民们围了过来,看着赵六展开的一小块海报。那上面简陋却生动的农夫与麦田画像,那歪歪扭扭但意思明确的“屯田分地!安家置业!”几个大字,像一道闪电劈进了他们绝望的心底。

“真…真有这种好事?”

“这将军…画上的将军看着是条好汉!”

“董卓这狗贼是该杀!俺家就是被西凉兵祸害的!”

“娃他爹!听见没?有地!有地啊!咱家狗蛋今年十六了,能扛矛了!”

窃窃私语很快变成了激动的议论。希望的光芒,在那一张张麻木枯槁的脸上点燃。一个身材异常高大魁梧、沉默寡言的青年,挤在人群中,目光如电般扫过海报,尤其在“凭本事!论功劳!”那几个字上停留了片刻,又深深看了一眼马背上虽然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张杨,随即低下头,拉着家人默默退到人群边缘,很快消失在通往另一条小路的暮色中。张杨并未特别留意这个身影(徐晃:将军,您这海报挺别致,容俺想想…)。

张杨看着眼前被点燃希望的流民,心中大定。海报的威力,初见成效!他对王五和赵六下令:“赵六,找棵树,把这小海报贴在这路口!让南来北往的人都看见!王五,把咱们最后一点干粮,分一大半给这位老丈和乡亲们!”

“将军,这…” 王五有些迟疑,他们的干粮也不多了。

“照做!” 张杨不容置疑,“这是种子!让他们把‘并州军招兵分地’的消息,带到他们能去的每一个角落!比咱们自己跑断腿强百倍!”

王五恍然大悟,连忙照办。流民们拿着分到的、比预期多很多的干粮,听着赵六反复强调的“去上党郡治壶关!去太原晋阳!找募兵点!”,千恩万谢,眼中充满了感激和对未来的希冀,蹒跚着消失在暮色里,也带走了张杨精心炮制的“招聘广告”。

张杨勒马,望向北方。暮霭沉沉,笼罩着群山和荒原,也笼罩着上党、太原、西河、雁门这片即将属于他的、饱经沧桑又充满潜力的土地。

“第一站,上党郡,壶关!” 张杨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开疆拓土的豪情,“那里坞堡林立,豪强盘踞。王五,赵六!”

“在!” 两人挺直腰杆。

“打起精神!把咱们的‘主海报’准备好!” 张杨眼中闪烁着猎食者般的光芒,“咱们要去会会那些土皇帝了!让他们看看,什么叫‘朝廷认证的五险一金’,什么叫‘并州军KPI绩效’!这并州的人才市场,老子要让它彻底火爆起来!”

他一夹马腹,战马嘶鸣一声,向着上党郡的方向,迎着凛冽的北风,疾驰而去。赵六紧紧抱着那卷承载着无数野心与希望的粗麻布海报,布卷在疾驰的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一面无声的战鼓,在并州苍凉的大地上,敲响了第一声充满现代气息的、另类的招兵号角。海报的一角被风吹开,露出董卓那张被赵六画得如同地狱夜叉般的丑脸,在暮色中显得格外狰狞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