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朱厂长有些不爽。
他本来是听了厂里女工的话,对杜国强产生了一丝好奇。
十多岁的娃娃是有何底气敢说出能够解决自己困境的话?
如今一见面,三言两语,便对杜国强的印象很是不好。
做民品的计划,乃是自己跟厂子里的工人们一起商量出来的。
结果这杜国强一句话就把这计划批了个一无是处。
朱厂长强忍心中的不悦,冷淡地道:“看来娃娃你倒是很懂这市场嘛。”
杜国强听出了话语中的嘲讽,爽朗一笑,熟练地从招待室的桌子旁抽过两把椅子。
这倒是让朱厂长有些刮目相看了。
自来熟呢!
“朱厂长,您请坐。我知道突兀地提出这事,您可能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做民品,它就是没有前途。”
朱厂长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娃娃,你怕是不知道什么叫人口红利。前些天人口普查那篇报道你看了没有?现在咱们国家总人口已经突破10亿了。每个人都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吧?我做民品,生产锅碗瓢盆,这些东西有人会不用吗?市场大得很呐。”
“确实。”杜国强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人口红利是咱们国家现在最大的依仗。那些外国佬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想跟咱们谈投资、谈技术。没有人口红利,咱们屁都不是。”
“可是您能保证您这个军转民的工厂所产出来的产品,能吃到所有的人口红利吗?朱厂长。”
朱厂长顿时一愣,他倒是没有细想过这个问题。
眼见自己的话起了效果,杜国强咧嘴一笑,站起身来,到会议室的报刊栏上寻找起来。
很快便找到了一张报纸,将其取下来,递在了朱厂长手里。
朱厂长狐疑地接过报纸,这是一张很简单的商业报纸,排版简洁,纸质粗糙。一眼看下去,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之处。
但是杜国强既然把这张报纸郑重其事地挑出来,就说明这上面一定有什么东西。
朱厂长是个精明人,他用目光在报纸上扫了几遍,最终在一处显著的标题前停下。
“《义镇颁布小商品敲糖换什零售许可证》”
朱厂长盯着这个标题,反反复复地端详,口中念念有词:“鸡毛换糖这事竟然还合法了?”
鸡毛换糖,是从义镇蔓延开来的一大特色。
由于义镇当地山多地少,人口稠密,农民仅仅靠种地难以生活。
为了谋生,当地人用自家自制的红糖等物件,走上街去换取各家各户手中的鸡毛,借此获取微薄利润。
但是在当时,这种方式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交易形式,遭到了严厉打击。
而现在,时过境迁,在改革开放之后,鸡毛换糖的势头,如野火烧不尽一般席卷而来。
甚至当地政府特地下达了意见,承认了鸡毛换糖的合法性。
朱厂长隐约感到这事背后藏着一些东西,可他一时半会又没法指出来,只能把目光转向杜国强。
“你想告诉我的就这事?可这又跟我做民品有什么关系?”
杜国强淡淡一笑:“鸡毛换糖这事儿背后利好哪些人群?朱厂长知道吗?”
朱厂长脱口而出:“跑江湖的!”
杜国强点点头:“确实,尤其是这浙中那边的,那块人多地少,鸡毛换糖只是个开端。”
“一旦这事合法,类似的私人营生路子会跟着冒出来,小家庭作坊式生产将会大量出现。”
“到时候人家最先盯上的是哪块肥肉?总不能是导弹、核潜艇这种高精尖技术吧?”
“自然是和您一样的打算,都想贪上这口人口红利,从锅碗瓢盆这类生活必需品开始生产。”
朱厂长瞬间内心一颤。
杜国强眼见朱厂长被自己说动,紧接道:“虽然您现在生产锅碗瓢盆,短时间内能见到收益,可时间一长,随着个体户大量入局,竞争愈发激烈,这路子迟早会被堵死。”
朱厂长默不作声,若真如这少年所言,自己苦心经营的国营厂日后必被挤垮!
杜国强目光锐利,语气加重:“您现在就是压错了宝!国家分给八零厂这么多技术设备,您却拿去做锅碗瓢盆,这不就是白白的资源浪费吗?”
朱厂长沉默不语,从工服口袋里摸出一根卷烟,点燃后深吸一口。
在烟雾缭绕中,他望向杜国强。
“小伙子,你噼里啪啦说了这么多,怕是早有盘算。别藏着掖着了,有话直说。倘若真能行得通,我们八零厂绝对亏待不了你!”
杜国强直视着朱厂长,斩钉截铁地说道:“我的意思是,您去做自行车!”
“自行车?”
朱厂长愕然一愣,手中的卷烟险些滑落。
他从未将厂里的技术设备与这“两个轮子加钢架”的物件联系起来。
“这东西......有行情?”
在朱厂长眼中,自行车多半还是奢侈品,与一般人家搭不上边。
况且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凤凰、永久这样的大牌子在前面撑着,留给一家新自行车厂的市场还能有多大?
然而杜国强和他想的不一样。
他清晰地知道日后自行车整车制造的代价将会大大降低,可他没有办法将这事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总不能摊牌告诉朱厂长,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吧?
“八零厂现在是做军品的,”杜国强开口道,“市面上凤凰自行车供不应求,连本省三阳这种三流车厂日子都过得舒坦的很。”
“咱们八零厂有车床,有模具工,甚至还有改装生产线,去试试自行车这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中高端商品,不比跟小作坊挤在民品市场里混饭吃吗?”
朱厂长的脸阴晴不定,他有些被杜国强说动,可是生性谨慎又使得他不敢向前一步。
“这自行车市场究竟还有多大?我们可不清楚。”
“市场都是可以试出来的!”
杜国强咧嘴一笑道:“这事,我可以帮朱厂长,但我有个条件。”
朱厂长点了点头:“你说便是。”
“自行车制造步骤很多,八零厂日后即便生产,也是从大宗项目入手。对于那些小部件,车把、车座什么的,不一定能看得上。这个东西,不妨外包给我,今天我来就是想跟八零厂达成优先供货的协议。”
杜国强目光灼灼地望着朱厂长,“不知道朱厂长觉得我这个要求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