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竟然是竹青莲!”杜国强内心一震。
竹青莲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甚至在后世,他还和对方打过几次照面。
杜国强为国家引进科技专利、与外国进行磋商时,有几项关键内容,正是靠竹青莲从中拉线搭桥,对方帮了他不少忙。
直到此刻,杜国强才彻底想起来,李曼波口中的玛瑞公司,便是竹青莲家的家族企业,赫赫有名的亚洲金融公司。
杜国强顿时陷入深思,他知晓竹青莲的一些喜好,对方对内地很有感情,投资了不少国内的企业。
“这倒对我是个机会!”
杜国强喃喃自语道。
如今他一无地位,二无钱财,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有些艰难。
若是能联系到竹青莲,争取她这位“港资”的支持,许多发展阻碍必然会迎刃而解。
毕竟在80年代,带有投资意向的港资商人,在各级政府眼中都是极为珍贵的合作伙伴。
杜国强思索一番后,试探地询问刚刚结束电话的朱厂长:“朱厂长,这个玛瑞公司的主管人,我听说是个很年轻的女孩?”
朱厂长爽朗地笑了笑,道:“确实是这样。说起来,对方的年纪也仅仅比你大一些罢了。”
“真是时势造英雄啊!想来,即便是在港岛那种竞争激烈的地方,一个女生能闯荡出一番名堂,即便有家里的帮衬也实在不容易。”
朱厂长毫不吝啬对竹青莲的赞赏,继续感慨,“这种人才若是能引进到我们内地,肯定能帮着国家解决不少困难。”
说到兴起处,他瞥见杜国强神色有些异样,这才轻咳一声补充道,“当然,你也是不差的。”
“这也太敷衍了吧?”
杜国强嘴角不自觉地抽了抽,满脸无奈。
可他又不得不承认现实——自己不过是个初中毕业的技术员,拿什么和金融圈呼风唤雨的大佬相比?
“我刚才同竹女士通过电话,她虽然对我们突然改变转型方向这件事感到不解,但我们若是能拿出能够说服她的理由的话,她也同意让李曼波配合我们对投资方向进行一定的改动。”朱厂长眼角藏着笑。
对八零厂而言,最理想的结局,是既能争取到港商的技术与资金投资,又能在一个经得起长期考验的行业中扎根发展。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证实咱们有生产自行车的能力,尽快拿出成品,送到港岛,给竹女士看看。”
朱厂长望向杜国强道,“小杜同志,你既然是自行车配套厂的技术员,平日里少不了和各地区的自行车厂打交道。有没有私下的关系,能帮我引荐几位专家?”
杜国强一听,便明白了朱厂长这是打算“挖墙脚”。
不够光彩,不过对于一个想要转型的企业来说人才挖掘是加速转型的有效方式之一,这也是后世的一些大企业司空见惯的手段。
杜国强点头道:“我跟咱们省三阳自行车厂的几位技术员有联系方式,回头我把这些联系方式都发给您。”
“好,等我联系到这些人,马上让他们来指导生产。”
朱厂长作为实干派的退伍军官,他胸腔里还奔涌着当兵时的热血,一想到这事能让八零厂向前跨一大步,恨不能立刻撸起袖子开干。
杜国强思索片刻,道:“就算我把这些人的联系方式给您,等安排妥当,他们到八零厂至少也得一个月后。倒不如先让厂里的师傅们配合我,着手研制工作,等专业人员来了,再细化分工、推进具体事务。”
“配合你?”朱厂长愣了一下,随即尴尬地笑了笑,“小杜,要不还是多等些日子准备准备吧。”
杜国强明白朱厂长是担心他的能力。
毕竟以一个十六七岁孩子的能力,想要掌握整车制造工艺确实难以让人信服。
但杜国强现在实际上是一个拥有几十年从业经验的老工业人,这点事难不倒他。
他没有反驳,而是开口询问朱厂长。
“朱厂长,您这儿有纸笔吗?”
朱厂长有些疑惑,不知道杜国强想干什么,但还是点点头,从桌上抽出一张纸和笔递过去。
杜国强接过后,一边熟练地用笔在纸上勾勒几何线条,一边解释道:“咱们国家自行车制造的难点,在于工业底子薄,很多精密零件生产能力跟不上。但八零厂有德系机床,这反而是超越其他车厂的优势。
“现在关键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得先找到供应自行车钢材的上游商家。这点对于您这种耗钢量很大的军工厂,估计不算难事。”
“第二点,也是事关八零厂能否造车成功的因素,设计一款足够亮眼的车型,国内的凤凰、永远的样式有专利保护,八零厂难以模仿,您不妨看看我画的这个样式。”
朱厂长疑惑地接过纸,目光刚触到纸面便猛地一怔。
杜国强画的自行车样式清晰得惊人,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勾勒得细腻入微,单看外观就比街上流行的车型超前一大截。
“这、这是什么型号的车?”朱厂长盯着图纸,声音都带了些颤。
杜国强指尖敲了敲纸面,唇角微扬:“这是我自己琢磨的样式。”
这车款不过是他从后世记忆里随手扒来的,来源于九五年,荷兰一家自行车厂公开的设计图纸。
虽然不是后世那种卓越的新款,但放在八十年代的国内,这种设计也足以让所有老牌自行车厂惊掉下巴。
朱厂长反复盯着设计图看了好几遍,才压下眼底的激动,苦笑着摇摇头:“是我有眼不识泰山了,小杜同志。看来你在自行车上的造诣,远超我的想象。”
“好,既然如此,那就麻烦你这阵子带着厂里的师傅们赶紧把这辆车做出来,也好让玛瑞公司的竹总看看咱们的实力!”
“至于报酬,我给你我能给到的顶格——按专家级别算,每天15元,你看怎么样?”朱厂长目光灼灼地望着杜国强,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诚意。
“每天15元?”杜国强品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在80年代可是能让人眼红的高薪,朱厂长会这么大气?
杜国强想了想,开口道:“多谢朱厂长关照。不过除了薪水,有件事得先请您答应。我希望八零厂能和我们安阳自行车配套厂签个协议。要是八零厂自行车研制顺利,准备量产,至少在车把、车座和车胎这三个部件上,采用我们厂的配件。”
朱厂长眼里顿时闪过一丝迟疑,摩挲着图纸边缘缓缓开口:“这样怕是有些不太妥当吧?咱们还得综合考量供应商的资质......”
果然,杜国强淡笑了一下。
这老狐狸,果然盘算的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