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水线的诞生:卷卷的“自动化野望”
实验室的空间肉眼可见地被数据吞噬。原本空旷的操作台堆满了样本管,服务器的指示灯像星星一样整夜闪烁,连扫地阿姨都学会了绕着“请勿触碰”的测序仪走。
“江博士,我快成数据搬运工了!”林卷卷抱着一摞记录着斑马鱼胚胎数据的硬盘,累得直喘气,“每天手动处理3000个样本,我的腱鞘炎都快犯了!再这样下去,别说Nature,我可能先出现在《中华手外科杂志》上。”
江砚正在显微镜下观察第50组胚胎切片,闻言头也不抬:“所以?”
“所以——”林卷卷突然从背后掏出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是个花里胡哨的流程图,“我要打造‘卷卷のSCI印钞机’!全自动化分析流水线,从样本扫码、数据上传、预处理到初步建模,一条龙服务!以后我们只要躺着等结果就行!”
流程图上,每个步骤都画成了印钞机的零件,最后产出的“钞票”上印着Nature的封面。江砚扶额:“名字能不能正常点?”
“不能!”林卷卷把平板往他面前推,“你看这个模块,我用了最新的目标检测算法,能自动识别斑马鱼胚胎的发育阶段,比人工标注快10倍!还有这个数据清洗模块,自带‘打假’功能,像阎王爷那种篡改数据的行为,一抓一个准!”
江砚看着流程图里藏着的“反阎正明”彩蛋,嘴角忍不住抽动。但不得不承认,这个想法确实能解决当前的效率瓶颈。他指着其中一个节点:“样本溯源系统要加双重校验,避免混样。还有,给我留个手动干预接口,我不放心你的‘全自动’。”
“收到!”林卷卷敬了个不太标准的礼,转身扑回电脑前,键盘声噼里啪啦响了起来,“SCI印钞机,启动!”
二、首秀翻车:斑马鱼变“外星生物”
三天后,“卷卷のSCI印钞机”正式上线。林卷卷特意穿了件印着“代码改变世界”的T恤,还在实验室拉了条横幅:“祝印钞机开工大吉,早日产出CNS!”
第一个测试样本是斑马鱼胚胎。只见机械臂精准地抓起培养皿,扫码器“滴”地一声识别编号,数据像流水一样涌入系统。林卷卷得意地对江砚挑眉:“看,多乖。”
话音刚落,系统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屏幕上弹出一个红色对话框:“警告!检测到疑似外星生物样本!形态特征与已知数据库匹配度0.3%,建议上报星际科研中心!”
同时弹出的还有一张图片:被算法标满红色问号的斑马鱼胚胎,旁边标注着“头部异常突起(可能为触角)”“尾部呈现非地球生物螺旋结构”。
“……”林卷卷的笑容僵在脸上,“不可能啊!我用了1000张斑马鱼图片训练模型的!”
江砚走过去,指着图片里胚胎旁边的气泡:“你的算法把气泡当成‘外星生物的能量源’了。还有,你是不是偷偷加了科幻电影里的外星生物图片当负样本?”
林卷卷眼神飘忽:“就……加了一点点《异形》的截图,想提高模型的‘警惕性’嘛……”
江砚没说话,直接打开模型的训练日志。果然,在负样本列表里,除了正常的杂质图片,还混着一堆外星怪物。他随手点开一个标注记录,林卷卷给一只抱脸虫标了“阎王爷亲戚”。
“林卷卷,”江砚的声音冷得像液氮,“现在,立刻,把所有与实验无关的图片从训练集里删掉,重新训练模型。再敢加私货,我就把你的键盘换成算盘。”
林卷卷缩着脖子点头,心里却嘀咕:明明识别得很有艺术感嘛……
那天下午,整个实验室都回荡着林卷卷的哀嚎:“我的外星生物啊……就差一步就能联系星际联盟了……”江砚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帮她清理训练数据,偶尔抬头看一眼她气鼓鼓的侧脸,眼底闪过一丝无奈的笑意。
三、数据失踪案:对照组的“神秘蒸发”
“印钞机”刚解决完“外星生物危机”,又出了新岔子。
江砚在分析一组关于肿瘤细胞迁移的数据时,发现对照组的数据凭空少了三分之一。他调出原始记录,明明有60个样本,到了分析结果里只剩40个。
“卷卷,过来。”江砚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林卷卷正哼着歌给印钞机的界面换皮肤(换成了粉色的凯蒂猫),闻言心里咯噔一下:“怎、怎么了江博士?是不是觉得我的凯蒂猫皮肤特别能提升科研运?”
“对照组数据。”江砚指着屏幕上的缺口,“解释一下,另外20个样本去哪了?被你的印钞机吞了?”
“不可能!”林卷卷立刻检查代码,脸色渐渐变得惨白,“这、这是……数据清洗模块的BUG!它把对照组里那些增殖速度较慢的细胞当成‘无效数据’过滤掉了!”
原来她在写过滤逻辑时,误把“实验组增殖速度高于对照组”设成了默认前提,导致系统自动删除了那些“不符合预期”的对照组数据。
“林卷卷!”江砚难得提高了音量,指着屏幕上的代码,“科学实验最忌预设结果!你这是在犯科研大忌!”
林卷卷的眼圈红了,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键盘:“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想让数据好看点,快点出结果……”
江砚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到了嘴边的斥责突然说不出口。他深吸一口气,调出代码的历史版本:“还好你开了版本控制。过来,我们一起改。”
那天晚上,两人蹲在电脑前,一行行检查数据处理的逻辑。江砚耐心地给她讲实验设计的严谨性,从Fisher的显著性检验讲到贝叶斯的概率思维,林卷卷则在旁边认真记笔记,时不时抬头看他被屏幕光照亮的侧脸。
“对不起啊江博士。”她小声说,“我的印钞机差点变成‘数据粉碎机’。”
江砚敲键盘的手顿了顿:“知道错就好。”他顿了顿,补充道,“凯蒂猫皮肤……挺丑的,换回来。”
林卷卷“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好!换成你喜欢的……纯黑科技风!”
四、救火队长的日常与默契养成
“卷卷のSCI印钞机”仿佛成了BUG制造机,每天都能给江砚带来新“惊喜”。
有时,它会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标签弄反,导致江砚算出“肿瘤细胞越化疗长得越欢”的荒谬结果;有时,它会突然陷入“哲学思考”,在日志里写“我是谁?我在分析什么?数据的意义是什么?”;最绝的一次,它把林卷卷偷偷藏在服务器里的追剧缓存当成“重要实验数据”,备份了整整三个硬盘。
江砚从此多了个新头衔——“印钞机救火队长”。他的日程表上多了一项固定任务:每天花两小时检查林卷卷的代码,修补那些千奇百怪的BUG。
“这里的循环条件写反了。”江砚指着屏幕,“导致数据重复计算了三次。”
林卷卷凑过去看,鼻尖差点碰到他的肩膀:“啊!我说怎么结果总是偏大呢!江博士你太神了!”
“这个异常值处理逻辑有问题。”江砚调出可视化图表,“应该用IQR法,你用成了平均值加减标准差,把很多有效数据当成异常值剔除了。”
林卷卷立刻拿出小本本记下来:“收到!以后异常值处理只信IQR,不信别的!”
两人的距离在一次次并肩修BUG中越来越近。林卷卷会趁江砚专注时,偷偷给他的保温杯续上枸杞水;江砚则会在林卷卷熬夜写代码时,默默给她披上自己的外套。
有一次,林卷卷为了修复一个顽固BUG,趴在键盘上睡着了。江砚轻手轻脚地帮她保存好代码,刚想起身,却发现她的手还搭在鼠标上,而鼠标指针,正停留在他写的注释旁边——她用粉色的笔圈出了那句“逻辑清晰,值得借鉴”,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江砚的心跳漏了一拍,他关掉屏幕的蓝光,在黑暗中看着林卷卷的睡颜,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五、“印钞机”的成长与新的征程
虽然BUG不断,但“卷卷のSCI印钞机”在江砚的“调教”下,渐渐变得靠谱起来。它能精准识别斑马鱼胚胎的28个发育阶段,处理数据的速度比人工快了20倍,连最挑剔的张院士都点头称赞:“这流水线,比我实验室的博士生靠谱。”
林卷卷在印钞机的控制面板上贴了个小牌子:“BUG收集处”,下面压着江砚写的BUG清单,已经密密麻麻记了三大页。
“你看,我们的印钞机越来越棒了!”林卷卷指着屏幕上流畅运行的流水线,“昨天它还自动发现了一组异常的肿瘤迁移数据,后来证实是样本污染了!”
江砚正在核对最新的实验结果,闻言点头:“嗯,勉强及格。”他顿了顿,补充道,“下次再敢在代码里藏《甄嬛传》台词当注释,我就把你的印钞机改成‘卷卷の错题本’。”
林卷卷吐了吐舌头,心里却甜滋滋的。她知道,江砚嘴上嫌弃,却把她写的每个模块都研究得清清楚楚,连她自己都忘了的隐藏彩蛋,他都能找出来。
那天晚上,“卷卷のSCI印钞机”处理完了第一组完整的时空图谱数据。当三维动态图像在屏幕上展开,清晰地展示出斑马鱼胚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发育过程时,林卷卷和江砚都屏住了呼吸。
“江博士,你看……”林卷卷的声音有些发颤,“我们真的做到了。”
江砚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细胞,又看了看身边眼睛亮晶晶的林卷卷,轻轻“嗯”了一声。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卷卷のSCI印钞机”的标牌上,仿佛给这台充满BUG却又承载着野心的机器,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
他们都知道,这只是Nature副本的一小步。但有彼此在,有这台吵吵闹闹的“印钞机”在,再难的关卡,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