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炙烤着渝城的街道,何晓明站在电脑城门口,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盘算着即将花出去的钱,自己身上还有不到四万块钱,之后还要炒股。
李安然和马田一左一右站在他身旁,像两个尽职的保镖。
"走啊,愣着干嘛?"李安然推了推何晓明的肩膀,"你不是说要买电脑吗?"
何晓明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电脑城。冷气扑面而来,与外面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各种电子产品的气味混合在一起,让他有种回到上辈子的错觉。
"笔记本在这边。"马田熟门熟路地领着两人走向一个专卖店。
柜台里陈列着几台厚重的笔记本电脑,何晓明凑近看了看价格标签,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最便宜的也要一万出头。
"这也太贵了吧。"他小声嘀咕。
李安然凑过来看了一眼:"还好啊,我爸去年买的那个要两万多呢。"
何晓明苦笑一下。上辈子用惯了轻薄本的他对这些砖头一样的笔记本实在提不起兴趣,更何况价格还这么离谱。
"有没有便宜点的?"他问售货员。
售货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上下打量了何晓明一眼:"学生用的话,这边有台二手的,只要八千。"
何晓明摇摇头:"我想组装一台台式机。"
"早说啊!"售货员立刻来了精神,"跟我来。"
半小时后,何晓明以五千元的价格配齐了主机、显示器和键盘鼠标。看着账户余额少了五千,他感觉心脏抽痛了一下。
"还需要网线。"何晓明对售货员说。
售货员摇摇头:“网线你需要去电信营业网点开通,我们这里办不了。”
何晓明这才想起现在是2004年,Wi-Fi还没普及,网线好像也是电信的独家专利。他无奈地点点头:"好的,谢谢!"
又折腾了一上午,何晓明终于办好了宽带业务,花了一千二百元。想着银行卡上只剩下三万出头的数字,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怎么了?"李安然关切地问。
"钱花得太快了。"何晓明揉了揉太阳穴,"转眼就少了六千多。"
马田哈哈大笑:"何晓明,你这样子跟葛朗台似的,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
李安然也掩嘴轻笑:"就是,看你那肉疼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花了几十万呢。"
何晓明愣了一下,随即释然。是啊,他现在已经不是上辈子那个为房贷发愁的房产中介了。这辈子,他注定要成为人上人,何必为这点小钱斤斤计较?
"走吧,我请你们吃饭。"何晓明挺直腰板,脸上重新露出笑容。
回到家,何晓明迫不及待地组装好电脑,连上网线。熟悉的开机音乐让他有种回到上辈子上学时去网吧的错觉。
"你们随便坐,我要工作一会儿。"他对李安然和马田说。
何晓明先是登陆了国家版权中心把《平凡之路》和《夜空中最亮的星》的版权给注册了。
随后建立了一个文档,何晓明开始列出记忆中那些还未问世的金曲和小说。《鬼吹灯》《斗破苍穹》《仙侠传》……这些超级IP必须抢先注册,还有周杰伦、林俊杰等人的经典歌曲……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很快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
"这是什么?"李安然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好奇地看着屏幕。
"小说和歌曲的创作计划。"何晓明头也不回地回答,"我要先把《鬼吹灯》和《斗破苍穹》写出来。"
"《鬼吹灯》?这名字好奇怪。"李安然歪着头,"是恐怖小说吗?"
何晓明神秘地笑了笑:"等写出来你就知道了。"
马田也凑过来:"何晓明,你到底还会多少东西啊?篮球、武术、音乐,现在又要写小说?"
"人总要有点追求嘛。"何晓明含糊地回答,随即转移话题,"你们饿不饿?冰箱里还有速冻饺子。"
周三下午,补习班没课。何晓明独自前往证券交易所开户。宽敞的交易大厅里,电子屏上红绿相间的数字不断跳动,股民们或站或坐,神情专注地盯着行情。
"开户?"柜台后的工作人员抬头看了何晓明一眼,"身份证带了吗?"
何晓明递上崭新的身份证。工作人员核对后,递给他一叠表格:"填一下,最低入金一万元。"
办完手续,何晓明又去了银行办理网上交易业务,领到了一个U盾。回到家,他立刻打开电脑,登录交易软件。
股市精通的技能让他对数字异常敏感。他快速浏览着K线图,几支潜力股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留下生活费,剩余的三万元全部投入,分别买入了茅台、万科和一支现在还不显眼但未来会暴涨的科技股。
整个下午,何晓明都紧盯着屏幕,手指不时敲击键盘调整仓位。收盘时,账户余额已经变成了三万三千元——10%的收益。
"系统技能果然靠谱。"何晓明满意地伸了个懒腰,感觉未来一片光明。
周六清晨,何晓明被手机铃声吵醒。
莫言教授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何同学,今天有空吗?我带你去录音棚录样带。"
"有空!"何晓明瞬间清醒,"几点?在哪里集合?"
"九点,还在冯老板的琴行见。"
挂断电话,何晓明快速洗漱。刚打开门,就看见李安然和马田站在门外,手里还提着早餐。
"就知道你今天要早起。"李安然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豆浆油条,"快吃,别让莫教授等。"
莫言的黑色奥迪A6准时停在琴行门口。上车后,车子驶向郊区,最终停在一栋不起眼的灰色建筑前。
"蓝天录音棚"的招牌已经有些褪色,但推门进去,里面的设备却让何晓明眼前一亮——专业的调音台、监听音箱、隔音室,完全不输他上辈子见过的顶级录音棚。
"这位是张老师,这里的首席录音师。"莫言介绍道。
张老师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留着络腮胡,眼睛却异常明亮。
他上下打量了何晓明一番:"就是你写了那两首歌?年轻人不错啊。"
寒暄过后,录音正式开始。何晓明抱着吉他走进隔音室,戴上耳机。
张老师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先试音,随便唱几句。"
何晓明清了清嗓子,弹唱了《平凡之路》的第一段。
"停。"张老师打断他,"气息不稳,再来。"
第二次,何晓明刚唱完第一句就被叫停:"音准有问题,注意听返送。"
连续试了五次,何晓明才勉强达到张老师的要求。走出隔音室,他的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录音和现场表演完全不同。"莫言耐心解释,"需要更精准的控制。来,我教你几个技巧。"
在莫言的指导下,何晓明学会了如何利用隔膜控制气息,如何在耳机返送中校准音准。一整个上午,他们只录完了《平凡之路》的主歌部分。
中午简单地吃了盒饭,下午继续奋战。何晓明的嗓子开始发干,手指也因为长时间按弦而隐隐作痛。李安然悄悄递上一瓶润喉糖,眼中满是心疼。
"休息十分钟。"张老师终于松口,"喝点温水,别说话。"
何晓明感激地点点头,瘫坐在沙发上。马田递给他一瓶水:"兄弟,这也太辛苦了吧?"
"值得。"何晓明哑着嗓子说,"想要好作品,就得下功夫。"其实何晓明心里想的是,能挣钱多辛苦都行啊。
傍晚六点,两首歌的demo终于录制完成。经过张老师的后期处理,效果远超何晓明的预期。他的声音在专业设备的加持下显得更加饱满有力,吉他的每个音符都清晰动人。
"非常不错!"莫言起身拍手,"这水准完全可以发给唱片公司了。"
回程的路上,莫言告诉何晓明他会尽快联系几家唱片公司。"有消息我立刻通知你。"他在琴行门口告别时说。
"莫教授,"何晓明真诚地说,"明天我想请您吃个饭,感谢您的帮助。"
莫言笑着摇头:"今晚我就得回川都,下次吧。"他看了看李安然和马田,"你们年轻人自己庆祝就好。"
目送莫言的车远去,何晓明转向两个朋友:"明天来我家吧,我下厨。"
"你还会做饭?我以为你只会做早餐呢。"李安然惊讶地瞪大眼睛。
"小瞧人了不是?"何晓明得意地笑了,"明天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厨艺。"
李安然突然伸手,轻轻擦去何晓明额头上残留的汗珠。这个亲密的动作让两人都愣住了。马田识趣地转过头,假装对路边的广告牌产生了浓厚兴趣。
"明天见。"李安然红着脸,快步离开了。
何晓明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了,心想自己难道这就要破了自己的誓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