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元宵节的喧嚣与流光溢彩,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青岚社区漾开一圈圈欢愉的涟漪后,终归平静。彩灯收起,摊位撤走,广场恢复了日常的模样,只剩下老槐树的虬枝在早春微寒的空气里沉默伸展。社区工作却像永不停歇的齿轮,迅速啮合进新的轨道。

陈天行成了社区中心临时“档案抢救站”的常驻人员。会议室的长桌上铺满了吸墨纸,那些从冰柜里取出、经过初步冷冻处理的湿漉漉档案袋,像刚刚经历了一场重病手术的患者,被小心翼翼地摊开,进行着漫长而精心的“康复”过程。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受潮后特有的、混合着冰柜冷气和淡淡霉味的复杂气息。

他戴着白手套,动作极其轻柔,用干燥的软毛刷一点点拂去档案袋表面的浮尘和细微的泥渍。旁边放着一沓崭新的宣纸和吸墨纸。他先用宣纸轻轻覆盖在档案袋表面,吸收多余的水分,再小心地翻开袋口,将吸墨纸一张张插入那些已经粘连或边缘浸透的纸张之间,利用纸张的毛细作用吸走深层的湿气。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定力,稍有不慎,那些本就脆弱的纸张就可能碎裂,晕染的字迹可能彻底消失。

“天行,歇会儿吧,眼睛都熬红了。” 吴姐端着一杯热茶进来,看着陈天行专注的侧影和桌上那一片“纸的病房”,心疼地劝道。

“没事,吴姐。” 陈天行头也没抬,目光透过镜片,紧紧锁住手中一份产权变更记录的模糊字迹,用镊子夹着吸墨纸,像进行精密手术般,一点点插入两页几乎粘在一起的纸缝中,“这份是平安里15号老周家三十年前的产权分割协议复印件,原件早就找不到了,要是毁了,他们兄弟几个的官司就更扯不清了。” 他声音平静,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却清晰可辨。冰冷的档案法条文(《档案法》第十二条关于档案保管与利用的责任),此刻化作了指尖每一次轻如羽毛的触碰,守护着纸张背后一个个家庭的历史和权益。

张子翔则一头扎进了另一个“数据泥潭”——社区适老化改造需求摸底调查。元宵节地下室进水事件,像一记警钟,敲响了社区在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灾害时对特殊人群保护的短板。街道下达了任务,要求各社区在汛期来临前,全面摸排辖区老旧小区、特别是独居、高龄、失能老人的居住环境安全隐患和应急需求。

他设计了一份详尽的电子问卷,包含房屋结构、水电安全、无障碍设施、紧急联系人、健康状况等十几个大类,上百个细化选项。问卷通过社区公众号、楼栋微信群、网格员上门等多种渠道铺开。然而,反馈回来的数据却让他眉头越皱越紧。

“枫子,天行,你们看看这个。” 张子翔把笔记本电脑屏幕转向刚结束广场巡查回来的李云枫和过来送档案的陈天行。屏幕上是一个饼状图,代表“已提交问卷”的绿色区块小得可怜,只占了不到15%,而代表“未提交/信息不全”的红色区块则触目惊心。“问卷铺开三天了,覆盖率太低!尤其是平安里、桂花巷这些老人集中的老片区,反馈率不到10%!电话回访,很多老人要么说不会弄手机,要么说家里好得很不用麻烦,要么干脆说我们瞎操心。”

李云枫凑近看了看数据,若有所思:“翔子,你这问卷,太‘专业’了。‘房屋承重结构有无明显裂缝或变形’、‘电气线路是否采用阻燃管穿管敷设’……别说老人,我都得琢磨一下。还有这长度,十几页,年轻人填着都费劲,何况眼神不好、记性差的老人?”

陈天行也推了推眼镜,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选项:“信息隐私顾虑也是个问题。很多老人对提供详细健康信息、紧急联系人甚至房屋结构照片很敏感,怕信息泄露或者被‘盯上’。”

张子翔揉了揉眉心,有些挫败:“那怎么办?数据不全,改造方案就没法精准制定,资源分配也没依据。上面要的是硬数据支撑。”

“数据要准,方法得变。” 李云枫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摸底不是考试,是沟通。得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我看,得靠‘笨办法’加‘巧心思’。”

“笨办法”很快启动。李云枫亲自带队,网格员、楼栋长、还有社区几个热心的退休老党员组成联合小组,拿着简化版的纸质表格(只保留最核心的安全隐患选项,用大号字体和简单图示),开始了“扫楼”行动。目标明确:平安里、桂花巷等重点区域,高龄、独居、失能老人家庭,一户不落。

平安里深处,一栋墙皮剥落得厉害的两层老楼前,李云枫敲响了二楼东户的门。开门的是个满头银发、佝偻着背的老太太,姓孙,眼神有些浑浊,警惕地看着他们。

“孙奶奶,您好!我们是社区的,来看看您。” 李云枫笑容温和,声音洪亮清晰,“快下雨了,看看您家里有啥地方漏雨、电线老不老化的,我们登记一下,好提前帮您修修,免得像上次地下室那样遭罪。”

他避开了冰冷的“适老化改造”、“需求摸底”等术语,直接用“看看漏雨”、“修修电线”、“别遭罪”这样老人听得懂、也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切入。同时提到了上次地下室事件,唤起了老人的共鸣和担忧。

孙奶奶的警惕稍减,侧身让他们进来。屋子狭小昏暗,家具老旧,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药味。李云枫没有立刻拿出表格,而是像串门一样,先和老人聊了几句家常,问问身体,说说天气。同行的退休老党员李大爷,是平安里的老住户,和孙奶奶认识几十年,几句话就拉近了距离。

气氛缓和了,李云枫才自然地拿出表格:“孙奶奶,您看,我们简单记一下。您这房子,顶棚有漏雨的地方吗?” 他指着表格上画着的小房子滴雨的图标。

“哎哟,别提了!” 孙奶奶立刻指着墙角一处水渍,“就那儿,去年夏天漏得厉害,盆都接不过来!”

“电线呢?有没有觉得发烫?或者开关打火?” 李云枫指着表格上画着电线和火花的图标。

“厨房那个插座,插电饭锅的时候,有时候‘滋啦’一下,怪吓人的……” 孙奶奶心有余悸地说。

李云枫一边听,一边在对应选项上打钩,同时示意同行的网格员拍照(只拍问题点位,不拍全景和隐私)。对于健康信息,他只问:“孙奶奶,您一个人住,要是晚上突然不舒服,或者像上次下大雨屋里进水了,您最想联系谁?把电话号码告诉我们,社区存个档,万一有事,我们好第一时间找到人帮您。” 他强调了“帮您”和“万一有事”,弱化了信息收集的强制性。

孙奶奶犹豫了一下,说出了女儿的电话号码。整个过程,没有填十几页问卷的压力,更像是一次贴心的家访和问题排查。离开时,李云枫还顺手帮孙奶奶检查了厨房那个有问题的插座,叮嘱她暂时别用,社区会尽快安排电工来看。

“笨办法”虽慢,却像春雨润物,一点点渗透。信任建立起来后,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大大提升。张子翔看着后台不断更新的、标注了具体问题和老人核心需求的数据,开始在模型里构建新的图层——社区脆弱老人分布热力图与风险点叠加分析。

就在摸底工作渐入佳境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火苗”在社区里窜了起来,直扑陈天行。

这天下午,社区服务中心的玻璃门被猛地推开,带着一阵风。住在桂花巷的独居老人钱大爷,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同样满脸愤慨的老邻居。钱大爷手里紧紧攥着几张花花绿绿的宣传单和一个空药瓶,脸涨得通红,嘴唇哆嗦着,一进门就直奔陈天行的工位。

“陈干事!你管不管!你们管不管!” 钱大爷的声音又高又抖,带着哭腔和巨大的愤怒,瞬间吸引了整个办公室的目光。他把宣传单和药瓶“啪”地一声拍在陈天行面前的文件上,“骗子!一群天杀的骗子!骗光了我的养老钱啊!”

陈天行吓了一跳,连忙站起身:“钱大爷,您别急,慢慢说,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钱大爷指着宣传单上“千年灵芝孢子粉”、“包治百病”、“国家航天员专供”等夸张的字眼和穿着白大褂的“专家”图片,“就他们!上个月在咱们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旁边搞什么‘健康讲座’,送鸡蛋送挂面!说得天花乱坠!说这个孢子粉,癌症都能治好!我……我高血压老毛病了,被他们一忽悠,把攒了两万块钱,全买了这个!” 他拿起那个空药瓶,手抖得厉害,“吃了屁用没有!血压一点没降!现在人跑了!电话打不通!活动中心旁边那个临时租的店面也锁了!我……我棺材本都没了啊!” 老人说到最后,已是老泪纵横,绝望和懊悔几乎将他击垮。

旁边的老邻居们也七嘴八舌地补充:

“就是!我也买了三千的!说是能治关节炎!”

“送的那点鸡蛋挂面值几个钱?心太黑了!”

“陈干事,你们社区得负责!讲座是在你们地盘旁边搞的!”

陈天行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他拿起宣传单仔细看,印刷粗糙,地址模糊,所谓的公司名称查无实处,典型的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套路!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仅是钱大爷一个人的损失,背后可能涉及社区更多老人,而且骗子利用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这个“信任背书”的场所周边作案,性质恶劣!

“钱大爷,各位叔叔阿姨,你们放心!这事社区一定管到底!” 陈天行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他首先表明态度,稳住老人情绪。“天行,立刻报警!” 他转头对旁边的同事说,同时迅速拿出登记表,“钱大爷,还有哪些叔叔阿姨买了的?大家先别急,一个一个登记,把你们买的什么产品、花了多少钱、收款凭证(如果有的话)、还有当时听讲座的细节,都尽量告诉我。这是关键证据!” 他思路极其清晰,第一步固定证据,第二步寻求警方介入。

他一边安抚着老人们登记,一边大脑飞速运转。骗子流窜性强,追回损失难度极大,但绝不能就此罢休!他想起最近正在学习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中关于虚假宣传的条款,以及公安部关于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文件精神。一个计划迅速成型。

“张哥,” 他走到负责宣传的老社工张哥面前,语速很快但清晰,“立刻在咱们所有居民群、楼栋群发布紧急通知!提醒居民警惕此类以健康讲座、免费礼品为诱饵的保健品推销骗局,公布这个骗子的产品名称和手法,附上钱大爷他们提供的骗子宣传单照片。强调三点:一、包治百病是假的!二、天上不会掉馅饼!三、大额消费务必和子女商量或向社区求证!通知末尾,公布社区法律咨询电话和我的手机号!”

“好!马上发!” 张哥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刻开始编辑。

“吴姐,” 陈天行又转向内勤吴姐,“麻烦您立刻联系街道司法所,看能否尽快安排一位律师,最好明天下午,在咱们活动中心搞一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防诈骗法律讲堂’,要讲案例,讲法律,教他们怎么识别和保留证据!场地我来协调!”

“行!我这就联系!” 吴姐抓起电话。

“子翔,” 陈天行最后看向张子翔,“你后台数据里,有标注独居、高龄、健康信息(基础病)的老人名单吧?尤其是上次摸底里提到过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选出来,重点标注。我建议,联合网格员,对这部分老人进行一对一上门反诈宣传!他们是最易感人群!”

张子翔立刻会意:“明白!名单和住址信息十分钟内给你!” 精准的数据支持,让防范工作可以有的放矢。

陈天行雷厉风行地安排完,才回到依旧悲愤难抑的钱大爷面前。他蹲下身,扶着老人的胳膊,语气低沉而诚恳:“钱大爷,我知道您现在心里又气又悔。追回钱款,我们会尽全力配合警方。但眼下,阻止更多的街坊邻居上当,同样重要!您愿意在明天的法律讲堂上,把您的遭遇亲口告诉大家吗?您的教训,比我们说一百遍都管用!咱不能让骗子觉得咱们老人好欺负!” 他巧妙地引导老人将悲愤转化为阻止他人受骗的力量。

钱大爷抹了把眼泪,看着陈天行镜片后那双充满关切和坚定的眼睛,再看看周围同样受骗的老伙计们,用力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却带着狠劲:“讲!我讲!我要让大家都知道这帮畜生的嘴脸!”

一场由诈骗案引发的社区危机,在陈天行情理法并用、快速高效的组合拳下,迅速从单纯的受害者哭诉,转向了有力的证据固定、广泛的预警宣传和精准的重点防护。冰冷的法律条文(《反诈法》相关条款),因钱大爷的眼泪和老人们愤怒的控诉,在陈天行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斗志之火。

社区工作的脉络如同老树的根系,在平静的表层下各自延伸,又在某个节点悄然交汇。李云枫带着一身老房子的尘土气息回到中心,手里是厚厚一叠“笨办法”收集来的、字迹或工整或歪扭的摸底表。陈天行正送走做完笔录、情绪稍稳的钱大爷一行,桌上摊着报案回执和受骗老人名单。张子翔的屏幕上,适老化改造需求的热力图与反诈重点人群的标记点正在叠加,生成新的社区脆弱性分布模型。

“枫子,平安里那边摸底还顺利吗?” 陈天行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问道。

“还行,像孙奶奶那样的硬骨头啃下几个,后面就顺多了。就是有些老屋的问题真让人揪心,电线像蜘蛛网,木楼梯都酥了。” 李云枫把表格递给张子翔,“翔子,数据来了,看你的了。”

张子翔接过,快速扫描录入:“嗯,痛点很集中:电路老化、如厕洗澡不便、紧急呼救无门。结合上次地下室进水暴露的应急短板,改造方向可以聚焦了。” 他调出模型,“我初步构想:第一,安全基线。政府补贴加自筹,集中更换老楼公共区域和重点户的隐患线路,加装漏电保护。第二,便捷性提升。为重点失能老人家庭申请免费或低偿的卫生间扶手、L型扶手、防滑地砖改造。第三,应急兜底。” 他指着屏幕上一个新图层,“结合这次诈骗案提醒,我想到一个集成方案——为独居高危老人配发带一键SOS呼救、跌倒监测和GPS定位的智能手环。平时监测健康数据,紧急情况一键直通社区值班室和绑定亲属手机!费用可以申请公益项目支持一部分,街道补贴一部分,个人象征性出一点。”

“智能手环?” 李云枫眼睛一亮,“这个好!尤其像钱大爷这样的,被骗了都没人及时发现!要是有个一键呼救,再结合咱们的快速响应,能救命!不过,老人会用吗?愿意戴吗?”

“操作越简单越好,就一个大按钮。关键是要配套服务。” 陈天行立刻接话,反诈案让他对老人心理有了更深理解,“不能光发硬件。要培训,要宣传,让他们知道这玩意儿真管用,不是累赘。可以结合防诈宣传一起做,把手环说成是社区的‘护身符’、‘救命宝’!”

三人围在张子翔的屏幕前,不同的工作线条在此刻交织碰撞,火花四溅。老屋的电线隐患、受骗老人的绝望泪水、独居者的无助,在数据和创想的熔炉里,被锻造成一个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安全的线路、稳固的扶手、手腕上那个小小的、却连接着生命线的智能按钮。

社区工作的温度,不仅在于台风天里扑向档案柜的脊背,不仅在于老槐树下守护的烟火,更在于这些琐碎而坚韧的努力——用数据丈量需求,用法律筑起堤坝,用人情融化坚冰,在日复一日的尘土与奔忙中,为那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点亮一盏名为“安心”的灯。这盏灯的光或许微弱,却足以穿透老屋的昏暗,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