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太快,明日便是初七,是慕容玥出嫁之日,皇家早在前几日便已下聘,这桩婚事府里无人真正在意,李姨娘便吩咐敷衍地贴些红字,挂些灯笼。
第二日良辰时分。
宸王府仪仗已至府门外,金辉洒满青石路,一片辉煌。
铜镜前,慕容玥身着皇家御赐的华美嫁衣,红得如烈焰般炽热,头戴七尾凤冠,珠翠摇曳,映衬得她容颜更添几分端庄与娇艳。
初桃跟着她缓缓步出府门,兰姨抹着眼泪依依不舍地送走她,周围是低眉顺眼的侍女与神情肃穆的侍卫,而丞相府里的主子们除了她那渣爹和祖母,便无人来此。
骑在马上来接亲的男人,并不是她未来的夫君萧亦寒,而是他身边的下属夜冥。
夜冥下马向丞相慕容海解释道:“主子身体不适,派卑职前来接亲,愿丞相勿怪。”
慕容玥听此,见怪不怪,不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罢了。
丞相慕容海怔愣一瞬,便道:“罢了,上花轿吧!”
媒婆察言观色,扶着慕容玥吆喝着:“新娘子上轿咯!”
铺满红毯的大道,两侧百姓纷纷祝贺,唢呐吹起,鼓乐齐鸣,响彻云霄,这一番热闹的情景,仿佛衬得她是一个笑话,不得宸王所喜,空有仪式的王妃罢了。
花轿从正门入宸王府,此时宾客盈门,太子萧亦泽携太子妃登门而至。早已在吃着酒的十公主,正打趣着宸王府的小太监,她是萧亦寒的亲妹妹昭宁公主,还有其他皇子公主都已来齐,南渊皇,共有七位皇子,四位公主。
而此时,府外的太监人还未到,声先入耳,皇帝萧南辰携纯贵妃步入正厅,拜见之声此起彼伏的响彻王府。
许久未出现的萧亦寒身着精贵的红色刺金喜服,头戴白玉金冠,器宇轩昂,丰神俊朗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吉时已到,随着司仪高亢嘹亮的声音响起,宾客们放下手中的酒杯,齐齐地注视着两位新人,眼神各异,有嘲讽,有艳羡,有担忧,也有祝福。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
高台上皇帝和纯贵妃,欣慰地看着下方的两位新人,而太子萧亦泽执杯而坐,眼神嘲弄地看着他们。
“慢。”
“听说皇兄新娶的王妃,有倾国倾城之姿,闭月羞花之貌。不如掀开盖头给我们大家伙瞧瞧如何?”十一公主趾高气昂地当众调侃道。
十一公主昭阳公主是皇后所出,也是太子的亲妹妹,皇帝最小且唯一的嫡公主,从小受尽宠爱,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子。
皇帝听闻此言,训斥道:“昭阳,胡闹,说的什么话?”
“父皇,儿臣只是夸九皇嫂花容月貌而已。”昭阳公主讥笑道。
萧亦寒冷淡一笑,无动于衷,仿佛自己置身事外。
纯贵妃刚想开口,红盖头下的少女,缓缓抬头轻笑出声:“公主这是当众想看我们洞房花烛夜掀盖头不成?女子何为花容月貌?一张皮囊又怎能比的过一颗玲珑之心?”
“公主才是花容月貌!”
“你,你竟然骂本公主徒有其表?”
“噗呲哈哈哈。”昭宁公主默默偷笑。
此时众人神情各异,默不作声,倒是惊讶慕容玥的不同。
萧亦寒诧异地听着身旁女子的回应,这是传言中丞相府二小姐?
闹剧收场,礼仪完毕,慕容玥被掌事嬷嬷扶着,送入了萧亦寒的院子,房内红烛摇曳,窗棂上贴着囍字,桌上摆着酒和吃食,格外喜气。
慕容玥坐在床边,大红嫁衣的裙摆铺陈开来,宛如一朵盛开的红莲。
窗外偶尔传来宾客的低语和笑声,却似乎都隔着一层薄雾,遥不可及。
“初桃,我好饿啊!拿点桌上的吃食给我。”慕容玥悄悄地对身边的初桃说道。
“小姐,你就忍忍吧!王爷还没掀盖头呢!”
“好初桃,就吃一点,你小姐我快要饿晕了,王爷没来,你小姐我估计就不行了。”
而此时门外的掌事嬷嬷,眼神怜惜地前来禀报。
“王妃,王爷今日喝多了酒,身体不适,今晚宿在书房,您早些休息。”
慕容玥听着掌事嬷嬷的话,心想,还有这等好事?
“本王妃知道了,除了初桃,都退下吧!”
“是。”一众人退了去。
慕容玥掀下红盖头,随意地取下头上的凤冠,跑向桌边吃着糕点果子,她快要饿死了,这结婚可真累啊!
初桃在身边看着她家小姐这个熊样,直翻白眼,哪有洞房花烛夜夫君未来,还这么高兴的,默默地替自家小姐着急。
翌日,管家李伯和一众婢女早已等候在新房前,只等新王妃苏醒起身。
初桃在铜镜前,心灵手巧地为慕容玥绾着发,婢女们伺候着她洗漱更衣,管家李伯恭敬地为她介绍着一些王府事宜。
“参见王妃,王妃昨日睡的可好?
“本妃甚好。”
“那便好,应王爷吩咐,老奴待会带王妃去您的院子。”
“有劳李管家了。”
收拾妥当,慕容玥跟着李管家来到了一处还算清幽雅致的院子,名为听雪小筑,屋内虽不算奢华,但也雅致,家具摆设一应齐全,院落里亭台楼榭依水而建,小池中的鱼儿悠闲游戈,草木芳菲,花香四溢,倒是一处不错的小天地,比起王府里其它华丽的宅院,她甚是喜欢这里。
“王妃,这是王爷吩咐给您的几个婢女小厮,您有什么需要就跟老奴说。”
“多谢,辛苦李伯了。”
萧亦寒上完早朝刚回府,就听府里的婢女回禀,昨晚他的这位王妃可睡得甚是香甜,把他的房间弄的一片狼藉,瓜果壳子堆满一地,被褥胡乱地堆在床上,枕头歪斜,睡到日上三竿,似乎没有新婚之夜被冷落的尴尬。
“呵!这是传言中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废材丑女?他的这位王妃倒是特别,有那么点意思!”
萧亦寒挑眉轻笑,看来那些传言不可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