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烈日炙烤着黄土高原,张家村的土路上蒸腾着热浪。十六岁的张鹏背着竹筐,赤脚走在滚烫的土路上,脚底板早已磨出一层厚茧,对地面的高温浑然不觉。
"鹏娃子!又去给你爹送饭?"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纳凉的老汉招呼道。
"是啊,三爷爷。"张鹏擦了擦额头的汗,露出一个干净的笑容,"爹在砖厂加班,我给他送点馍和咸菜。"
老汉们摇头叹气:"老张家的三个小子,就数鹏娃子最懂事。听说这次中考又考了全县第一?"
张鹏腼腆地笑了笑,没有接话,加快脚步往村外的砖厂走去。竹筐里三个黑面馍和一小罐咸菜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那是全家人的午饭,爹吃两个,他吃一个。
砖厂里尘土飞扬,张鹏一眼就看到了父亲张铁柱——那个佝偻着背、正在搬砖的瘦小身影。谁能想到这个满脸灰土的男人,是村里有名的巧手木匠?
"爹!吃饭了!"张鹏站在砖厂门口喊道。
张铁柱小跑过来,看到竹筐里的食物,眉头一皱:"怎么才三个馍?你和你娘、弟弟们吃啥?"
"我们吃过了。"张鹏撒了个谎,把两个馍塞给父亲,"快吃吧,凉了就硬了。"
父亲将信将疑,还是狼吞虎咽起来。吃到一半突然停下,从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对了,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来了。"
张鹏接过那张纸,手指微微发抖。县一中,整个地区最好的高中,但学费和生活费对他们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鹏娃子,爹知道你想读书。"张铁柱咽下最后一口馍,声音沙哑,"可家里这情况...你二弟也该上初中了..."
"我明白。"张鹏把通知书折好塞回父亲口袋,"我去跟王叔学修车,一个月能挣八百呢。"
正说着,砖厂老板的儿子李强骑着崭新的自行车经过,故意在张鹏面前刹住车,扬起一阵尘土。
"哟,这不是'状元郎'吗?"李强讥笑道,"听说你要去县一中?别做梦了!你爹连砖都搬不利索,哪有钱供你上学?"
张鹏攥紧拳头,却感觉父亲粗糙的手按住了他的肩膀。
"李少爷别见怪,小孩子不懂事。"张铁柱赔着笑脸,把张鹏拉到身后。
回家的路上,父子俩沉默不语。路过村小学时,张鹏忍不住停下脚步,透过破旧的窗户望向里面斑驳的黑板。
"爹,我想试试县一中的奖学金考试。"他突然说,"要是考上了,学费全免,只要出生活费就行。"
张铁柱看着儿子发亮的眼睛,长叹一口气:"行,爹再想想办法。"
一个月后,县一中奖学金放榜日。张鹏天没亮就出发,走了四个小时山路赶到县城。红榜前人头攒动,他挤进去,在第一行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张鹏...数学特等奖学金..."他喃喃自语,眼眶突然发热。
"你就是张鹏?"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走过来,"我是县一中教务主任陈明。你的数学卷子得了满分,校长特批了全额奖学金,包括食宿全免。"
张鹏呆住了,耳边嗡嗡作响,只看见陈主任的嘴一张一合:"...还给你申请了特别助学金,每月有五十元生活补助..."
回村的路上,张鹏一路狂奔,汗水与泪水混在一起。路过砖厂时,他看见父亲正弯腰搬砖,那佝偻的身影在烈日下显得那么渺小。
"爹!我考上了!全免!"他挥舞着录取通知书,声音哽咽,"我可以上学了!我还要考大学!我要让咱们全家都过上好日子!"
张铁柱愣在原地,手中的砖块啪嗒掉在地上。他慢慢蹲下身,肩膀剧烈抖动起来——这个从不掉泪的汉子,此刻哭得像个孩子。
夕阳西下,父子俩并肩走在回家的土路上。张鹏仰头望着远处起伏的群山,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要走出这大山,让所有看不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