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天还没亮,张鹏就轻手轻脚地爬了起来。他摸黑穿好县一中的校服——那是母亲用家里最好的布料,照着通知书上的样式熬了三个通宵赶制出来的。
"鹏娃子,把这个带上。"母亲从灶台边转过身,塞给他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六个煮鸡蛋和两张烙饼,是他们家能拿出的最好的干粮。
张铁柱蹲在门槛上抽烟,见儿子出来,默默递过一个帆布书包:"城里学生都用这个,我拿樟木给你做了个内衬,防虫。"
张鹏接过书包,手指抚过上面细密的针脚。父亲竟悄悄学会了缝纫,就为了给他做个像样的书包。
"爹,娘,我走了。"他声音有些发哽,却挺直了腰板,"等我国庆回来。"
十五里山路,张鹏走了三个小时。当县一中气派的铸铁大门出现在眼前时,他的布鞋已经磨出了个洞,脚趾隐约可见。
校门口停满了各式轿车,衣着光鲜的学生们谈笑着走进校园。张鹏攥紧书包带,深吸一口气,迈步向前。
"哎哟!"一个刺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张鹏回头,看见李强从一辆黑色轿车上下来,正夸张地捂着鼻子,"什么味儿啊?谁把垃圾堆带学校来了?"
几个学生哄笑起来。张鹏面不改色,转身要走,却被李强一把拽住书包。
"等等,这不是张家村的'状元'吗?"李强扯了扯他的粗布校服,"自己缝的?针脚不错嘛,跟你娘学的?"
张鹏静静地看着他:"李强,我们现在是同学了。"
"同学?"李强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你也配?"他突然伸手拍了拍张鹏的脸,"穷鬼就该待在穷鬼该待的地方。"
张鹏没有躲闪,只是眼神渐渐冷了下来。就在这时,一个威严的声音插了进来。
"怎么回事?开学第一天就想记过?"戴着金丝眼镜的陈明主任走了过来。李强立刻松手,赔着笑喊了声"陈叔叔"。
陈主任没理他,转向张鹏:"张鹏是吧?跟我来办入学手续。"
跟着陈主任穿过校园时,张鹏的余光扫过两旁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这一切都让他心跳加速。但最让他吃惊的是,陈主任直接把他带到了教师宿舍楼。
"这是..."张鹏看着眼前整洁的单人间,愣住了。
"奖学金生的特殊待遇。"陈主任推了推眼镜,"我看过你的档案,家庭比较困难。这间宿舍本来是给值班老师用的,暂时安排给你住。"
张鹏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他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好事落在自己头上。
"不过有个条件,"陈主任意味深长地说,"你要负责教师宿舍楼的卫生,包括打扫走廊和厕所。能做到吗?"
"能!"张鹏回答得斩钉截铁。
安顿好行李,张鹏匆匆赶往教室。高一(1)班已经坐了大半学生,他选了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坐下。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陈明。"陈主任走上讲台,"首先,我要特别介绍一位同学——张鹏,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我校,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全班目光齐刷刷投来,张鹏感到脸颊发烫。他注意到李强坐在前排,正扭头瞪着他,眼神阴鸷。
第一节课是数学。老师出了一道奥数题,全班鸦雀无声。张鹏盯着题目看了会儿,举起了手。
"这位同学,你确定要尝试?"数学老师有些怀疑,"这道题可是超出教学大纲的。"
张鹏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粉笔灰簌簌落下,他的解题步骤行云流水。写完后,教室里响起一片惊叹声。
"完美!"数学老师激动地说,"张鹏同学用了三种不同的解法,其中这种连我都没想到!"
下课后,几个同学围上来问问题,张鹏耐心解答。他注意到一个戴眼镜的瘦小男生一直站在外围,欲言又止。
"你好,我叫王磊。"等其他人散去,男生才凑过来,推了推眼镜,"你数学真厉害。"
张鹏笑了笑:"农村学校没什么辅导书,我就反复做课本上的题,把每种解法都想透。"
"我是县城的,但成绩一般。"王磊不好意思地说,"我爸是开杂货店的,说读书不如早点学做生意。"
中午吃饭时,张鹏发现食堂饭菜价格高得吓人。他只要了一碗白饭和免费汤,坐在角落默默吃着。王磊端着餐盘过来,上面堆满了荤菜。
"一起吃吧,我打多了。"王磊把红烧肉拨了一半到张鹏碗里。
张鹏知道这是借口,但他没有戳破,只是轻声道了谢。这一刻,他交到了县一中的第一个朋友。
下午放学后,张鹏按照约定开始打扫教师宿舍。正拖地时,陈主任叫他去办公室。
"张鹏,这是学校发给奖学金生的生活补助。"陈主任递给他一个信封,"五十元,省着点用。"
张鹏接过信封,手指微微发抖。五十元!相当于父亲搬三天砖的收入。
"谢谢陈主任。"他小心地把钱塞进内衣口袋。
"别急着谢。"陈主任严肃地说,"县一中竞争激烈,奖学金每个学期都要重新评定。如果成绩下滑,这些都会取消。"
张鹏重重点头:"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接下来的日子,张鹏像一块海绵般疯狂吸收知识。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除了学习,他还坚持打扫宿舍楼,从不懈怠。
一周后的周日,张鹏决定去县城逛逛。路过学校小卖部时,他发现同样的文具,这里比校外贵了近一倍。一个想法突然闪过他的脑海。
"王磊,你爸的杂货店能批发文具吗?"回到教室,张鹏小声问同桌。
"当然能,价格比零售便宜三成呢。"王磊好奇地问,"你想干嘛?"
张鹏眼睛发亮:"我算过了,就算比学校小卖部便宜两成,我们还有利润空间。"
就这样,张鹏的第一次"创业"开始了。王磊从家里拿来样品,张鹏负责在同学间推销。他们提供"代购"服务,价格比学校便宜,还送货到桌。
第一个月,张鹏赚了八十元。当他将三十元交给王磊时,眼镜男孩惊呆了。
"这么多?我爸一个月才给我十块零花钱!"
张鹏笑着把钱塞给他:"这是你应得的。下个月我们扩大业务,连零食一起卖。"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放学后,李强带着三个男生堵住了张鹏和王磊。
"听说你们在搞地下小卖部?"李强一脚踢翻了张鹏的书包,文具散落一地,"知道这小卖部是谁家开的吗?我舅舅!"
张鹏慢慢蹲下,开始捡文具:"我们只是帮同学代购,没违反校规。"
"放屁!"李强一脚踩住张鹏的手,"穷鬼就该有穷鬼的样子,老老实实扫你的厕所去!"
张鹏抬头直视李强:"你数学月考不及格,需要补习吗?我可以帮你。"
李强愣住了,脚上的力道不自觉地松了:"你...你说什么?"
"我说,我可以帮你补习数学。"张鹏平静地说,"陈主任告诉我,你再不及格就要留级了。"
空气突然安静。李强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最终哼了一声:"谁要你帮!"说完转身就走,跟班们面面相觑,也跟着离开了。
王磊长舒一口气:"你怎么知道他数学不及格?"
"猜的。"张鹏揉了揉被踩红的手,"他最近总往数学办公室跑,脸色一次比一次难看。"
那天晚上,张鹏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明白了一个道理:了解对手的弱点,比硬碰硬更有用。"
期中考试,张鹏毫无悬念地拿了年级第一。陈主任在班会上表扬他时,特意提到了他帮助同学的事迹——包括李强在内,班上五个数学不及格的学生全部及格了。
"张鹏同学不仅自己优秀,还带动了整个班级的进步。"陈主任的话让张鹏心里暖洋洋的。
放学后,李强破天荒地等在教室门口:"那个...谢谢你。"他递过一个崭新的文具盒,"我用不着了,送你吧。"
张鹏没有接:"不用了,你自己留着吧。有问题随时可以问我。"
李强尴尬地收回手,犹豫了一下,突然压低声音:"小心陈主任。他帮你是有目的的。"说完匆匆离去,留下张鹏一头雾水。
元旦前夕,学校宣布将选拔两名学生参加省里的奥数竞赛。张鹏自然在列,另一个竟是李强。
"不公平!"王磊愤愤不平,"李强期中才考了六十分,凭什么能去?"
张鹏若有所思:"也许是因为他舅舅是教育局副局长吧。"
竞赛前夜,张鹏在宿舍复习到很晚。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裹着羽绒服的王磊。
"给,我妈包的饺子。"王磊递过保温盒,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我听说这次竞赛的前三名能保送省重点高中。李强他舅就是冲着这个名额去的。"
张鹏心头一震。原来如此!难怪陈主任对他格外关照——学校已经多年没有学生考入省重点了。
第二天考场外,李强拦住张鹏:"我们做个交易吧。你故意考差点,我给你一千块。"
一千块!相当于父亲半年的收入。张鹏看着李强急切的表情,突然笑了:"你知道我为什么学习吗?"
"不就是为了钱吗?"李强不屑地说。
张鹏摇头:"我是为了选择的权利。"说完,大步走进考场。
竞赛结果出来,张鹏获得全省第一,李强勉强拿了第十五名。回校的大巴上,李强一直阴沉着脸。
"别得意,"下车时他恶狠狠地对张鹏说,"咱们走着瞧。"
张鹏没有理会。他仰望县一中高大的校门,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这不过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站。总有一天,他会走得更远,远到李强之流望尘莫及的地方。
那晚月光如水,张鹏站在教师宿舍的窗前,望着远处县城的万家灯火,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渴望:他要的不只是走出张家村,他要站在更高的地方,看更远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