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章 余韵长存
春分后的第三个雨天,柳如烟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函。烫金的信封里装着一份特殊任命书——邀请她担任新成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主席,顾远为常务理事。
"他们给了独立办公室。"顾远翻看着附件,"就在日内瓦湖畔。"
柳如烟将任命书放在琴案上,阳光透过雨帘,在纸面投下摇曳的水纹。自从巫峡事件后,"松风"古琴被列为世界记忆遗产,而天音石研究则纳入联合国监管。老陈升任国际刑警组织特别顾问,徐教授主持的科研团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
"要去吗?"顾远从背后拥住她,下巴轻轻搁在她肩头。
琴室里弥漫着新茶的清香。柳如烟望向窗外,雨丝如弦,在荷塘水面拨出无数细小的涟漪。三个月前那场生死较量,仿佛已经遥远得像个梦境。
"叮咚——"门铃突然响起。
来访者是位银发老者,西装革履,手持黑檀手杖。当他转身时,柳如烟倒吸一口冷气——那右眼处的伤疤,与武藏翔太如出一辙!
"柳小姐不必紧张。"老者微微鞠躬,"在下武藏正彦,翔太的叔父。"他从内袋取出一封泛黄的信,"这是家父武藏龙一的遗书,嘱咐我务必亲手交给您。"
信纸上的字迹工整得近乎刻板:"柳氏后人敬启:老朽穷尽一生追寻天音石,临终方悟其真谛。此物非凡铁,乃心镜也。武藏家愿献出全部研究资料,以赎罪愆。"
随信附着一枚古旧的钥匙,标签写着"瑞士银行保险箱5321"。
"这里面是?"顾远警惕地问。
"731部队的天音石实验数据。"武藏正彦苦笑,"家父晚年才明白,真正的力量不是征服,而是和解。"
老人离去后,柳如烟在琴前静坐良久。雨停了,夕阳将云层染成金红色。"松风"古琴在暮光中泛着柔和的蓝晕,琴身那道伤痕已经变成美丽的纹路,如同冰川融水在大理石上刻下的痕迹。
"我们该怎么做?"她轻声问,手指无意识地抚过琴弦。
顾远将瑞士银行的资料放在琴案上:"老陈建议交给国际法庭,作为战罪追加证据。"他顿了顿,"但我觉得,应该由你决定。"
柳如烟翻开那本发黄的实验日志。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几张照片——受试者痛苦扭曲的脸,仪器表盘上疯狂跳动的数字,还有...角落里某个熟悉的符号?她突然抓起放大镜:那是与《松风集》扉页相同的凤凰印记!
"这些实验...是用郑和遗留的仪器做的!"她声音发颤,"难怪祖父要冒死藏起那些设备..."
夜深人静时,柳如烟做了个决定。次日清晨,她联系了徐教授和老陈,提议将武藏家提供的资料与天音石研究合并,建立一个"声波疗法国际中心"。
"以毒攻毒?"视频会议上,老陈挑眉。
"以声愈声。"柳如烟纠正,"既然天音石能放大伤害,为什么不能放大治愈?"
计划很快获得通过。在第一次筹备会上,柳如烟演奏了新谱写的《愈心曲》。当琴音通过天音石放大器传遍会议室时,多位长期受失眠困扰的代表当场酣然入睡,醒来后神清气爽。
"神奇!"世界卫生组织代表激动地记录,"这比任何镇静剂都有效!"
会议结束后,顾远拉着柳如烟漫步日内瓦湖畔。五月的风吹皱一池春水,游船的马达声惊起几只白鹭。
"想什么呢?"他捏了捏她的手心。
柳如烟望着远去的鸟群:"想郑和,想祖父...想这把琴还要经历多少故事。"
顾远笑着指向湖面:"看。"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湖水突然泛起奇特的波纹,排列成音符形状。更远处,一群海豚跃出水面,发出与琴音相似的鸣叫——生物学家后来证实,那是天音石共振产生的次声波吸引了它们。
"这就是答案。"顾远搂住她的肩膀,"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就像声波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回到临时公寓时,柳如烟发现"松风"古琴正自行鸣响。琴匣未开,声音却清晰可闻。当她靠近时,琴身突然投射出一幅全息星图——与郑和航海图相似,但多了条蜿蜒的红线,从地球延伸向火星轨道。
"这是..."顾远瞪大眼睛。
柳如烟轻轻触摸投影,星图立刻放大,显示出火星表面某处奇特的地貌:六边形石台,与天音岛上的如出一辙。
琴弦震颤得更剧烈了,奏出一段她从未听过的旋律,既古老又未来,如同宇宙本身的呼吸。
顾远突然笑了:"看来我们的工作清单要更新了。"
柳如烟也笑起来。她打开琴匣,让古琴完全沐浴在月光下。那些天音石脉络如同获得了生命,随着星图的变换明暗闪烁。
窗外,第一颗夏夜流星划过天际。琴音渐响,与星光共鸣,在无垠的时空中回荡,永不停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