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李元华苦笑着同意了。算算库存,勉强够这些小家伙吃一天。而地里刚种下的麦子,还得三天才能收割。

“明天得买点玉米面了……”他望着茅草屋顶低声嘀咕。这一晚完成的任务让他稍微安心了一些,很快便被睡意吞没。

朦胧中鼻尖发痒,他睁开眼,对上一双弯弯的笑眼。扎着歪辫的小女孩正用狗尾巴草逗他:“太阳晒屁股啦!哥哥快起来,倩倩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窗外阳光已经很高了。李元华手忙脚乱地给妹妹穿上对襟衫,正拧着热毛巾,就看见叶辰带着帮工走进院子。他随手扔出两包烟,牵起小姑娘往外走。

“哥哥我们要飞去哪里呀?”倩倩蹦蹦跳跳,红棉袄衬得她脸蛋像刚开的山楂。

“先填饱这个小馋猫的肚子,再去……”话还没说完,穿过垂花门时,昨夜阎老西的话突然涌上心头,让他紧紧攥住微微发抖的拳头。

一句话没说,李元华一脚踹开贾家的大门,看到贾张氏惨白的脸,上去就是两个响亮的耳光,清脆的巴掌声在屋里炸开。

大清早的,院子里的男人全都去轧钢厂上班了,只剩下几个女人在水池边洗碗。整个四合院只有一个水龙头,女人们正聚在一起聊天,一看到李元华怒气冲冲地走进贾家院子,连碗都顾不上洗了,一下子全围到了贾家门口看热闹。

“小东西你竟敢打我!”贾张氏捂着脸大叫,“昨天骗走我们家两千三百块还不够,今天还敢来动手!真当我们贾家好欺负是不是?”这老婆子昨晚憋的气加上刚才挨的打,全变成了大颗大颗的眼泪往下掉,她扯着嗓子开始喊魂:“老贾,你快显显灵吧!自从你走了,满院子都是心肠黑的人,专门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老贾!特别是李家那个小混蛋,你要是在天有灵就劈个雷下来……”

话还没说完,秦淮如一把拉住婆婆,冷着脸对李元华说:“今天你要是说不出个道理来,我秦淮如也不讲情面了,直接报警告你闯入民宅!”这个漂亮媳妇眉头紧锁,说话条理清楚,比只会哭嚎的婆婆强多了。

“贾张氏让棒梗占了倩倩的入学名额?”李元华冷笑,“还白拿了学习用品?这两点够不够解释?”说完又甩了两巴掌,瞥了眼浑身发抖的秦淮如,转身就走了。

听到这话,贾张氏的喊魂声戛然而止。旁边的秦淮如气得直发抖——这火不是冲着李元华,而是冲着自己婆婆。她现在才明白,王主任说的“好婆婆旺三代”完全是胡说八道,摊上贾张氏这样的婆婆,三代人都得去街上要饭!

昨晚刚知道家里存款数目时,她还以为婆婆是穷疯了才会干那些缺德事。现在可好,原来这老太婆明明有钱,却偏偏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看着李元华说完这句话离开,秦淮如知道,棒梗这学肯定是又没戏了。

想到这里,秦淮如觉得头有点疼,整个人提不起劲儿。她轻轻晃了晃脑袋,把那些烦人的念头甩开——爱咋办咋办吧!她真的没力气管这个家了,干脆让它随它去吧!

李元华走出四合院大门时,整个人神清气爽。早上狠狠教训了贾张氏那老太婆一顿,浑身都舒服得很。

他在路边随便吃了点早饭,一路上看到很多逃荒要饭的人。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人,李元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叹了口气:要是买东西不用粮票,他真想给这些人买点吃的。可这年头谁家的粮票都不宽裕,他自己都还不够用呢。

墙角蹲着的一群人眼巴巴地看着他,李元华硬起心肠转过头,抱着倩倩往红星小学走。

“哥,那些人怎么啦?怎么都那么脏,跟倩倩以前一样,头发也乱糟糟的。”小丫头趴在哥哥肩膀上,天真地问。

李元华愣了一下:“倩倩以前很脏吗?”

“嗯!”小丫头咬着手指,眉头皱成一团,“哥你不在家的时候,棒梗奶奶为了让咱们分开,就让棒梗把泥巴都抹在我身上。”

“还往我身上泼尿,那时候我浑身臭烘烘的,跟乞丐差不多。”

“有次我饿得不行了,半夜趁棒梗他们睡着,偷偷跑出去。”

“遇到一个穿得跟墙角那些人一样的老爷爷,他看倩倩可怜,给了我半个窝窝头。”

“那个窝窝头可香了,还有点甜味!他们对倩倩真好,比院子里的人都强。”小丫头说着说着笑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

可马上她又耷拉着脸:“可惜倩倩还得回家看房子,跟他们待了一会就回来了。”

李元华突然停下脚步,轻声问:“墙角那些人里有你认识的爷爷吗?”

倩倩摇摇头:“不是他们,不过他们都穿得一样,他们肯定认识那个爷爷!”

“为什么这么说呀?”

“因为他们都穿着补丁衣服!”小丫头一脸认真,忽然拉住李元华的袖子小声说:“哥,咱们帮帮他们好不好?”

“好!”李元华摸了摸妹妹的头。他转身走向路边的窝窝头摊子,既不想让妹妹失望,也想借这个机会教她做人道理。

“老板,窝窝头多少钱一个?”

“两分钱一个,还要一两玉米面票。”

李元华凑近压低声音:“我多买能便宜点不?”

摊主眉毛一挑:“你要多少?”

“全买了!”

“全买?”摊主瞪大眼睛,“这一笼十个,总共六笼六十个,你确定?”

李元华点点头说:“你算算用白面票换玉米面要多少粮票?”

“现在玉米面一毛五一斤,一个窝头……”卖窝头的摊主飞快地拨弄着算盘。

没多久,摊主就算好了,笑着说:“您给一斤细粮票再加一块二就行!”

李元华觉得价格还算合理,立刻掏出钱票递过去。

“好嘞!这位兄弟真爽快,这么多窝头我给您包起来?”摊主满脸堆笑。

“你先等一下,可能得借你的蒸笼用用。”

“这有什么?今天买卖开张早,借个蒸笼算啥事。”摊主乐呵呵地答应。

道谢后,李元华抱着倩倩来到墙根下那群衣衫褴褛的难民面前。

这些人木然地看着他,眼神空洞得像丢了魂。

李元华叹了口气,提高嗓门说道:

“老乡们!今年遭了灾,老天爷不作美,我知道大家逃荒到这里是为了一口吃的。”

“前几天我妹妹落难时,是你们分了口粮救了她。”

“我李元华不是什么好人,但也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天灾再大也大不过人情,要相信 ** 肯定会帮大家渡过难关!”

李元华没多大本事,刚才把前面摊子的窝头都买下来了,大家去拿吧!

每人只能领一个,老人和小孩优先!事先说好了,谁要是敢抢,别怪我不讲情面!

说完他抄起路边的大石锁,一拳砸下去,石头立刻碎成了几块。

几个想占便宜的立马缩了回去。

“小哥放心,你给口饭吃,我们绝不会给你添麻烦!”人群中有个瘦得皮包骨的老头声音沙哑地说。

“老伯是谁?”

“算是这群苦命人的主心骨吧。”老头苦笑着摇摇头。

李元华没再多问,带着大家走到窝头摊前。

“兄弟,你买这么多窝头是打算救济他们?”摊主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李元华点点头:“已经说好了,每人一个,麻烦老板帮忙分发。”

“兄弟你真够义气!”摊主竖起大拇指,“说实话,每次看到他们盯着看,我心里也难受。”

我也想帮忙,可现实不允许,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呢!

“你做了我想做却不敢做的事,真是给咱们四九城的老少爷们长脸了!”

老板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分发窝头,队伍排得整整齐齐,没人吵闹也没人插队。

每个拿到窝头的人都会走到李元华面前,恭敬地鞠个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感激。

六十个窝头很快就发完了。拿到的人主动把窝头掰成两半,分给没拿到的同伴。

没拿到的人也没有抱怨,安静地跟着人群往他们住的小巷子走去。

李元华眼眶有点湿润,长长地叹了口气:“这些都是苦命人。”

窝头老板递给他一支烟,摇头说:“可不是嘛,我们这些老百姓,就盼着他们能挺过去。”

告别了窝头老板,看见大家都吃上了窝头,小丫头开心得手舞足蹈。

看着妹妹高兴的样子,李元华突然觉得,自己做的这个决定是对的。

他走进供销社,笑着向一位正在聊天的大婶打听:“同志,劳驾问一下,学习用品在哪儿卖?”

售货员警惕地看着李元华和他怀里的小丫头:“你是谁?怎么抱着小孩?”

“孙奶奶!这是我哥哥!我哥从北大荒回来了!”小丫头骄傲地喊道。

“你是元华?”孙姓大婶仔细看了看李元华,慢慢放松了表情,不住点头:“这眉眼像你妈,鼻子脸型像你爸!”

“您是……?”李元华一脸茫然。

“我是孙艳,跟你妈从小就是好姐妹。后来打仗失散了,再见面是你妈生你的时候。”

“年前刚调来这个供销社。去你们院子找你妈串门,结果……”孙艳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不说这些了。元华,你妈走得早,爹也走了,现在就剩你们兄妹俩相依为命,真是太难为你了。”

孙艳声音有些哽咽,她真的心疼这个晚辈。

“孙姨别担心,我都十九岁了,再加上祖传的医术,养妹妹没问题。”李元华心里觉得暖洋洋的。

“瞧我这记性,都忘了你们家是中医世家。”孙艳擦了擦眼泪,“你们是来给倩倩买文具的吧?”

“倩倩,孙奶奶得说你两句。文具够用就行了,你年前才刚买的,怎么这么快就坏了?这可是浪费!”

小姑娘撅着嘴,一脸委屈地说:“孙姨,倩倩可珍惜自己的文具了,不是倩倩乱用,是小文具全被棒梗奶奶拿走了!”

“棒梗?就是贾张氏家的那个小子?”孙姨皱起眉头,“这是怎么回事?贾家对你不好吗?”

“可不好啦!要不是哥哥回来,您都见不着倩倩啦!”

孙艳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眼里冒火:“元华!你跟孙姨说实话!到底怎么回事?”

李元华二话不说,把父亲去世后贾家怎么欺负妹妹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砰!”孙艳一巴掌拍在柜台上,震得算盘珠子都跳了起来:“你爹走的时候我还去过你们四合院,易中海那老东西拍着胸脯跟我说,找好了人照顾倩倩!”

“他说这人绝对可靠,整个南锣鼓巷谁不知道他易中海的名声?我这才放心去外地出差。前脚刚走,后脚就出这种事!”

“好!真是好得很!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亏得他老伴来买东西,我还多给了她半两红糖!”孙艳气得直喘粗气,“真当老娘好骗呢!”

李元华看见她嘴唇都在发抖,反倒笑了:“孙姨,都过去了。贾家那边我已经处理过了。”

“就这?”孙艳眉头一挑,“你这孩子心太软!贾家和易中海干出这种缺德事,就该送他们吃枪子儿!打蛇不死反被咬的道理不懂?”

她突然压低声音,眼里闪过一丝寒光:“孙姨教你个乖,对仇人要么不动手,动手就得连根拔。等他们缓过劲来,阴招少不了!”

李元华心头一震,这狠劲儿,孙姨手上怕是没少沾过血。

“您放心,我有分寸。”

孙艳正要骂他心慈手软,就听见少年补了一句:“直接弄死多便宜他们?孙姨您说,是不是有时候生不如死才解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