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俺这次带着国兴去县城,除了卖些草药,就是想给大伙儿寻摸点便宜的药。顺便看看能不能找个挣钱的门路。”

老村长声音带着哽咽,满是辛酸和自责。

是他这个村长没本事,想不到带乡亲们挣钱的法子。

看看吱呀作响的老牛车,又瞥了眼后面筐里那点草药,许沐言也能想象出李家村的窘迫。

就一个字:穷!

这老村长倒是个心善的。

自家都这么艰难了,还不念着村里的老小。

她能顺手帮一把就帮一把吧。

“我这药虽买不到,但村长伯伯也不用太担心。到了县城,我自有法子帮你找到便宜又有效的药,顺便再给你们寻个适合村里挣钱的路子。”

许沐言语气笃定,透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那一瞬间,老村长竟然觉得眼前这女娃子,或许真能改变他们李家村的命运。

不过随即他又自嘲地摇了摇头。

他还真是老糊涂了。

怎么能把这种不切实际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萍水相逢的女娃娃身上?

不过,他还是感激地向许沐言连声道谢。

她已经帮了他们许多。

他也不敢再奢求其他。

就在这时,几辆拉着警笛的吉普车从他们一旁呼啸而过,朝着那边废弃码头的方向疾驰而去。

许沐言望着远去的警车,唇角微扬,深藏功与名。

牛车虽慢,倒也正方便她领略这个年代独有的风土人情。

一路与李村长攀谈,她也大致了解了他们村里的困境。

李家村的地都是沙质土,前些年种红薯收成尚可。

后来因为地方种植规划做了调整,大部分土地改种了玉米。

头一年的收成还勉强说得过去。

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却一年不如一年。

交了公粮后,更是所剩无几。

他们村温饱都成了难题。

后来李村长也尝试通过其他的途径,来改善村里的这种情况。

奈何能力有限,终究没折腾出个什么名堂。

许沐言根据李村长所说,也大致分析出了他们村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多半跟土壤的肥力流失和酸碱度有关。

沙质土透气性好,不过保水保肥性也差。

养分容易丢失。

以李家村的现状,哪有余钱买肥料?

秸秆估计也都被当成宝贝全部物尽所用了。

连基本的秸秆还田都不可能做到。

想要破局,李家村只能改变种植作物。

像他们村这种沙质土,倒是更适合种植药材之类。

许沐言眼眸微转,心中已经有了初步规划。

李大江哪里会想到,就去县城的这段路上,许沐言连他们村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已经勾勒出来了。

当然成事与否,最后还要看他们自己。

毕竟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别人能为你做的,最多也就是指引和辅助。

终于抵达县城。

许沐言带着惴惴不安的老村长,径直来到了一家挂着国营招牌的药堂门前。

这药堂,曾是许家的产业。

公私合营后虽变了性质,但经理还是原来许家的坐堂掌柜。

许家许多祖传的药方在药堂也依然沿用。

这也是她刚刚为何敢给老村长打包票的底气所在。

“女娃娃,这里可是国营大药堂,俺没那么多钱在这里买药。他们这里也不会收俺们的这些草药。”

看着气派的门脸,李村长老脸涨得通红,窘迫得手脚不知往哪儿放。

知道许沐言是好心,国营大药堂肯定有好药。

可是他们实在太穷了。

根本买不起。

“村长伯伯放心,你们跟我进来就好。我有办法帮你们用最便宜的价钱拿到你们想要的药。”

许沐言目光沉静,安抚地拍拍他的胳膊。

她带老村长来,可不是单纯的来买药的。

既承诺了村长帮他找挣钱的路子,岂能食言?

而且她既然来到这个时代,碰到了这种事,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这是她身为二十二世纪一个好公民最基本的责任感。

许沐言帮老村长拎过草药篮子,率先步入药堂。

李村长握了握拳,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了上去。

李国兴紧随其后。

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有种预感,许沐言一定能成事。

他打心里愿意相信她。

三人一进门,药堂里几道目光瞬间朝他们扫了过来。

“走走走,快走。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有几斤几两,大字不识一个,连药草和杂草都分不清,还妄想卖草药挣钱。简直痴人说梦。好好的药材都被你们糟践了,真以为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挣这份钱?”

一个女人瞅了眼许沐言手里的药草篮子,立刻变了脸色。

傲慢地上前就要驱赶他们。

这些天总有些偏远村子里的人带着自己挖的草药来卖。

有些人甚至连杂草药草都分不清,混在一块想要滥竽充数。

让他们烦不胜烦。

这几个人穿着寒酸,一看就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跑来的。

她才没那功夫搭理他们。

“女娃娃,要不俺们还是走吧?”

老村长早料到会如此,从后面怯怯地拉了拉许沐言的衣角。

村里人确实懂的不多。

不少人看着长得像草药就挖,想着能多卖一点是一点。

可他们也是没法子啊。

听到女人的话,后面的李国兴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他可以确定,他采的这些草药绝对没有问题。

他们凭什么这样侮辱人?

穷就该被人瞧不起吗?

“不懂可以学,不会可以问。可人心若是坏了,那才是真的无药可救。他们挖草药仅仅只是为了活下去,糟践二字又从何谈起?你又有什么资格这样说他们?”

许沐言神色一凛,目光冰冷地望向眼前的女人。

许家祖上靠行医发迹。

原主在医术上也颇有天赋。

姥爷许怀仁常带她巡视药堂,并谆谆教导她:“医者仁心,止于至善。无仁心者,不足以为医。无德者,不足以为医。”

许家药堂的宗旨一直都是‘厚德济世,造福桑梓’。

可眼前这人,在做什么?

享受着许家留下的恩泽与岗位,却干着背弃祖训的勾当!

她,不配待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