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
“千真万确!”蔡嬷嬷喜气洋洋。
“老奴亲自去文澜苑外盯着的,就担心表姑娘在世子那碰壁受委屈,没曾想,表姑娘高高兴兴的出来,之后老奴去找赵嬷嬷打探了一下消息,才得知世子半点没怀疑表姑娘,还说要为她查明真相!表姑娘高兴的半宿没睡。”
沈氏有些狐疑:“霁儿这么信任阿梨?”
蔡嬷嬷笑着说:“夫人现在还有什么担心的?宋清禾那小贱人白忙活一场!世子和表姑娘感情也没受影响,如此看来,这婚事必定能顺利!”
沈氏却皱着眉:“这事儿如今这么顺利,我却总有些不踏实。”
也不知道为何不踏实。
大概是因为,事情顺利的过头了。
-
过了没两日,便“查明”了真相,是翠竹院的一个丫鬟站出来承认是自己失误,将蔷薇花粉撒在了簪子上。
那丫鬟被打了一顿发卖出去。
老夫人也不愿这件事继续闹大,更不愿宋清禾因此受处置,最好的结果,当然是下人顶罪。
“此事就这么过去了,往后不必再提。”老夫人说。
宋清禾含着泪跪在地上:“多谢老夫人。”
老夫人拉着她站起来:“我也是为了你的名声着想,若是此事传出去,怕是坏了你的名声,不好嫁人。”
宋清禾脸色微僵。
老夫人拍拍她的手:“霁儿已经同我说过了,你的婚事由我亲自帮你挑选,必定为你择个好人家,往后以陆家女儿的身份嫁出去,再也不必寄人篱下。”
宋清禾僵在那里,张了张嘴,到底没敢反对。
时霁哥哥做的决定,没有任何人能忤逆。
她眼睛泛红,他当真,不要她了吗?
-
日子一天天安静的过去,定州的逆党案还在继续审查,陆时霁没太多耐心耗着,这次进度比前世快了一倍。
回府后,沈梨初总会出现,捧着她那写的大字来找他点拨,像个小喜鹊一样围着他叽叽喳喳个不停。
重来这一世,的确比前世顺利太多。
半个月后,定州逆党案终于审结,朝中牵涉其中的官员一共八家,抄家灭族,锒铛下狱,在京中也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切尘埃落定,惶惶人心也终于安定下来。
宁国公府也为此设宴,款待前来道贺的宾客,这一日,燕京大半的名门望族都登门了。
一大清早的国公府门外便已经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的宾客入府,丫鬟小厮们都忙的脚不沾地,热闹的人声鼎沸。
“今日国公府设宴,姑娘可别又迟了,京中大半名门都到了,国公夫人特意叮嘱了,让姑娘早点去,莫要让客人等着,失了礼数。”春杏还碎碎念着。
“我不也是客人?”梨初还不紧不慢的在梳妆盒里挑选钗环。
“姑娘怎么能一样?姑娘忘了,这定州逆党案都已经结案了,国公夫人都说,得尽快把姑娘和世子的婚事定下!这个节骨眼,姑娘可不得仔细点?”
梨初眨了眨眼,忽然撑着下巴看着梳妆镜里的春杏问:“春杏,你说表兄喜欢我吗?”
“自然是喜欢的,姑娘这些天和世子相处不是很好?”
梨初又皱着脸,有些茫然:“可是表兄总是冷冷清清的,有时候好像对我很好,有时候又好像很疏离。”
“世子性子本就冷清,况且还是燕京第一公子,自然是克己复礼,谨守分寸,不会有半点逾越的。”
“可是……”梨初微微皱眉,总觉得有一丝说不上来的怪异。
“姑娘别多想了,有国公夫人帮姑娘筹谋安排呢,这婚事必定能定下的!快些走了,不然真的要迟了。”春杏催促起来。
梨初也没有时间再多想,又对着镜子扶了扶头上的珠钗,这才风风火火的起身往外走。
她今日穿了一身红色流仙裙,双髻上绑着红色的长长的发带,两个流苏珍珠排簪上的东珠叮咚作响,腰间环佩叮当。
她开心的很,今日国公府设宴,必定是有的热闹了。
“姑娘慢点儿!”
她走的太快,兴冲冲的脚下生风一般。
忽然走过一个转角的时候,没看清路猛一下撞上了人。
“哎哟!”她踉跄着后退两步险些摔着,对面的人连忙扶住她。
“姑娘当心!”
她终于站稳,皱巴着脸抬眸,看到眼前人一身天水碧广袖锦袍,玉冠束发,面容清俊。
他已经及时松开了手,始终守礼的没有抬头,后退两步,拱手行礼。
“姑娘见谅,是在下没看清路,唐突了姑娘。”
梨初愣了一下,然后试探着问:“容玉哥哥?”
张容玉意外的抬头:“阿梨?”
“真的是你!我险些以为认错了人!”
张家祖宅也在余杭,和沈家也算是世交,两家常常走动,梨初和张家的孩子们自然也是自小相识,关系要好。
只是梨初十岁那年,张老爷得了朝廷的调令,任幽州刺史,张老爷一家便离开了余杭,前往幽州,之后便再没见过了。
张容玉笑着道:“父亲刚刚得到调令回京任职,前两日才刚刚到燕京,今日我随父亲前来国公府赴宴,没曾想你也在。”
“我来姑母家小住一阵子。”梨初连忙问:“姝姝呢?姝姝回来没有?”
张静姝是张容玉的妹妹,也是梨初最好的朋友,当初张家离开余杭的时候,两个小孩在码头抱头痛哭。
张容玉轻笑:“回来了,她今日也来赴宴了,这会儿正随着母亲跟人见礼呢。”
梨初欢喜的转身就跑:“那我去找她!”
张容玉看着她飞扬的红色裙摆,像个明艳的小太阳。
他笑着摇了摇头,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
-
今日宴席,男女宾客分席而坐。
花厅被两座落地绣屏隔开,女宾在左边。
国公夫人坐在上首的位置,不少贵妇正簇拥着她说话。
梨初走进花厅来,四处张望着。
她见梨初走进来,便笑着招招手:“阿梨,快过来。”
众人给梨初让出一条路来,梨初只好走到沈氏的身边坐下:“姑母。”
沈氏拉着她的手跟人介绍:“这是我侄女,沈梨初,我特意让人接她来京中陪我小住一阵子。”
“这江南的水的确养人,瞧这模样,当真是个美人。”贵夫人连连称赞。
沈氏脸上也多了几分自豪,却还是谦虚着:“我还说呢,她跟小时候没两样,总觉得她没长大。”
“那怎么会?沈姑娘瞧着沉静贤淑,当之无愧的大家闺秀。”
大家夸的梨初都有些脸红。
沈氏拍了拍她的手:“她爹娘眼珠子似的疼她,只盼着给她嫁个好人家,余生无忧。”
“那是自然,沈姑娘一看便是有福气的人!也必得配个人中龙凤才是!”
“要说这人中龙凤,如今燕京最好的二郎,莫过于宁世子了!”
众人心里都是明镜似的,这位沈姑娘不远万里来燕京,图的可不就是宁世子这门顶顶好的婚事?
看这样子,只怕那宁世子当真要被她近水楼台先得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