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靖康元年至建炎三年,1126-1129年,汴京—江宁)

第一节 汴京陷落

靖康元年(1126)冬,汴京的雪里混着烟灰。

李清照站在赵府库房,手指拂过十五口樟木箱上的编号——这是她和赵明诚二十年来收集的金石书画,按《金石录》目录分装。院外传来马蹄踏碎冰层的脆响,管家压低声音:"金人已渡黄河,官家...官家禅位了。"

"先装最重的青铜器。"她扯下帘幕裹住商周鼎彝,"拓本字画用油纸包三层。"

墙角那尊曾引发蔡攸觊觎的汉铜鼎,此刻被粗麻绳捆扎得像个囚徒。当最后一箱封好时,她突然听见某种细微的崩裂声——鼎腹的"子"字铭文在搬运中震出一道裂纹。

更漏指向三更时,驮队悄悄从侧门出发。李清照回头望了眼书房,案头还摊着未校完的《石鼓文》摹本,墨迹未干的批注写着:"此字或与岐阳猎碣同源..."

第二节 淮河夜渡

建炎二年(1128)的淮河,飘满难民丢弃的箱笼。

李清照立在船头,看着纤夫们将装满文物的货车拖上渡船。月光下,有个瘦小的身影突然扑到车前:"夫人行行好!带我家孩儿过江吧!"

那妇人怀中的幼童最多三岁,正吮着半块霉饼。李清照攥紧袖中的通关文书——赵明诚新任江宁知府,特意派了亲兵接应,但船已超载...

"卸下那箱漆器。"她对管事说。

"可那是您陪嫁的..."

"卸!"

漆箱落水时发出沉闷的"噗通"声。妇人千恩万谢中,李清照摸到腰间玉佩——当年赵明诚送她的"金石永寿",此刻像块冰贴在肌肤上。

对岸突然亮起火把。一队溃兵抢上前来:"奉张邦昌大楚皇帝令,征用所有船只!"

亲兵队长猛地拽她蹲下。箭矢破空声中,她看见载着青铜器的渡船正被缆绳拽向黑暗的河心。

第三节 江宁病榻

建炎三年(1129)夏,江宁官廨弥漫着血腥和药苦。

赵明诚躺在竹席上,腹部伤口渗出的血染红了《金石录》校稿。三个月前苗傅兵变时,他连夜缒城出逃,却被乱箭所伤。

"易安..."他挣扎着指向书架,"最上层...淄州叔父的地契..."

李清照踩着小凳取下一个漆盒,里面竟是张江北山林的地图,某处标着"归来堂"三字。

"青州回不去了..."赵明诚咳出血沫,"若金人渡江...带书稿去那里..."

突然有衙役狂奔入院:"大人!洪州...洪州沦陷了!"

这是指他们寄存在洪州妹丈家的十五车文物。赵明诚猛地坐起,又重重倒下。李清照扑过去时,听见他喉间"咯咯"作响,像那年在大相国寺鉴定伪帖的胡商。

"笔..."

她手忙脚乱递上狼毫。赵明诚在《金石录》扉页颤抖着写下:"汉铜鼎...子字裂纹...需补拓..."最后一竖拖出纸外,像把刺入江南夜色的剑。

第四节 孤舟遗恨

八月十八的月亮大得骇人,照着李清照独坐的孤舟。

赵明诚的棺木停在舱底,上面堆着侥幸救出的三箱拓本。她翻开染血的《金石录》,发现某页夹着片枯海棠——正是新婚那年,落在茶盏里的那瓣。

对岸传来吴歌,唱的竟是《醉花阴》。歌声中,她突然看清船头水纹——和当年淮河上,载走青铜器的渡船划出的涟漪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