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

凌晨三点零七分,旧城区最后一盏路灯熄灭。苏晚关掉诊所门口的霓虹灯牌,把铝合金卷帘门拉到底,发出“哐啷”一声钝响。那声音像某种钝器敲在骨头上的回响,让整条巷子都打了个哆嗦。她低头确认锁孔已旋紧,才转身走进雨里。雨不大,却细密得像一张网,把路灯残存的橘色光斑切割成碎片,再贴在她风衣的褶皱里。

半小时前,最后一个客人离开。那是个穿深灰西装的男人,领口别着一枚银色鸢尾花胸针。他只留下一个编号:A-17,以及一句“请帮我忘记今晚”。苏晚没问缘由,只是将电极贴片贴在他颞叶,把脉冲频率调到7.83赫兹——地球舒曼共振的基频,据说最接近母体子宫的羊水波动。二十分钟后,男人醒来,瞳孔像被水稀释的墨,他冲苏晚点头,在柜台放下一个鼓胀的信封,推门走进雨幕。

苏晚没数钱。她回到里间,打开保险箱,把信封压在一叠同样鼓胀的牛皮纸袋上。纸袋侧面用铅笔写着编号,从A-01到A-17,像某种畸形的日历。最底下压着一张照片,边缘已经被摩挲得起了毛刺:两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站在实验室门口,背后是“记忆工程”四个烫金黑体字。左边的男人笑得牙床发亮,右边的女孩抿着嘴角,双手背在身后,像藏着一个尚未说出口的答案。

那是十年前的苏晚和顾峻。

此刻,苏晚把照片塞回去,锁好保险箱,从抽屉里取出最后一支镇静剂。针管里的液体泛着淡蓝色微光,像深海里某种会发光的浮游生物。她拔掉针帽,对准自己左臂的静脉,却在针头即将刺破皮肤的一瞬停住。

“还不到时候。”她对自己说。

她把针管放回抽屉,走到诊室最里侧,掀开墙上那幅《星夜》复制品。画框背后是一块金属面板,指纹锁亮起幽绿的光。苏晚把拇指按上去,门无声滑开,露出一条向下延伸的楼梯。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臭氧味,像闪电劈开记忆时留下的焦糊。

地下室比楼上更冷。墙面贴着银灰色隔音棉,天花板吊着一排紫外灯,灯下是一排培养舱,像倒扣的玻璃棺材。每个舱里都漂浮着一团乳白色胶质体,表面布满蛛网般的毛细血管。最靠近楼梯的那只舱,编号“Z-00”,舱壁上用红漆写着“禁止唤醒”。

苏晚停在Z-00前,伸手擦去舱壁上的雾气。胶质体里蜷缩着一个胎儿,脐带连接着舱顶的供养管。它的心跳频率与楼上那台脉冲仪同步:7.83赫兹。

“再等等。”苏晚轻声说,像在哄一个不肯入睡的孩子。

(二)

第二天清晨,苏晚被门铃声吵醒。她裹着睡袍下楼,透过猫眼看到一个穿制服的快递员,怀里抱着一个纸箱,箱子侧面印着“生物样本·低温运输”的警示标志。

签收单上写着寄件人:顾峻。

苏晚用裁纸刀划开胶带,箱子里是一管淡金色血清,标签上潦草写着“E-17”。血清旁夹着一张便签,顾峻的字迹依旧锋利,像手术刀划过的纸:

“晚晚,这是最后一批。如果Z-00今晚还没醒,就让它永远睡。”

便签背面有一行小字,被划掉又重写,墨迹晕开:“对不起。”

苏晚把血清放进冷藏柜,转身时踢到了什么。低头一看,是昨晚那个男人的西装外套,被遗忘在诊室的角落。她拎起来,一枚钥匙从口袋里滑落,撞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