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肉案子上的好日子

五更天的露水还没褪尽,张大胖已经把那口祖传的杀猪刀磨得能照见人影。刀锋划过青石条的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荡开,惊飞了墙头上几只打盹的麻雀。翠花正往灶膛里添柴,火光映着她鬓角新添的几缕碎发:"他爹,今儿个集上的猪杂碎得留着给东头王奶奶,昨儿个她特意来嘱咐的。"

"晓得了。"张大胖头也不抬,手指在刀刃上轻轻刮过,"那老太太牙口不好,得把猪肝多炖会儿。"

两口子的肉铺开在镇子东头的老槐树下,红漆斑驳的招牌上"张大胖鲜肉铺"五个字还是当年请县里秀才写的。天刚蒙蒙亮,肉案子上已经码好了分门别类的猪肉——前腿肉带着层薄膘,五花肉肥瘦相间得像匀过的,排骨剁得大小匀称,连板油都刮得干干净净。

"我说当家的,"翠花用抹布擦着案台,眼睛瞟着街对面,"你看对门李老三的铺子,昨儿个又进了台新绞肉机,锃亮的。"

张大胖直起腰,往对门瞥了一眼:"咱这手艺,还用人那铁疙瘩?"他操起刀,"哐当"一声剁下块排骨,骨缝里的血丝清清楚楚,"咱卖的是良心肉,不用那花哨玩意儿。"

正说着,镇西头的张屠户推着板车经过,车轱辘碾过石子路咯噔作响。"大胖,今儿个猪价又掉了两毛。"张屠户嗓门像破锣,"我那侄子在县畜牧站,说这价格得跌到秋收后去。"

张大胖心里咯噔一下,手上的刀却没停:"跌就跌呗,咱随行就市。"话虽这么说,眉头却不由自主地拧成了疙瘩。去年这时候,五花肉能卖到三十五一斤,现在挂牌价刚到三十,还总有人嫌贵。

日头爬到竹竿高的时候,集市渐渐热闹起来。王奶奶拄着拐杖挪过来,手里攥着块蓝布帕子裹的零钱:"大胖啊,给我来二斤肋条肉,孙女今儿个从城里回来。"

"王奶奶您等着,"张大胖拿起钩子挑了块最匀称的,"这是今早刚杀的本地黑猪,您闻闻这味儿。"他用刀划开个小口,红肉里渗着细密的油珠。

翠花在一旁搭话:"奶奶,我给您剁成小块?回去直接下锅就行。"

"还是翠花疼人。"王奶奶笑得满脸皱纹都挤到了一块儿,"你们这两口子,做生意实在。不像前阵子那个流动摊贩,卖的肉看着水当当的,下锅就缩了一半。"

张大胖嘴上应着,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他想起前几天去县城进货,路过城郊的屠宰点,隐约看见有人拿着胶皮管子往猪胴体里捅。当时只觉得不地道,这会儿听王奶奶这么说,那画面反倒清晰起来。

收摊的时候,夕阳把肉案子的影子拉得老长。张大胖蹲在槐树下数钱,手指头沾着猪油,数一张就往围裙上蹭一下。翠花蹲在他旁边,把零钱分门别类地塞进瓦罐:"今儿个总共卖了三百六十二块五,比昨儿个少了三十多。"

"知道了。"张大胖的声音闷闷的,眼睛盯着对门亮着的绞肉机,"明儿个起,咱也早点出摊。"

夜里,两口子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画出格子。翠花忽然捅了捅张大胖的后背:"他爹,你说...那注水的法子,真能多赚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