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我不知道……”她的声音软软糯糯的,像浸了蜜的泉水,带着点哭腔,“我刚才还在……怎么一下子就到这儿了……”

沈聿年这才注意到,她说话的腔调跟京片子不一样,也不是他听过的任何地方口音,软乎乎的,有种说不出的好听。他心里更确定了几分——这姑娘绝非凡人。凡间哪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声儿?

他站起身,尽量让语气温和些,动作也放缓了,怕吓着她:“别怕,这儿是我家,安全得很。你……是不是迷路了?”

这话问得他自己都觉得别扭。仙女还会迷路?

姑娘摇摇头,又点点头,眼泪掉得更凶了:“我不认识这儿……我想回家……”

沈聿年看着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心里那点对“仙女”的敬畏,渐渐被怜惜取代。不管她从哪儿来,看样子年纪不大,又是孤身一人,肯定吓坏了。

他把手里的绿豆糕往旁边石桌上放了放,指了指自己刚坐的竹椅:“先坐下歇歇吧,天热,别中暑了。”

姑娘犹豫了下,看沈聿年虽高大英挺,眼神却正直,不像坏人,便慢慢挪到竹椅边坐下。裙摆散开时,那些流光在灰暗的院子里格外扎眼,连墙根下的指甲花都像被比得没了颜色。

沈聿年站在一旁,看她小心翼翼地坐着,双手不安地绞着裙摆,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办。爹妈和小妹沈聿月去前院李婶家借绣花线了,估计也快回来,要是看到这姑娘,指不定得惊成什么样。

得先想办法把人留住,再慢慢弄清楚情况。这么个“仙女”似的人物,让外人看到了,指不定传出什么闲话,万一被当成特务或精神有问题的送到派出所,就麻烦了。

正想着,院门外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

“妈,你说李婶那线够不够红啊?我想给聿年哥绣个红牡丹在枕头上。”是小妹沈聿月的声音,透着活泼。

“够够的,你李婶那线是她闺女从上海捎来的,颜色正着呢。”这是他妈王秀兰的声音,带着爽朗。

接着是钥匙开门的声儿。

沈聿年心里一紧,赶紧朝姑娘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别说话。

门“吱呀”开了,王秀兰和沈聿月一前一后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个装绣花线的小纸包。

“聿年,歇着呢?”王秀兰抬头就看到院子里的儿子,随即目光落在竹椅上的姑娘身上。

下一秒,王秀兰手里的纸包“啪嗒”掉在地上,绣花线撒了一地。沈聿月也张大了嘴,眼睛瞪得溜圆,半天没合上。

娘俩的反应跟沈聿年刚才如出一辙——被这姑娘的样貌和打扮惊得说不出话。

“这……这是……”王秀兰指着姑娘,又看看儿子,一脸难以置信。

沈聿年赶紧走过去,挡在姑娘身前,低声对他妈和小妹说:“妈,小月,先进屋说。”

他怕娘俩咋咋呼呼的,再吓着这位“仙女”。

王秀兰和沈聿月这才回过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和好奇。王秀兰赶紧捡起地上的线,沈聿月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往正房走,眼睛直勾勾盯着竹椅上的姑娘,像看什么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