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掌柜的,买点东西。”我尽量让自己显得老练点,“上好的猪胰子,越白净的越好;最细最细的珍珠粉,杂质少的;还有蜂蜡、茶油、清油……对了,干花花瓣,红的、粉的,各色都要一点;再要一小包干净的细盐……”

杂货铺老板像看怪物一样打量我:“姑娘,你这是要开灶房还是开药铺?”我含糊地应着:“家里……有点用处。”

材料备齐,我的古代美妆实验室就在柴房角落开张了。

没有电子秤,就用小戥子,一点点称量;没有恒温设备,就在小炭炉上架个小陶罐,小心翼翼地控着火候。

油脂、蜂蜡、珍珠粉、细细研磨过滤的花汁……比例、温度、融合度,全靠一遍遍摸索。

失败了,就重来。

手上烫出了泡,脸上沾满了各色粉末,像个唱戏的。春桃偶尔偷偷溜进来送点吃的,看到我这副尊容,吓得小脸发白:“苏瑶姐,你……你这是中了邪啦?”

不知熬了多少个晚上,失败了多少罐黑乎乎的废料,当指尖终于触碰到那抹细腻,柔滑,带着淡淡玫瑰香气的嫣红时,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成了!

这质地、这显色度、这贴肤感,绝对甩开市面上的劣质胭脂几条街!

接着,我又攻克了用茶油,蜂蜡和天然色粉调制的口脂,质地滋润,颜色饱和又自然;还做出了带点微光感的细腻珍珠粉,以及用薄荷,细盐和猪胰子捣出来的原始版“洗面奶”。

产品有了,下一步,找客户!我深知口碑的重要性,目标锁定在街坊邻居那些爱俏的大姑娘小媳妇身上。免费试用,成了我的敲门砖。

(伍)

巷口卖豆腐的刘婶家闺女小翠,正为相亲发愁,脸上冒了几颗痘。

我拉着她坐下,用自制的“洗面奶”给她清洁,薄薄敷了一层控油消炎的珍珠粉面膜,再点上我特调的遮瑕膏(主要成分是蜂蜡和色粉),最后薄薄扫上点胭脂,提亮唇色。

铜镜里的小翠,眼睛瞪得溜圆,脸颊飞红,羞涩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苏瑶姐……这、这还是我吗?真好看!”

她娘刘婶也啧啧称奇:“哎哟喂,这脸瞧着又干净又水灵,跟换了个人似的!”

对门李铁匠家的婆娘王大娘,平时嗓门大,性子急,脸上皮肤粗糙暗沉。

我给她做了个温和去角质的“磨砂”(细盐加蜂蜜),再厚敷滋润的油脂面膜,最后用口脂提点气色。

王大娘看着镜子里自己明显亮堂柔和了不少的脸,声音都低了八度,摸着粗糙的脸颊嘿嘿直乐:“乖乖,苏家妹子这手真神了!我家那口子晚上回来,怕不是以为换了新媳妇!”

这些朴实的街坊成了我的第一批活广告。一传十,十传百,“苏家那孤女会变脸”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城南这一片。

我的小柴房,渐渐开始有人主动上门了。

她们揣着几个辛苦攒下的铜板,带着好奇和期待,换走一小盒胭脂,或一小罐口脂。

虽然赚得不多,但那叮当作响的铜钱落入小陶罐的声音,是我听过最美妙的乐章。

这是靠我自己这双手,挣来的活路!每次数着那些带着体温的铜板,心里那份踏实和滚烫的成就感,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