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陆)

小柴房的名气渐渐飘出了城南的巷陌。

某天,一辆瞧着就气派、挂着青色锦缎帘子的马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巷子口。

车上下来个穿着体面绸衫,眉眼带着精明的中年妇人,后面跟着个低眉顺眼的小丫鬟。妇人自称是赵府的管事娘子,姓周。

“苏姑娘的手艺,我们府上略有耳闻。”周娘子说话慢条斯理,眼神却像尺子一样在我脸上,身上,我那简陋的“工作台”上量来量去。

“府上老夫人下月做寿,想请姑娘过去,帮着拾掇拾掇几位小姐的妆容,务必要喜庆,体面,又不失闺秀风范。酬劳嘛,”她顿了顿,伸出两根手指,“二十两银子,事成再付。”

二十两!我心头猛地一跳,这够我在柴房捣鼓半年的了!但天上不会掉馅饼。赵府?那可是本地数得上的大户,规矩大,是非也多。

“周娘子抬爱了,”我努力压下激动,语气尽量平静,“不知府上小姐们平日喜好如何?肤色深浅?对脂粉可有敏感?我得备些合用的东西。”

周娘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姑娘是个仔细人。回头我让丫鬟送几张小姐们平日的帕子来,你瞧瞧颜色偏好。三日后,我来接姑娘进府。”

(柒)

赵府的高门大院,透着说不出的威严。我被周娘子引着,穿过一道道回廊,来到小姐们居住的院落。

三位小姐,环肥燕瘦,气质各异。

大小姐端庄娴静,二小姐眉眼娇俏,三小姐年纪最小,带着点婴儿肥的可爱。她们好奇又矜持地打量着我这个“变脸”的民间女子。

工具摊开:自制的胭脂、口脂、珍珠粉、眉黛(用烧焦的杏核加一点点油脂调制的),几支用细竹管削尖做成的简陋“化妆刷”,还有一小瓶提亮的珍珠精华油。空气里弥漫开我特调的淡淡花香。

“大小姐气质如兰,宜淡雅。”我轻声解释着,在她原本略显苍白的脸颊,用指腹极少量地晕染开那盒最正的“玫瑰醉”,唇上点的是薄薄的“豆沙暖”,眉形稍加修整,扫上极淡的黛色,再用珍珠油在鼻梁,眼下,唇峰处极细微地提亮。

铜镜里的女子,气色瞬间鲜活,那份端庄里透出温润的光泽。

“二小姐眉眼生得好,可以明艳些。”我为她选了偏橘调的“珊瑚光”胭脂,扫在颧骨略高处,唇色用了饱满的“石榴红”,眉形勾勒得更为清晰飞扬。

镜中人眼波流转,娇艳得像沾了晨露的花苞。

“三小姐年纪小,重在灵动可爱。”淡淡的“蜜桃粉”扫在苹果肌上,唇中点一抹晶莹的“樱桃冻”,眉毛只稍作整理。

小姑娘对着镜子左看右看,惊喜地拍手:“呀!像年画上的娃娃!”

三位小姐对着镜子,脸上都露出了或含蓄或惊喜的笑容。

连旁边伺候的丫鬟婆子们也忍不住低声赞叹。

周娘子紧绷的脸上终于松动了,露出一丝笑容:“苏姑娘果然名不虚传。”

沉甸甸的二十两银子落入我手中,那份踏实感,比任何时候都重。这扇门,算是撬开了一道缝。

赵府小姐们生辰宴上的惊艳亮相,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

(捌)

我的小柴房,开始接待一些意想不到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