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从景阳冈打虎英雄到梁山泊步军头领的江湖路
1 清河好汉,辞家远游
清河县的武家,原是寻常农户。父亲早逝,母亲拉扯着两个儿子长大,老大唤作武植,生得面阔身圆,性子憨厚,在县城里开了家烧饼铺;老二便是武松,自小就生得身长八尺,膀大腰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看人时带着股不怒自威的煞气。
武松打小就不安分。别家孩子还在玩泥巴的年纪,他已能举起院里那口三十斤重的石锁;十三四岁时,县城里的武师教他拳脚,没半年就被他摔得找不着北。他性子烈,眼里容不得沙子,见了恃强凌弱的便要出手,清河县的恶少们见了他,无不躲着走。母亲常劝他:“二郎,收敛些性子,安稳度日才好。”武松总是咧嘴一笑:“娘,谁要是敢欺负咱,我打断他的腿!”
十八岁那年,县里的张大户家的恶奴强抢民女,武松撞见了,三拳两脚就把恶奴打趴在地,其中一个伤了要害,没几日便死了。武松怕吃官司连累家人,连夜收拾了个小包袱,揣着母亲给的几两碎银子,往沧州投奔一个远房亲戚。临走前,他站在烧饼铺门口,看着哥哥武植忙碌的身影,闷声道:“哥,照顾好娘,等我回来。”武植眼圈发红,塞给他一叠刚出炉的烧饼:“路上小心,别再惹事。”
这一走,便是五年。武松在沧州没待多久,那亲戚家道中落,他便四处漂泊,在码头扛过活,在镖局当过趟子手,一身拳脚功夫越发精湛。他听说清河县的官司早已了结,心里惦记着母亲和哥哥,便辞了镖局的活,买了把雪花镔铁戒刀别在腰间,往清河县赶。
路过大名府时,他在酒楼里听闻,景阳冈上出了只吊睛白额大虫,已经伤了二三十条人命,官府贴了告示,劝来往客商结伙过冈,最好在巳时到申时之间走。武松听了,心里反倒来了劲——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真正的老虎,倒要会会这畜生。
2 景阳冈打虎,阳谷逢兄
那日午后,武松走到阳谷县地面,肚中饥饿,便拐进了路边一家名为“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店里的小二见他身材魁梧,便热情地招呼:“客官,打尖还是住店?”武松把包袱往桌上一放:“有什么好酒好肉,尽管上来!”
小二端上一壶酒,一盘酱牛肉。武松倒了一碗,一饮而尽,咂咂嘴:“好酒!再来一壶!”小二笑道:“客官,这酒是俺们本地的‘透瓶香’,后劲大,一般人三碗就过不了景阳冈,所以叫‘三碗不过冈’。”武松眼睛一瞪:“休要胡扯!我偏要喝个痛快!”
一来二去,武松竟喝了十五碗酒,吃了两斤牛肉。他抹了抹嘴,从怀里摸出银子放在桌上:“结账!我要过冈!”小二见状,急忙劝阻:“客官,可不敢去啊!景阳冈上有老虎,官府都不让单独过冈了!”武松哈哈大笑:“什么老虎?不过是你们吓唬人的把戏!我偏要去!”
小二拗不过他,只好让他走了。武松提着包袱,踉踉跄跄地往景阳冈上走。刚上冈没多远,就见一棵大树上贴着张告示,上面果然写着老虎伤人,劝客商结伙过冈的话。武松这时酒劲上来了,哪里肯信,只当是店家想骗他住店,嘟囔着:“这店家,为了赚银子,竟编出这等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