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死的那天,是未婚夫婿的大喜之日。

城郊的破庙里,我七窍流血,伏在蒲团上,对早已蒙尘的观音像流泪。

信女此生,未曾有愧于天地,可是为什么,落得个众叛亲离?

观音不语,悲悯看我。

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是谁挟着满身的寒气,向我走来。

我双目已然不能视物,徒劳望着他的方向,哑声哀求:

「不管你是谁,求你替我收尸。来生,我必然报答你。」

他颤抖着将我抱在怀里,一滴滚烫的泪,落在我眉心。

初雪夜,天大寒。

忠勇侯视若明珠的小孙女,死于荒郊,年方十六。

1

六岁那年,我随祖母礼佛。

那时我尚年幼,初入佛门,毫无敬意。

看着硕大的金身佛像,不跪不拜,竟然歪头笑了。

犹如故人归。

老住持看了我许久,说我前世是佛前一盏小小烛火。

尘缘浅,佛缘深,清贵之极。

那时我太过天真,不晓得这样一句上上签,其实暗藏着无穷的离苦。

生离、死别,栖于观音座下、死于破落庙宇。

算来,十年一梦,桩桩件件,竟像是应了那句谶语。

尘缘浅,佛缘深。

唯有清贵二字,大约是老住持算错。

一个死在污泥之中的姑娘,究竟清贵在何处呢?

可当我再次睁开眼。

身边不见风雪,不见观音。

时光倒流回十四岁的春天。

忠勇侯府煊赫鼎盛,青梅竹马深情妥帖。

只有眉心一滴新长的红痣,仿佛在提醒我——

风雪夜,破庙中。

我向那人许诺的「来生」,佛已赐我。

2

十四岁这年,忠勇侯府的小孙女做了三件事情。

春夜,我踏进祖父的书房。

我求祖父提防军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官。

在一年之后,那小官会投向政敌、捏造证据,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将祖父钉死在耻辱柱上。

而祖母也会因为郁结于心、血气上涌,死在前往宫廷陈情的马车上。

月色如水,祖父凝视我良久。

不问我为何知道那小官的姓名,也不惊异于我何时对朝堂之事了解甚多。

他只是问我:「听说昨夜你梦魇,现在可好些了?」

烛火熹微,光影朦胧。

祖父笑语如昔,并非灵柩里冰冷青白的模样。

我垂下眼睫,险些落泪。

夏日,我频访镇国寺。

太后一心向佛,从镇国寺请了座观音像回宫。

她缺一位名门贵女,为她诵读《妙法莲华经》。

那差事在半年之后,将会落在九公主身上。

而九公主也会因为太后的偏爱,毫无顾忌地夺我婚事、贬我入庙。

可如今,面对太后的垂问,住持引荐了我。

还有谁,会比佛前烛火转世的我,更适合诵读佛经呢?

暮秋,我去见了裴殊。

自我春日醒来,便再三推拒了他的见面请求。

两家长辈宴席相遇,谈及婚约,祖母也只是笑笑:「儿时玩笑话,哪里能当真呢?」

端方守礼的少年郎,终是忍不住写信问我:

【若慈,我有何处做错?】

而此刻,簌簌落下的秋叶中,他问的仍是同一句:

【若慈,我有何处做错?】

算上前世今生,我与他已有近两年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