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血泪书·永殇
第四章 沉明·惊鸿
时光的河流默默流淌,将虞姬带到了一个名叫“栖霞”的人类小镇。这里以晚霞壮美闻名,镇民淳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她收敛了妖气,化名“颜”,在一家小小的染坊帮工,用花妖对色彩的天然感悟换取微薄的生计。红罗迷裳换成了粗布麻衣,绝世容颜被刻意用尘灰遮掩。她只想在这平凡的人间烟火里,寻找那个答案的蛛丝马迹。
然后,他出现了。
他叫沉明。一个读书人,清贫却磊落。他并非栖霞本地人,据说是游学至此,被这里的山水和淳朴民风吸引,暂时落脚在镇东头的旧书塾里,靠替人抄写书信、代读家书赚取些许银钱糊口。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镇口那棵巨大的榕树下。他正被几个顽童围住,孩子们叽叽喳喳,举着刚抓到的、翅膀受伤的翠鸟。沉明没有斥责,而是蹲下身,耐心地跟孩子们讲着鸟儿如何哺育幼雏,如何翱翔天际。他的声音清朗温和,像山涧流淌的清泉。他从怀里掏出干净的布条,小心翼翼地帮小鸟包扎好受伤的翅膀,动作轻柔得像对待稀世珍宝。阳光透过浓密的榕树叶隙,在他清隽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也落进虞姬沉寂已久的心湖。
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绯玉口中“世界最美”的某种模糊轮廓。
第五章 情愫·暗涌
栖霞镇很小,相遇变得自然而然。
虞姬在溪边浣洗染布,沉明在石头上读书。他有时会抬头,目光掠过她被水汽氤氲的脸颊(尽管有尘灰遮掩,那份骨子里的清丽依旧难藏),眼神清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欣赏,却绝无轻浮。他会指着书中的句子,向她请教某个生僻字的读音,或是某个典故的含义——尽管虞姬对人类的文字所知甚少,只能含糊应对,他却从不嘲笑,反而听得认真。
他会在她背着沉重的染布篓子时,“恰好”路过,不动声色地接过最重的部分。他会在集市上,用仅有的几枚铜钱,买下老农卖不出去的最后几朵带着晨露的野花,然后“随意”地递给她,说:“放在染坊里,添点生气。” 野花平凡,远不及她本体万一,但那带着体温的触感和他眼底真诚的笑意,却让虞姬的心跳莫名失序。
他们很少说话,更多的是沉默的陪伴。他读书,她看水中的倒影,看天边的流云。一种无声的情愫,如同溪畔悄然滋生的藤蔓,在两人之间蜿蜒缠绕。虞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宁与……悸动。那是不是绯玉所说的“爱”?她不敢确定,但这种感觉,让她枯萎的心田,似乎有嫩芽在萌动。
第六章 誓言·绝境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在一个晚霞烧透半边天的黄昏,沉明握住了虞姬(颜)的手。他的手心温暖而干燥,带着读书人特有的薄茧。他的眼神不再是温和的欣赏,而是燃烧着炽热而坚定的火焰。
“颜,” 他的声音低沉有力,穿透了绚烂的霞光,也穿透了虞姬用以伪装的重重心防,“跟我走。离开栖霞,去任何地方。我要娶你为妻,相守一生,白首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