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年时光在护照页上一次次敲打、累积的出入境印章中流逝。终于,外派结束,我调回国内总部。异国的风沙和高压的工作,似乎已将过往的棱角打磨平滑,那些激烈的情绪被尘封进记忆深处。生活步入新的轨道,忙碌而按部就班。

直到一个寻常的周末,回家乡看望父母。在小城熟悉的、飘荡着油炸食物香气的街角,毫无预兆地,与她迎面相遇。

时光的刻刀在她身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那标志性的麦色皮肤依旧,却少了少女时代的紧致光泽,多了几分生活打磨后的温润与不易察觉的疲惫。齐肩的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她怀里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约莫一岁多的样子,穿着可爱的背带裤,正咿咿呀呀地啃着自己胖乎乎的小手,好奇地打量着眼前陌生的叔叔。

空气瞬间凝滞。几秒钟的空白里,只有小女孩发出的、无意义的可爱音节。一丝肉眼可见的、混杂着惊讶、回忆和局促的尴尬,迅速掠过她的眼底,随即被一种得体的、属于母亲和成年人的微笑掩盖。我也迅速调动起所有社交的本能,扯出一个尽可能自然、甚至带着点职业化的笑容。

“好久不见。” 声音出口,带着连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干涩。

“是啊,好久不见。” 她应道,声音温和,带着一丝时光赋予的沉静,却也清晰地划开了一道名为“过去”的距离。

目光在她怀中孩子天真无邪的小脸上短暂停留,那眉眼间依稀能捕捉到属于她的神韵。我们寒暄了几句“最近好吗”、“孩子真可爱”、“在哪里工作”之类的套话,礼貌而生疏。然后,各自带着“再见”的承诺,匆匆擦肩而过。

转身的瞬间,我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仿佛被抽走了某种支撑。那个自习课上因误会而羞红了脸的少女,那个发来“喜欢依旧”短信的勇敢(或者说绝望)女孩,最终在时光的显影液里,彻底定格成了眼前这个抱着孩子、眉眼温柔、带着生活烟火气的妇人形象。青春,原来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它最彻底也最无情的谢幕。

因为公司发展战略由南方向北方迁移,公司安排我长驻北京的北方总部。这座庞大而充满野心的城市,用快节奏和高压迅速填满了我的生活缝隙。公司楼下转角处,有一家小小的独立咖啡店,名叫“隅角”。店面不大,装修是简洁的工业风,裸露的红砖墙,深色的金属框架,空气中永远弥漫着新鲜烘焙豆子的浓郁焦香,像一种无声的安慰。每天早晨,在踏入写字楼那个巨大的压力场之前,拐进“隅角”点一杯热美式,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仪式,是开启一天兵荒马乱前,唯一能抓住的、属于自己的、带着温度的片刻宁静。

咖啡店的老板是个爽朗健谈的中年男人,姓苏。而大部分时间在店里忙碌的,是他的女儿,苏晓。首都师范大学,大三在读。苏晓完全继承了父亲的热情开朗,笑容极具感染力,像冬日里跳跃的阳光,眼睛总是亮晶晶的,仿佛盛满了整个夏天的活力。她动作麻利,手脚勤快,对咖啡豆的产地、烘焙程度、风味特点如数家珍,介绍时神采飞扬,带着一种对热爱之物的虔诚。她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留着利落的齐肩短发,五官不算惊艳,但组合在一起非常舒服,充满了蓬勃的、野草般坚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