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队伍在黑暗中穿行。

脚下的山路崎岖不平,碎石子硌得脚底板生疼。

战士们沉默着,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装备碰撞的细碎声响,在寂静的山谷里回荡。

苏牧跟在队伍中间,感觉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别人都背着沉重的行囊,步枪、子弹、手榴弹、干粮,塞得满满当当。

他身上却空空如也。

除了那支步枪和缠在身上的子弹,再无他物。

他默默地跟在队伍里,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让脚步跟上老兵们的节奏。

这一次行军的目的地,并非即将爆发大战的青石坡。

而是独立团之前的驻地。

主力部队要悄悄地返回原驻地,重新生火做饭,把一切都伪装成兵力未动的假象。

以此来迷惑天上的鬼子侦察机,还有那些藏在暗处的汉奸探子。

就在苏牧思索着整个计划的细节时,他前面一个瘦小的身影,忽然踉跄了一下。

那是一个女兵。

她背着一个巨大的木制药箱,箱子看起来比她的肩膀还要宽。

沉重的负担让她走得极为艰难,额头上全是细密的汗珠。

“同志,你没事吧?”

苏牧下意识地伸手扶了她一把。

那个女兵回过头,露出一张清秀的脸。

“我……我没事,谢谢你。”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点南方口音,软软糯糯的。

“箱子太重了,我帮你背吧。”

苏牧看着那个摇摇欲坠的药箱,很自然地说道。

“啊?这……这怎么好意思。”

女兵有些犹豫,脸颊微微泛红。

“没事,反正我也没背东西。”

苏牧说着,也不等她拒绝,便伸手轻松地将那个大药箱从她背上卸了下来,单手提在手里。

箱子入手极沉,至少有四五十斤。

苏牧心里暗暗咋舌,这么个小姑娘,是怎么背着它走这么远山路的。

“我叫苏牧,三连的。”

他主动介绍自己。

“我叫郑春燕,是野战医院的医疗兵。”

女孩小声回答,一边揉着自己被勒出红印的肩膀,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苏牧。

“谢谢你啊,苏牧同志。”

“不客气。”

苏牧把药箱甩到自己背上,调整了一下姿势,感觉没什么压力。

“你们医疗兵,怎么也跟着我们主力部队一起行动?”

苏牧有些好奇。

按理说,医疗单位应该跟着后方的非战斗人员一起转移才对。

郑春燕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无奈。

“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我们得把这些医疗物资,还有一些粮食,都运回原来的驻地仓库里去。”

“做戏要做全套嘛,得让鬼子相信,我们的大部队还傻乎乎地待在原地呢。”

苏牧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卸下了重负,郑春燕的脚步轻快了许多。

她走到苏牧身边,与他并排而行。

“听你的口音,是南方人?”

苏牧随口问道。

“嗯,我是苏州的。”

郑春燕的声音里带着怀念。

“苏州……好地方啊。”

苏牧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江南水乡画面。

“你呢?你是哪里人?”

郑春燕反问道。

“我?北平的。”

“哇,北平!”

郑春燕的眼睛亮了一下。

“我只在书上看过,听说那里有故宫,有长城,特别雄伟。”

“是啊,很雄伟。”

苏牧的语气却有些低沉。

再雄伟的城墙,也挡不住侵略者的铁蹄。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气氛倒是轻松了不少。

苏牧得知,郑春燕今年才十八岁,比他还小几岁。

她原本是苏州一所女子高中的学生,战争爆发后,毅然投笔从戎。

跟着南下的队伍一路辗转,来到这里,当了一年多的医疗兵。

一个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姑娘,却要在炮火连天的北方战场上救死扶伤。

苏牧的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敬意。

队伍在天蒙蒙亮的时候,马老根扯着嗓子开始下令。

“都别愣着了!埋锅的埋锅,做饭的做饭!”

“巡逻哨也给老子安排上,跟平时一模一样!”

“咱们在这儿休整一下!”

战士们立刻散开,各自忙碌起来。

炊事班的战士们熟练地架起大锅,浓烟很快就袅袅升起,带着饭菜的香气飘散开来。

苏牧把药箱还给郑春燕,正准备找个地方歇歇脚,马老根却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

“苏牧!”

他一嗓子,把周围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你小子,过来!”

马老根不由分说,拉着苏牧就往炊事班那边走。

郑春燕也好奇地跟在后面。

只见马老根从一个炊事员手里,拿过一个还冒着热气的煮鸡蛋,直接塞到了苏牧手里。

“拿着,给你补补!”

“连长,这……”

“拿着就拿着,哪儿那么多废话!”

马老根眼睛一瞪。

他拍了拍苏牧的肩膀,咧开嘴,露出一口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

他转头看向旁边一脸好奇的郑春燕,嗓门更大了。

“小郑啊,你看看,这可是我们三连的宝贝!”

“大学生!有文化!”

“人长得精神,力气还大!”

马老根这番话。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菜市场吆喝着卖白菜。

苏牧的脸瞬间就有点发烫。

这场景,怎么看怎么像后世那种尴尬的相亲现场。

连长这是……在给自己说媒?

郑春燕也被马老根这突如其来的操作搞得俏脸通红,低着头,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连长……您别这么说……”

“哈哈哈,有啥不能说的!”

马老根得意洋洋。

“好小子,就得让大家都知道!”

他把苏牧往前推了一把,正好推到郑春燕面前。

“行了,你们年轻人,多聊聊!”

说完,他就背着手,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心满意足地走开了。

只留下苏牧和郑春燕两个人,站在原地,气氛一度十分尴尬。

苏牧手里攥着那个温热的鸡蛋,感觉有些烫手。

他看着眼前低着头,耳根都红透了的姑娘,挠了挠头,率先打破了沉默。

“那个……吃早饭了吗?”

郑春燕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个黑乎乎的窝窝头,小声说:“吃了。”

苏牧看着那个干硬的窝窝头,又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鸡蛋。

他毫不犹豫地将鸡蛋掰成两半,把带着蛋黄的那一半递了过去。

“给,这个你吃。”

“不行不行,这是连长给你的。”

郑春燕连忙摆手。

“让你吃就吃。”

苏牧把半个鸡蛋硬塞到郑春燕手里,然后把自己那半个,三两口就塞进了嘴里。

他又指了指郑春燕手里的窝窝头。

“那个,能分我一半吗?”

郑春燕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苏牧的意思。

她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刚才的尴尬气氛顿时烟消云散。

她用力掰开那个坚硬的窝窝头,把大的一半递给了苏牧。

“给。”

苏牧接过来,就着白开水,大口地啃了起来。

窝窝头很硬,还有些拉嗓子,但苏牧却觉得,比他吃过的任何山珍海味都要香甜。

郑春燕小口小口地吃着那半个鸡蛋,眼睛弯成了月牙。

“对了,你真的是大学生?”

她好奇地问。

“嗯,燕京大学的,还没毕业就跑出来了。”

苏牧实话实说。

“燕京大学!”

郑春燕的眼睛里,瞬间迸发出了崇拜的光芒。

“那你……那你肯定读过很多书吧?”

“还行,读过一些。”

“那你都读过什么书啊?鲁迅先生的?巴金先生的?”

郑春燕像个好奇宝宝,问题一个接一个。

“都读过。”

苏牧笑了笑。

“还读过一些国外的,比如高尔基的《母亲》,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哇!”

郑春燕发出一声惊叹。

“《战争与和平》!我只在报纸上看过介绍,听说是一本非常非常厚的书!”

“是挺厚的。”

苏牧点了点头。

“讲的是一个俄国贵族,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的经历和成长。”

“听起来就好厉害。”

郑春燕的脸上写满了羡慕。

“我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文学课了,可惜……后来就没机会再读了。”

她的语气里,透着遗憾。

战争,中断了太多人的梦想。

“等把鬼子赶跑了,就有机会了。”

苏牧看着她,认真地说道。

“到时候,你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

“嗯!”

郑春燕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