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桌上的账本,翻到了新的一页。

“妈,您要是真想干,也不是不行。不过这属于投资,风险大。按照咱们家的规矩,这笔钱,得算成您的‘个人支出’。万一赔了,可不能算在‘公共开支’里头。”

我一边说,一边作势要下笔。

王秀莲看着我手里的钢笔,就像看着一把即将落下的铡刀。

她那点退休金,根本不够填这个窟窿。要是算成她个人的,那不是要了她的老命?

她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我……我再考虑考虑。”

看着她落荒而逃的背影,我低下头,嘴角勾起一抹无人察觉的弧度。

沈建军,你妈的算盘,好像没那么好使了。

而我的算盘,才刚刚开打。

03

王秀莲被我一番话敲打之后,对承包食堂的事果然熄了火。她虽然贪财,但更怕担责。一听说要算成“个人支出”,她比谁都躲得快。

这件事之后,她在家里消停了不少。每天看着我把账本记得清清楚楚,她想找茬也找不到由头,只能憋着一股气,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而我,则开始悄悄实施我的赚钱大计。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念也在悄然改变。呆板的“的确良”和“劳动布”已经满足不了年轻姑娘们爱美的心。从香港传过来的喇叭裤、蝙蝠衫,成了最时髦的单品。

我们市里有个南方服装批发市场,里面就有这些最新潮的款式。但我没本钱,也不敢贸然进货。

我决定先从“信息差”做起。

我托我娘家弟弟,帮我从广州那边弄了几本最新的服装杂志。然后,我照着杂志上的款式,用铅笔画出了设计图。我的画工一般,但胜在款式新颖。

接着,我找到了我们这片儿有名的裁缝刘姐。

刘姐手艺好,但思想保守,做的都是些老款式的衣服。我拿着设计图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给一位大妈做中山装。

“刘姐,我想跟您谈个合作。”我开门见山。

刘姐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又低头忙活手里的针线:“小陈啊,有事?”

“我想请您帮我做几件衣服,就照着这个图纸。”我把设计图递过去,“手工费我照付。但是,我有个条件。这衣服卖出去的钱,咱们三七分,您三,我七。”

刘姐一听就乐了:“你这小姑娘,口气倒不小。你出个图,动动嘴,就要拿七成?我这辛辛苦-苦地裁布缝纫,才拿三成?”

“刘姐,您别急。”我不慌不忙地解释,“您手艺好,这片儿谁不知道?但您做的都是老款式,挣的是辛苦钱。我这图上的衣服,您见过吗?这叫喇叭裤,这叫蝙蝠衫。只要做出来,保证一挂出去就被人抢光。到时候,您一天挣的钱,比现在一个星期都多。”

我指着图纸上的喇叭裤:“您看这裤腿,像不像个喇叭?穿上它,走起路来,多带劲!这才是年轻人喜欢的玩意儿。”

刘姐被我说得有些意动,但还是犹豫:“这……能行吗?裤腿这么大,穿着多奇怪。”

“刘姐,时代变了。”我压低声音,“您想一辈子就守着这个小裁缝铺,挣点糊口的钱吗?还是想跟我一起,当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万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