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想起下午整理辖区近三年生鲜物价数据时的异样。总觉得进口水果的价格曲线有些不对劲,每月 15 日前后本该有促销波动,却异常平滑。当时以为是系统故障,没太在意,现在想来,那平滑得太过刻意。李建国拿出手机调出数据图表,放大后仔细观察,发现每个月的 14 日价格都会骤降,16 日又悄然回升,中间的 15 日恰好是价格监测的节点日。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一张 “进口草莓特价” 的宣传单飘了出来,正好落在他脚边。宣传单上印着 “原价 58 元 / 斤,特价 28 元 / 斤” 的醒目字样,促销日期正是 15 日。门缝里传来朵朵虚弱的声音:“妈妈,我还想吃上次那种草莓,甜甜的。” 王慧轻声哄着:“等你病好了,妈妈就给你买。”
李建国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朵朵发病前几天,王慧确实买过进口草莓给女儿吃。他捡起宣传单,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这难道只是巧合吗?他不敢往下想,却又控制不住地把数据异常和女儿的病情联系起来。
第二天一上班,李建国就去档案室调取了近三年的生鲜物价原始台账。他一页页地核对,计算器按得飞快,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整整一上午,他都埋在堆积如山的台账里,午饭都没顾上吃。结果印证了他的猜测:三家连锁超市在每月价格监测日都存在刻意压低价格的情况,监测期一过就立刻回调,形成了完美的 “数据假象”。
他拿着整理好的材料去找科室主任张红梅。张红梅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妆容精致,说话总是带着官腔。听完李建国的汇报,她呷了口咖啡,漫不经心地说:“小 李啊,你是不是备考太紧张了?系统偶尔出现算法误差很正常,别小题大做。”
李建国急了:“张主任,这不是误差,是明显的人为调整!这些数据会影响物价指数核算,甚至可能掩盖食品安全问题。” 张红梅脸色微沉:“统计局的工作要讲程序,你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对了,下周有个内部培训课,专门针对中级经济师考试的,我给你报了名,好好去学学怎么‘正确’运用数据。” 最后几个字说得意味深长。
从主任办公室出来,李建国心里堵得难受。他走到楼梯间给王慧打电话,想跟她说说这事。电话接通后,传来的却是电动车行驶的风声和王慧气喘吁吁的声音:“建国,我正送餐呢,怎么了?” 李建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说:“没什么,你注意安全,别太累了。”
挂了电话,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从口袋里掏出那本民生数据日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 “数据即生命” 那行字,突然觉得这几个字重逾千斤。走廊里的灯光忽明忽暗,照在他疲惫的脸上,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么算了。
3 职场阻力与家庭危机
发现数据异常却得不到重视,李建国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他决定自己暗中调查,每天下班后都去那三家连锁超市实地查看价格,记录下不同时段的售价变化。白天在单位,他尽量表现得像往常一样,可心里的焦虑却与日俱增。
晋升评审材料提交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李建国加班加点整理材料,那是他十二年工作的总结,也是他渴望证明自己的机会。可就在提交前一天,他发现存放材料的 U 盘不见了。他把办公桌翻了个底朝天,又去档案室、会议室找了个遍,都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