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军大帐设在府邸西侧的校场旁,远远就看见帐内灯火通明,外面站着两排持戟士兵。

看到我们走近,士兵们齐刷刷地行礼,铁甲碰撞声在静夜中格外清脆。

帐帘掀开的瞬间,二十余双眼睛同时望来。

大帐内按品级站着三十多位将领,最前排的几位年近花甲,后排的也大多三十往上。

我注意到站在右侧的几位年轻将领神色有些异样,互相交换着眼色。

“少将军到!”赵铁山高声宣布。

所有将领齐刷刷地单膝跪地:“参见少将军!”

我走到主位前,没有立即坐下。

“诸位请起。”我沉声道,声音比想象中沉稳,“深夜召集各位,是有要事相商。”

将领们起身站定,帐内鸦雀无声。

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目光在我脸上逡巡,有担忧,有关切,也有审视。

“先帝驾崩前,”我开门见山,“曾密诏我父亲入宫,命他辅佐太子登基。”

帐内一阵骚动。这是绝密,连赵铁山都不知道。

记忆里,原主是偶然偷听到父亲与心腹的谈话才得知此事。

“但先帝驾崩当日,太子突发恶疾暴毙,三皇子赵琰在丞相苏仪支持下登基。”我盯着右侧那几个年轻将领。

“父亲最终支持三皇子,是因为皇后透露太子已遭三皇子毒手,为保社稷安稳,父亲不得不妥协。”

这半真半假的说辞让帐内再次安静下来。

实际上,原主记忆中父亲确实是被皇后说服的,但具体原因并不清楚。

我需要给父亲的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才能争取老将们的支持。

“而现在,”我声音陡然转冷,“父亲突然暴毙,皇上连发两道圣旨命我孤身回京。”我扫视众将。

“诸位觉得,我若回京,还能活着回来吗?”

“少将军的意思是....”一位中年将领迟疑道。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赵铁山。

老将军会意,上前一步道:“老将军死前只饮用了林夫人送来的参汤,而林夫人的贴身丫鬟三日前‘意外’落井身亡。”

帐内一片哗然。

我注意到右侧那几个年轻将领交换着眼色,其中一人悄悄向帐门挪了一步。

“刘参军。”我突然点名。

那个正往门口挪的年轻将领浑身一僵:“末、末将在。”

“你与京城通信,用的可是青州驿站?”

刘参军的脸刷地变白:“少将军何出此言。”

我猛地抽出案上匕首掷出,匕首擦着刘参军的耳畔钉入门柱。

与此同时,赵铁山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扯开刘参军的衣襟,一封火漆密信从他怀中掉出。

果然是女频套路,证据必在其身。

“拿下!”赵铁山暴喝。

帐外立刻冲进来四名亲兵,将刘参军按倒在地。

其余将领纷纷后退,有人已经按上了剑柄。

“诸位不必惊慌。”我平静地说,“刘参军不过是奉命监视我父子罢了。”

我走到挣扎的刘参军面前,捡起那封密信,“这是给皇上的密报吧?说我已起疑,建议在半路截杀?”

刘参军面如死灰:“你,你怎么。。”

“我怎么知道?”我冷笑一声,转向众将,“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了,三年前征西将军李牧,两年前镇南将军周勃,都是奉召回京途中‘遭遇山匪’身亡,而接替他们的,都是毫无根基的文官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