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她有一个专门的本子,上面记录着每个小区的“出货时间”和“垃圾分类特点”。

周一是A小区的“衣物日”,周三是B公司的“电子产品日”。

她像一个专业的猎人,精准地捕猎着这个城市排泄出的、残余的价值。

我偷偷跟踪了她几次。

发现她并不是把所有“战利品”都带回家。

那些成色较好、价值较高的东西,她会带到城郊的一个旧仓库里。

那个仓库,才是她真正的“宝库”。

我需要进去看看。

我以“高考压力大,想去郊外散散心”为由,向妈妈请了一天假。

然后,我租了一辆共享单车,骑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那个偏僻的仓库。

仓库的门锁着一把大大的旧锁,看起来坚不可摧。

但这难不倒我。

我从书包里拿出一小瓶化学试剂,这是我从学校实验室“借”来的。

对付这种老式铜锁,一点点的酸性腐蚀,就足够了。

十分钟后,锁开了。

仓库里的景象,让我毕生难忘。

这里堆满了各种各样被她“捡”回来的东西。

从名牌包包、高档化妆品,到各种小型家电、电子产品,甚至还有几箱没开封的进口红酒。

这些东西,被她分门别类,码放得整整齐齐,很多上面还贴着标签,写着“待售”“待修”“待议价”。

在仓库最里面的一个角落,我找到了一个上锁的铁皮柜。

我用同样的方法打开了柜子。

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十几本厚厚的账本,和一个银行存折。

我颤抖着手,翻开第一本账本。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每一笔“二手交易”的收入。

“5月12日,售出九成新戴森吸尘器一台,获利850元。”

“6月3日,修复并售出苹果手机三部,获利4200元。”

“7月21日,转卖捡来的名牌童装一批,获利2600元。”

……

我翻到最后一本账本,看到了一个汇总的数字。

五年来,她通过倒卖这些捡来的“垃圾”,累计获利,七十三万六千元。

而那本印着她名字的存折上,余额却只有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元。

我瞬间明白了,她真正的财富,并不仅仅是这点现金。

那十几本账本上记录的流水告诉我,大部分的钱,又被她投回到了这些积压在仓库里的‘宝贝’里,等待着下一次升值。

我瘫坐在地上,只觉得天旋地转。

我们一家三口,每个月的生活费,被她严格控制在八百块钱。

我爸穿的,是她从工地捡来的劳保鞋。

我吃的,是菜市场收摊时,别人不要的烂菜叶。

我们住在一个像垃圾堆一样的家里,过着乞丐般的日子。

而她,我的亲生母亲,却守着这笔巨款,心安理得地,扮演着一个“勤俭持家”的“模范妻子”和“伟大母亲”。

这不是勤俭。

这是掠夺。

是以“爱”和“家庭”为名,对我,对我爸,进行的一场长达数年的、敲骨吸髓式的掠夺。

我拿出手机,将这一切,全都拍了下来。

账本,存折,满屋子的“赃物”。

然后,我将一切复原,锁好仓库,悄然离开。

回去的路上,我心里没有愤怒,没有悲伤,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