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微微一笑:"鹏飞万里,其志岂燕雀能知?刘皇叔退守夏口,是为了保全百姓性命。如今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岂是你们这些只见眼前成败的人能懂的?"

虞翻冷笑道:"曹操拥百万之众,先生还想嘴硬?"

我斥道:"曹操虽多,却是乌合之众,何况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不正言不顺。刘皇叔兵虽少,却大义在手,若与东吴联手,必能破曹!"

接下来,薛综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天命所归",我骂他"无父无君";陆绩说刘备"织席贩履,出身低微",我笑他"只知抠门论辈,不识天下英雄"。

一番辩论下来,东吴谋士个个被我说得哑口无言。

这时黄盖闯进来,对我拱手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主孙权非庸主,只是被这群书生蛊惑。待我去见主公,定能促成联盟!"

后来孙权召我相见,我故意激他:"若将军能与曹操抗衡,便该早下决心;若不能,不如早降。像现在这样犹豫,必遭大祸。"

孙权果然动怒:"先生何必逼我?刘备为何不降?"

我说:"刘皇叔乃帝室之胄,英才盖世,岂能屈居人下?"

孙权拍案而起:"我不能以江东之地,受制于人!就依先生,联刘抗曹!"

那天走出孙权的宫殿,江风拂面,我却一身冷汗。

这场辩论,看似唇枪舌剑,实则关系着天下三分的大局。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四、草船借箭:长江上的智谋较量

孙刘联盟虽成,周瑜却对我心存忌惮。他见我事事料在先,便想寻机除我。

一日,周瑜召我议事,说:"军中缺箭,烦请先生监造十万支箭,需十日之内办妥。"

我知道他是故意刁难,却笑道:"十日太久,三日便可。"周瑜大喜,让我立下军令状。

鲁肃是个厚道人,私下找到我:"先生怎么能立这种军令状?三日内哪来十万支箭?"

我拉着他的手说:"子敬救我,烦请借我二十艘船,每船三十名军士,船上用青布蒙住,两边扎满草人。"

鲁肃虽不解,还是照办了。

前两天,我只是饮酒下棋,鲁肃急得坐立不安。

到了第三天四更,我请鲁肃上船,说:"去取箭。"那时江面上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十步。

我令船只一字排开,向曹营驶去。

快到曹营时,我让士兵擂鼓呐喊。

鲁肃吓得脸色发白:"先生这是要送死吗?"我笑道:"大雾锁江,曹操必不敢出战,只会放箭。"

果然,曹操在营中听到鼓声,传令:"大雾弥漫,恐有埋伏,不可轻出,只管放箭!"

霎时间,箭如雨下,都射在了草人身上。过了一会儿,我让船只掉转方向,让另一面受箭。

等日出雾散,我令船只返航,二十艘船上的草人早已插满了箭。清点下来,足足有十二三万支。回到周瑜大营,周瑜看着满船的箭,半晌说不出话,最后叹道:"孔明神机妙算,瑜不如也。"

其实哪有什么神机妙算?不过是我观天象,知道这几日必有大雾;又知曹操多疑,雾中必不敢出战。所谓智谋,不过是比常人多算几步罢了。

五、赤壁鏖战:一把火照亮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