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暮春的细雨如同细密的银针,敲打着“瀚海古籍馆”的雕花窗棂,将青灰色的瓦片润得发亮,倒映出天空的铅灰色。林默收起那把陪伴多年的黑色雨伞,伞骨上的水珠顺着凹槽滚落,在青石板地面溅起细小的水花。他站在朱红色的大门前,看着门楣上“瀚海寻珍”四个鎏金大字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字迹苍劲有力,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的手笔。这座藏在老城深处的古籍馆,如同一位沉默的老者,在雨雾中诉说着百年的故事。而今天,这位老者的“心脏”被人窃取——馆内镇馆之宝,宋代孤本《南华真经注疏》在即将展出之际不翼而飞,馆长周明轩在闭馆后巡查时发现失窃,现场只留下一枚沾着墨痕的和田玉佩。

推开厚重的木门,门轴发出“吱呀”的悠长声响,仿佛沉睡的时光被惊醒。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的霉味、松烟墨的清香和潮湿水汽的复杂气味扑面而来,钻入鼻腔的瞬间,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书房。古籍馆分为上下两层,一楼是开放式展区,十二根雕花立柱支撑着穹顶,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影;二楼则是珍藏区和修复室,楼梯扶手雕刻着繁复的云纹,每一级台阶都被岁月磨得光滑温润。

周明轩穿着一身藏青色长衫,领口和袖口浆洗得笔挺,头发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用一根简单的玉簪固定在脑后。此刻他正焦急地在大厅踱步,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素色手帕,手帕边缘已被汗水浸湿,留下深浅不一的褶皱。看到林默进来,他快步迎上前,布鞋踩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林默先生,您可算来了!”周明轩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手指因用力而关节发白,“《南华真经注疏》是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手批孤本,国内仅此一本,是当年从皇宫大内流传出来的珍品。明天就是‘宋代文献特展’的开幕式,市里领导和学界专家都会到场,这可如何是好啊!”他的眼眶泛红,浑浊的眼球里布满血丝,显然一夜未眠。

失窃的珍藏区位于二楼东侧,门口装有最新式的指纹密码锁,银色的面板在暖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门框上的电子屏显示最后一次解锁时间是昨晚七点十五分,正是闭馆前的最后检查时间,记录者的名字是周明轩本人。珍藏区内部是恒温恒湿的封闭空间,空调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墙上的湿度计显示55%,温度控制在20℃,这是最适合古籍保存的环境。

十二组紫檀木陈列柜沿墙排列,柜门上镶嵌着厚厚的防弹玻璃,里面铺着深蓝色的丝绒衬垫。其中靠近窗边的一组陈列柜柜门敞开着,铜质合页在灯光下闪着微光,里面的丝绒衬垫上留有一个清晰的书本形状的压痕,边缘还残留着淡淡的书脊印记。衬垫旁散落着几片干枯的银杏叶,叶脉清晰可见,显然是从外面带进来的。

林默戴上白手套,指尖传来手套的微凉触感。他俯身仔细检查敞开的陈列柜,玻璃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任何撬动痕迹,锁芯内部的精密结构完好无损,说明凶手是用钥匙或密码打开的柜门。但在柜内角落的阴影处,他发现了一枚小巧的青铜钥匙,约有拇指长短,钥匙柄上刻着半个云纹图案,另一半似乎被刻意磨去,边缘还沾着一丝暗红色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