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您的工具箱里少了一把牛角刻刀,”林默注意到他工装右侧口袋里露出半截银色镊子,尖端闪着银光,“就是您常用的那把,刀身刻着‘修古’二字的,知道在哪里吗?”

陈叔脸色微变,眼神瞬间慌乱起来,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可能……可能落在修复室了。我最近在修复一批明代的书页,经常用到刻刀剔除虫蛀的部分,说不定随手放在工作台上了。”

周明轩的学生林小婉是个文静的姑娘,二十出头的年纪,梳着简单的马尾辫,戴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清澈明亮。她穿着浅蓝色的棉布衬衫和卡其色长裤,手里抱着一本线装古籍,手指修长干净,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但右手食指上贴着一块创可贴,边缘隐约露出红色的伤口,像是刚受伤不久。

“昨晚我和老师一起锁的门,”林小婉的声音轻柔,带着一丝学生气的腼腆,“七点半左右离开的,离开前还检查了所有门窗和水电开关。不过……我好像看到赵先生的车还停在馆外的梧桐树下,当时没在意,以为他在车里打电话或者等人。”

“您的创可贴是怎么回事?”林默注意到她说话时总是下意识地抚摸右手食指,眼神有些闪躲。

林小婉低下头,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一小片阴影:“是修复古籍时不小心被竹纸划破的,”她的声音低了几分,“古籍纸张年代久远,非常脆,边缘像刀片一样锋利,很容易割伤手。”她顿了顿,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昨晚离开时看到陈叔的修复室灯还亮着,当时已经快八点了,我以为他在加班修复古籍。”

最后接受询问的是古籍收藏家赵文博。他穿着名贵的暗紫色丝绸唐装,袖口和领口绣着暗金色的云纹,腰间系着一块玉佩,走路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赵文博五十多岁,身材微胖,面色红润,手里把玩着一串紫檀木手串,珠子圆润光滑,显然盘玩了很久。作为国内知名的古籍收藏家,他向瀚海古籍馆捐赠过不少珍品,与周明轩是多年好友,说话时带着温和的笑意,言谈举止间透着儒雅。

“昨晚我六点半就离开了,”赵文博放下手中的茶杯,杯盖与杯身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离开前和周馆长确认了展品顺序和标签位置,当时《南华真经注疏》还安安稳稳地放在柜里,防尘罩都没动。不过我注意到陈叔在修复室里鬼鬼祟祟的,门半掩着,我路过时看到他在藏什么东西,当时没好意思多问。”

“您对那首诗有什么看法?”林默观察着他的表情,注意到他提到陈叔时,眼神闪烁了一下。

赵文博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随即恢复平静:“‘清风不识字’……这诗句有些晦气。可能是在暗示偷书的是‘不识字’的外人?不过古籍馆的安保系统很完善,外人很难进入,更别说打开珍藏区的指纹锁了。”他的手串转得更快了,珠子碰撞发出“嗒嗒”声,“我听说陈叔最近在外面赌钱,欠了不少债,前阵子还向周馆长借钱来着,会不会是他监守自盗?”

初步调查显示,三位嫌疑人都有疑点:陈叔丢失的刻刀、深夜未熄的修复室灯光和赌债缠身的传闻;林小婉的伤口、返回古籍馆的行为和围巾上的丝线;赵文博隐瞒的滞留时间、书房钥匙的匹配和对陈叔的指证。每个人似乎都在隐瞒着什么,又都在试图将嫌疑引向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