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这个“农村状元”的身份,一开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其中不乏好奇和打量,当然,也少不了一些隐性的偏见。

有人觉得我是“应试机器”,除了考试啥也不会;有人觉得我肯定很死板,不懂变通;还有人觉得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攀高枝”。

我依旧保持着低调,默默地学习,默默地生活。宿舍的另外三个室友,一个是计算机天才,来自一线城市;一个是艺术生,家里是搞影视的;还有一个是体育特招生,篮球打得极好。

他们一开始对我也有些疏远,但我用行动慢慢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计算机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编程难题,要求用最简洁的代码实现复杂的逻辑运算。计算机天才室友周航熬了两个通宵才勉强完成,颇为自得。我看了题目,想起高中时帮镇上农技站编过一个简单的作物生长周期计算小程序,思路触类旁通,花了半天就写出了代码,运行效率比周航的高出近三成。

周航看到我的代码时,眼睛都直了:“林默,你这逻辑……绝了!你以前学过编程?”

我摇摇头:“瞎琢磨过一点,没想到能用在这里。”

他啧啧称奇,从此对我刮目相看,经常拉着我讨论算法。

体育课上,篮球特招生室友赵磊组队打比赛,缺个人手,半开玩笑地喊我凑数。对手是校队的替补,个个牛高马大,看我瘦弱,根本没放在眼里。

没想到我在山里练就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派上了用场,运球不算花哨,但总能在夹缝中找到突破路线,投篮不算精准,却总能在最刁钻的角度把球送进篮筐。

最后关头,我一个假动作晃过防守,上篮得分,绝杀了比赛。

赵磊拍着我的肩膀,一脸不可思议:“行啊你,林默!藏得够深的!这身手,不去校队可惜了!”

艺术生室友张扬,平时总爱拿着画板到处写生。有一次他画校园里的古树,总觉得少了点神韵,急得抓耳挠腮。

我凑过去看了看,想起爷爷教我看树要看“气”,枝桠的走向、树皮的纹路,都藏着生长的力量。

“要不要试试把这边的枝桠画得再张扬点?”我指着树干一侧的斜枝,“它像是在跟旁边的建筑较劲呢。”

张扬愣了一下,顺着我的意思改了改,画出来的古树果然多了股苍劲不屈的气势。他看着我,眼神复杂:“林默,你这审美……可以啊。”

渐渐地,宿舍里的氛围融洽了很多。

他们不再把我当成那个“只会读书的农村娃”,而是真正接纳了我这个室友。

但学校里的其他人,未必都能这么快改变看法。

一次学院组织的企业家讲座,主讲人是国内知名的科技公司老总,也是京华大学的校友。

讲座结束后有互动环节,一个穿着精致、妆容得体的女生站起来提问,问题却带着明显的指向性:

“李总,您觉得像我们这种从小接受精英教育、资源丰富的学生,和那些靠着死读书从偏远地区考进来的同学,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是不是有着天然的优势?毕竟,眼界和人脉,不是光靠分数能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