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他们真的在看,在记录,在等待你说错每一句话,然后干净利落地把你变成空气。

我关掉视频,回头看了一眼房间,空无一人,但我觉得有一双眼,躲在屏幕后,正盯着我。

我看着窗外的夜,默念了一句:

既然你们看见了,那就继续看吧。

5 静音的陷阱

我,开始说话了。

第二天凌晨,我将“Final”视频从旧手机转存进一个加密U盘。整个过程我没联网,连蓝牙都没开,用的是一根老式的OTG数据线。这不是谨慎,是本能。

我不信任何云端、不信任何第三方、不信平台那一套“内容保全服务”。我只信看得见、摸得着、能拔下来的东西。

视频放在我眼前一遍又一遍重播,王胖子的话回荡在耳边:“不是他们等你说错话,是他们决定你会说错。”

我原本只是个情感区的嘴碎主播。骂渣男、劝分手、揭露套路,最爆的一期也不过四十几万点赞。

可现在,我坐在这个不到二十平米的出租屋里,成了他们文件夹中的“慢性引爆型”。

我开始梳理这几年来接触过的所有人,把名单列在本子上,一笔一画地写。不是为了怀疑谁,而是为了做个仪式,像给自己死掉的那段过往立个碑。

第一排写的是同行,第二排写的是粉丝,第三排,我写了三个字:叶宁宁。

她是我最后能回头看的人。现在也许仍是。

我知道她那天在学校看到我后,晚上一定没睡。也知道她嘴里喊着“别查了”,可她眼神深处藏着一丝比我更急的焦虑。

她比我更怕知道真相。

我不怪她。

因为我也怕。

接下来三天,我哪也没去,不上网,不直播,只是躲在屋里一遍遍研究王胖子留下的那些资料。他留了很多模糊不清的线索,比如某次平台推送异常、某个后台崩溃前的异常数据量、某个点赞数在24小时内骤然归零的爆款视频。

他留下了异常,但没有留下解释。

像是在告诉我:“你自己想。”

第四天下午,我接到了一个快递。

没有发件人,包装干净,签收人写的是“跃先生”。

我警觉地戴上一次性手套,打开包裹。

是一叠纸质资料,上面印着清晰的灰色水印:“内容安全联控办公室 内部资料 请勿外泄”。

第一页就是一个流程图,标题是:

“舆情预警干预级别及处置机制”。

下方有几个清晰